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78:嶺腳小鎮[台北平溪]

地點:台北縣平溪鄉嶺腳村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十六日
性質:旅行

---------------------------------------


  *嶺腳小鎮印象。

  就在著名的平溪東邊咫尺,位於尪仔上天溪匯入基隆河處的河谷階地上,基隆河在此轉了個大彎,在岩性的控制下,河流形成了數個小潭,小潭前端又有小瀑,景緻秀麗,比起平溪,這個小鎮更有種遺世獨立的美感。或許因為與平十公路連接的道路太小條,交通不易,加上一旁挾鄉名優勢的平溪小鎮知名度過大,使得此地的商業十分不發達,除了間雜貨店與另一間看起來像是居家型餐廳以外,幾乎是找不到其他的商業行為了。

  這個小鎮,嶺腳,原名嶺腳寮,意為「山脊(姜子寮山)下面的屋子」,與平溪鐵路沿線其他大多數的聚落一樣,嶺腳的發展也因為煤礦,大正十年(1921)平溪線鐵路完工通車,這一帶所產的煤礦開始採集並外運,以嶺腳來說,全盛時期在聚落北方,有「英隆煤礦」、「鴻福煤礦」、「順隆煤礦」的礦坑,並鋪設台車道經過嶺腳寮的主要聚落,如今可以發現嶺腳小鎮中最主要的道路仍被稱為「台車道」,而台車道雖可行駛汽車,但技術不好的駕駛可別輕易嘗試,因為這條路至今仍保持當年台車道一般的窄小。


  *基隆河在嶺腳受岩性控制,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深潭。圖中的橋為嶺腳古橋。


  *嶺腳車站旁保留有木製台車。


  *狹窄的嶺腳道路「台車道」,仍保留原始寬度。

  在嶺腳小鎮中,絕少的現代化開發,仍一定程度的保留了史蹟建築,古橋、吊橋遺址、台車鐵道、選洗煤場、古厝、土地公廟等在此都可以見到。在嶺腳車站正前方的停車場,就聳立著吊橋的橋墩,另一端早已消失,但仍可遙想其規模;嶺腳車站後方,則留存有略顯殘破的選洗煤場(磚房)以及小段台車鐵道和台車車輪;在一旁的公園入口處黃槿樹下,則有古老的石造土地公廟福安宮,再往山邊,則是一間令人驚艷的紅磚洋樓。

  過去對於洋樓的印象,比較集中在大聚落的老街,像這樣的山間小平地,居然也有如此華美的洋樓,確實令人詫異。洋樓過去的所有人是蔡石勇,據說內部的陳設也相當講究,由於所有人已經過世,只能從附近居民口中得知,大約建於台灣光復後,古厝主人的伯父曾當選國大代表。由於建築華美、結構完整,加上附近環境清幽,有不少電影、電視劇以此洋樓為景拍攝,算是嶺腳在平溪鐵道沿線中,一個具有特色的地方。


  *吊橋遺跡。


  *台車道支柱遺跡。


  *殘留的台車鐵道與車輪,下方紅磚屋附近是選洗煤場。


  *福安宮。


  *美麗的蔡家古厝。

  嶺腳小鎮的人文景觀豐富而多采,不時回頭一望還能看見現代火車經過老台車道的場面,古今交錯,雖有落差卻不失和諧,倒有種反璞歸真的美感。若有開車,沿著台車道一路向山中開去,不遠即可看到嶺腳著名的「滴水觀音」,乃是一石洞中的石灰華堆積成石筍,形似觀音,這趟不小心錯過,也就沒有再回頭。


  *房子中間的窄路是舊台車道,平溪線小火車緩緩駛過,表現出平溪線一貫的容易親近。

  若看了人文史蹟就覺得滿足,那就十分可惜了,從嶺腳車站沿著鐵軌往南走,幾分鐘的路程,就會看到一個風景區的入口,風景區已經廢棄,但字跡仍明顯的寫著「嶺腳石窟大瀑布」。這就是平溪鄉第二大的嶺腳瀑布,形態上與十分瀑布(野地旅0105十分風景區)相同,屬於簾幕型瀑布,寬可達40公尺,高度較小,僅約11公尺,當水量大時,氣勢磅礡,不過今日來此,北台灣已經差不多一周沒下雨,簾幕都不簾幕了。我們在此巧遇一位來攝影的先生說,瀑布前這一個個石洞,是一個老榮民閒來沒事,自己鑿出來的(看形狀應該是拿來供奉佛像),嶺腳瀑布才會在名字中間,又加了個「石窟」,而沈淑敏老師也說瀑布頂上部分的洞窟也是該位老榮民所鑿,據當年訪問,老榮民覺得這樣比較「優美」。

  嶺腳瀑布下游不遠處,有個3公尺高的小瀑,有興趣照相者可以將之與嶺腳瀑布合照,看起來會更加具有層次感,但這次水邊有死狗一隻,腐臭味讓人難以忍受,只得快快離去。比起十分瀑布的純粹觀光化,充斥著「竊佔公共財」與「剝奪鄉民生計」的兩大輿論攻伐,那種無形的喧囂與吵鬧,嶺腳瀑布卻因為多年前的學生溺斃事件,而顯得寧靜。若能夠忍受此處環境略顯髒亂,來此清靜一下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嶺腳瀑布入口。


  *靠近瀑布處的岩壁有水流回濺侵蝕所產生的凹壁。


  *未見瀑布,先見到一堆人工洞窟。


  *側看嶺腳瀑布,水平的砂岩層組控制著瀑布的形狀。


  *正面看嶺腳瀑布,右邊的壺穴不知是否為真?


  *近拍嶺腳瀑布。

  我們在嶺腳遇到攝影家、遇到情侶、遇到少量遊人,都對嶺腳的小鎮風情感到心曠神怡,嶺腳小鎮同時兼具人文、自然景觀,又因為交通的不便而保有寧靜,確實是當我們心中雜念過多時,避開喧囂世界的一個好選擇。當我剛抵達時,就已經徹底愛上了這個小鎮,而當我要離去時,逐漸西落的陽光更增添了我的不捨之情,也更加期待下次在嶺腳的時光。
 
 
一、參考資料
1.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3)嶺腳漫步
2.沈淑敏,1988,〈台灣北部地區主要瀑布群的地形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3.陳國章,2004,《台灣地名辭典-合訂版》,地理研究叢書第33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印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