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小百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百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月5日

野地旅0741:雲嘉大尖山[雲林古坑]

  *下巴的小考察與每月一山團第一次一同出發,在大尖山頂合影。

  進入2016年,開始執行每月至少爬一座山的計畫,也開始了我心目中的團體小考察行程計畫,但這兩者在充實的七月份卻遇到很大的挑戰,終於在七月份最後一個周末,一次把每月一山的成員和小考察的成員一起約到雲林古坑,要來爬西部麓山帶濁水溪以南的最高峰「大尖山」。由於台灣名為大尖山的郊山太多了,所以許多人把這座位於雲林、嘉義交界的大山稱為「雲嘉大尖山」。

2015年6月13日

野地旅0651:石門山(小竹坑山)[桃園龍潭]


  *石門山步道一景,此步道雖熱門,卻仍能保留一絲自然的感受。

  趁著二月天,一次不太冷也不太熱的機會,在網路上問問是否有朋友想要出門走走,一解在軍隊中悶壞了的情緒。很快的,巧穎便回應說可以一同出遊,由於都住在桃園,因此選了個位於桃園且難度不高的小山,這座山名為石門山,是桃園著名的郊山,幾乎每天都有許多桃園當地人前往登山運動,身為桃園的新住民,來這邊走走也是應該的。

2015年4月5日

野地旅0644:再遊桃源谷步道[宜蘭頭城]


  *一行人在桃源谷步道的542高地水源保護區界樁旁合影。

  距離入伍當兵,只剩下幾天的時間,於是想要趁著僅剩的自由時光,與大家一起到郊外走走。想要挑一處足夠美麗,也挑一處不會太遠的地方,東想西想,最終選擇了曾經造訪過的「桃源谷步道」。在民國100年時,就曾經與一群登山結識的好友,為了進行一趟山訓(後來也沒去爬大山),因而在三月份挑了一天上到桃源谷步道,豈知簡直是一場噩夢(野地旅0346風強雨驟桃源谷)眼前除了雨和霧別無他物,簡直伸手不見五指,寒風刺骨、大雨滂沱,誰道這裡是世外桃源?對當時的我們來說,此處是充滿磨難的苦境。

野地旅0643:頭嵙山[台中北屯]


  *頭嵙山稜線步道兩旁的黑松林內拍照紀念。

  九月初,和伊真到台中找語玥玩,心想要尋一處可以走走兼運動的小山,幾經思考後決定前往已經留意一陣子的「頭嵙山」,選擇他的理由是因為頭嵙山在地質學上有其代表意義,以及他身為小百岳及擁有一等三角點的地位。一開始和伊真、語玥提到頭嵙山,這兩位中部人都顯示出一副「有聽過但不知道在哪裡」的表情,結果一查,原來頭嵙山便是台中地區著名的大坑風景區最高峰,語玥甚至在小時候就已經爬過,只是不曉得頭嵙山之名。

2015年1月17日

野地旅0625:鐵砧山環景[台中大甲外埔]


  *鐵砧山三角點附近所見的大安溪畔美景。

  這次和伊真的出遊,計畫將以鐵砧山作結。這是我第二次造訪鐵砧山(野地旅0380鐵砧山眺望后里台地),前一次是課程考察,雖然只有匆匆的數十分鐘,但已經見識到鐵砧山的美,這次有比較充足的準備,決定要更細細品味鐵砧山誘人之處。

2014年3月3日

野地旅0586:鳶山連走福德坑山[新北三峽]


  *鳶山山頂展望極佳,可以俯瞰三峽、土城一帶的大漢溪谷。

  就在我的碩士論文研究區不遠處,即三峽大豹溪一帶,著名的景點不在少數,但我曾去過的地方卻屈指可數,於是趁著周末假期天氣晴朗,能見度難得頗高,便驅車前往三峽附近鼎鼎大名的「鳶山」走走。鳶山位於三峽市區西側,海拔高約300公尺,與西南邊的福德坑山(亦稱作鳶山,為小百岳)等山頭,形成東北-西南走向的獨立小山脈,由於展望佳,所以鳶山成為了許多攝影愛好者的拍照勝地。

2012年11月18日

野地旅0501:馬那邦山[苗栗大湖]


  *馬那邦山山頂遠眺雪山山脈(圖左最遠處)一景。

  苗栗縣境中有幾座風光明媚的中級山,去年四月造訪較高的加里山(野地旅0362加里山夢裡尋蘭芳)之後,研究室中的楊貴三老師便推薦我前往另一座山,是在大湖鄉與泰安鄉交界的「馬那邦山」(又稱馬拉邦山、大崠),與加里山一樣,都是中級山、小百岳,也都擁有一等三角點,且展望佳時都可以遠眺雪山聖稜線,然而馬那邦山的難度較低,適合爬山經驗較少的魚魚一同前往,於是趁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驅車前往一探究竟。

2012年9月15日

野地旅0487:大武崙砲台[基隆安樂]


  *通往砲盤區的斜坡道,底下有防震設施和彈藥庫。

  在某一次意外的行程之下,我開車帶了安瑀、祈慧兩位學妹來到基隆,腦中想著到基隆不要空手而回,正好看到「大武崙」的標示,便想到的大武崙砲台。這幾年間,若時間有限,經常往基隆跑,其中基隆最具主題性的探訪,大概要算是所謂的「砲台巡禮」了!從西班牙人在社寮島(今和平島)建聖多明哥城起,就註定了雞籠灣(也就是現在的基隆港所在)不凡的軍事地位。今天能在基隆見到的砲台,其中清代便已建立二沙灣(即海門天險)、獅球嶺等重要砲台,日本時期,於基隆港區成立「基隆要塞」,整建或新建了十座砲台,包括整建白米甕(野地旅0213白米甕砲台)、新建槓子寮(野地旅0335槓子寮砲台)等砲台,而大武崙砲台也是在此時的整建名單之中。這些砲台的興建,有其時代與戰略上的意義,值得探尋,這趟或許可以算是我重啟收集砲台的序曲吧。

2012年6月21日

野地旅0460:紅淡山[基隆仁愛]


  *從紅淡山上的扶輪社觀景台遠眺基隆港和基隆市區。

  紅淡山,名列小百岳之七,高度雖僅有208公尺,可是視野極佳,當能見度高時,站在山稜線上便有不錯的景致,更別說扶輪社在山頂附近興建了一個圓形高塔,爬到塔上,除了涼風吹來以外,360度的環景更是主要賣點,加上步道完善,容易親近,使得紅淡山成為了全基隆最著名的郊山景點,於是便挑了個周末假期,和伊特、居米跟魚魚四人成行。

2012年6月11日

野地旅0457:大屯山夜景[台北北投]


  *美麗的大屯山觀景台夜景。

  大屯山,名列臺灣小百岳,山頂有助航站,而山頂南緣則有觀景台,天氣好時可一覽台北盆地全景,視野絕佳(野地旅0179竹子湖與大屯山)。白天如此,夜間自然是不遑多讓,尤其白天有時能見度不佳,但夜間有燈火,就顯得清晰不少,因此大屯山的夜景,在台北盆地四周一直是頗負盛名。

2011年11月14日

野地旅0412:大肚美人基隆山[新北瑞芳]


  *基隆山頂往西北方的展望,可以看到瑞芳至金山一帶的岬灣海岸。

  在各家旅記中,基隆山一直是個絕佳的眺望景點,在海岸邊聳立高達587公尺,且凸出於金山到瑞芳一線的岬灣海岸,好像是從海上空中鳥瞰東北角海岸,這種感覺是在其他地方絕無僅有的。既然景緻如此誘人,為何我大學四年始終對基隆山興趣缺缺?主要還是因為看地圖時,總認為要直的上去,直的下來,實在是有點累人與無趣,因此要不是這次陰錯陽差沒有去爬無耳茶壺山到半平山的稜線,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登上基隆山?

2011年7月30日

野地旅0380:鐵砧山眺望后里台地[台中大甲外埔]


  *鐵砧山向南眺望后里台地,照片中的學校為大甲高工。遠方較高的平坦地為內水尾山。

  居住在台北的我,雖然號稱時常出門遊玩、遠行,但實際上對於台灣的中南部地區仍是相當的不熟悉,這次趁著沈淑敏老師帶著大三、大四同學進行考察之便,向彰師大地理系的楊貴三老師請教後,來到了這個我從未造訪過的地方-鐵砧山。鐵砧山之名,是因為從遠處看起來就像個黑色的大砧板一樣,有趣的外型,展望絕佳的一等三角點,加上近年來登山界將鐵砧山列入台灣小百岳之一,因此登山、健行的遊客更顯絡繹不絕。

2011年5月28日

野地旅0362:加里山夢裡尋蘭芳[苗栗南庄]


  *加里山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春季時盛開在岩壁上的台灣一葉蘭了。

  台北花博熱了半年,我也去看了兩次(野地旅0322第一次參觀花卉博覽會野地旅0345第二次參觀花卉博覽會),很多花,很漂亮,也讓大家都心花怒放。但對我而言,雖然把世界各地的花卉擺在一處,省去不少舟車勞頓,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畢竟,花博會場全是人工的,少了些自然新鮮味。正巧四月份是台灣野生蘭花的盛開時節,賞花外又可以順便爬山健身,有百利而無一害。

2011年4月19日

野地旅0346:風強雨驟桃源谷[新北貢寮、宜蘭頭城]


  *在桃源谷西端的土地公廟前合照,距離才沒多遠就有點霧霧的了。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陶淵明所寫下的《桃花源記》,講述著心目中的美好境界,而桃源谷,在山友眼中,自然是個可以比美桃花源的美麗所在,雖然此處沒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但平曠如茵的草原、偶爾在水池中轉身和泥的水牛,以及好像無邊無際的海景,讓桃源谷成為了東北郊山之中的熱門景點。不過就像《桃花源記》中所說,進入桃花源「初極狹,纔通人」,進入桃源谷雖然一點也不狹窄,但是驚人的陡坡與無盡的階梯,仍讓一般遊客望而卻步,是故,我想望了許久,直至今次才有一探的動力。

2011年1月27日

野地旅0324:觀音山硬漢嶺迎風望遠[新北八里]


  *觀音山硬漢嶺硬漢碑前合照,碑上面是觀音山基點。

  藉著踏上日治時期禮佛者的腳步(野地旅0323五股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順便踏上當年憲兵隊訓練的路途,也就是鼎鼎有名的硬漢路,硬漢路通往觀音山最高峰硬漢嶺,海拔高616公尺,上頭有硬漢碑,登上了硬漢嶺,看到硬漢碑,似乎自己就是硬漢一條!觀音山是一座擁有二等三角點的山頭,天氣好時視野極佳,北可見淡水海岸,往東可看到大屯火山群與大半個台北盆地,往西則可看到八里地區;這次登觀音山,雖然天氣算是這幾天以來最好的日子,不過空氣中仍瀰漫著朦朧的感覺,展望普通,但仍能看到一些東西。

2010年12月21日

野地旅0314:柴山大道、少女峰與柴山南三角點連走[高雄鼓山]


  *少女峰頂看柴山海岸,因為海霧的關係,真的是海天一色。

  趁著要替外婆慶生的機會,我來到睽違已久的高雄,還記得先前某次到高雄市自助遊時,於公車上聽到柴山海岸的美景,就嚮往不已,於是訂下這次要爬柴山的目標。一如平常我在台灣北部登一些郊山古道,在行前總要先閱讀一下諸多登山前輩們的紀錄,尤其是要找到地圖,天知道柴山之路難尋至極,有簡略到看不懂的地圖,也有複雜到看不懂的地圖,但一貫特色就是缺乏有效的等高線。沒有了等高線,我很難在登山途中判別自己走到哪裡去了,也無法預期接下來可能會遇到什麼難度的山徑,於是我退而求其次,找找有沒有高雄的朋友願意帶我去柴山三角點走走,果然,人在中山大學讀研究所的俊男就這樣自告奮勇地出現了。

2010年12月14日

野地旅0313:更寮古道、土庫岳、栳寮古道環形[台北南港深坑]


  *土庫岳一等三角點,頭銜蠻多的。

  最近我的血液中流著一等三角點的夢想,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收下了台北盆地附近的大棟山(野地旅0306大同山、青龍嶺、大棟山連走)、燦光寮山(野地旅0312草山戰備道與燦光寮山)的一等三角點,加上七星山(野地旅0032七星山),台北盆地四周剩下新店的獅子頭山和深坑、南港交界處的土庫岳兩個一等點,今日就先挑比較近也比較簡單的土庫岳下手,至於獅子頭山就留待明年金毛杜鵑花開,再一併去尋芳囉!

2010年11月9日

野地旅0306:大同山、青龍嶺、大棟山連走[台北樹林]


  *這段山路,說難不難,但也挺陡的。

  自從地理系畢業後,開始有一連串的探訪行程,每次的主題均不同,這次吸引我的是大台北地區的一等三角點。三角點是繪製地形圖時,用以作為三角測量基準點的位置,分為一等、二等、三等,近年來則新增四等點(大多仍以圖根點為名稱),並於該處設立基石誌之;一等點間平均距離約45公里,二等點則約8公哩,三等點約4公里,等級越高,各點連線所繪成的三角形涵蓋範圍越大,正因如此,一等三角點除了少數設於平原小丘上,大多設於視野遼闊、山勢雄偉之處,是故許多山友都將攀登一等三角點的山頭,設定為目標,成為除了攀登百岳、小百岳以外,山界另一個「撿基石」的風潮。

2010年10月5日

野地旅0203:李棟山[新竹尖石]

地點: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馬美部落旁李棟山步道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三十日
性質:旅行

---------------------------------------


  *略帶滄桑的李棟山古堡。

  第一次聽說李棟山,是在將近兩年前的一次和沈老師、永忠學長、巴尚學長與庭毓五個人走武道能敢道路接馬美道路,調查玉峰溪流域在下文光和沙崙仔等地的數處大崩塌時(野地旅0047石門水庫集水區考察II),當時的路還挺差的,搭著學長的車巔了半天,來到看起來有點像貨櫃屋,卻又別有格局與特色的李棟山莊後,便對這裡留下深刻印象,回到家在網路上搜尋,得知山頂有個日治時期古堡,用以控制玉峰溪一帶泰雅族原住民,今日剩下殘跡,體內那顆有點喜歡懷古的心就被勾動了。然而,時間因素一直無法成行,直到今年,因為跟不到鴛鴦湖考察,心想一定要找個地方去過過癮,和河馬在聊天的過程中不斷修改目標後(尤其是必須要能通行一般轎車),決定來爬李棟山(爬完後順遊秀巒部落)。

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79:竹子湖與大屯山[台北北投淡水]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百拉卡公路,竹子湖觀景台;台北縣淡水鎮百拉卡公路轉大屯山車道,大屯山觀景台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性質:地形室出遊(帶隊老師:楊貴三)

---------------------------------------

  由於台灣全志土地志地形篇的編纂即將完成,負責總編的楊貴三老師心情大好,決定找個時間帶我們出去走走,恰巧我剛好很想往陽明山區的「祕境」走走,於是楊老師就推薦了幾個地點。這天我們十四個人成行,開了四台車,從師大門口出發。我載著林怡、許庭毓和他的同學,到泰北高中時忘記轉向,害我多繞了一小圈,真是笨極了。進入陽明山區,因為時間尚早,加上假日管制的緣故,車子還不算太多,但腳踏車已經很多了。沿陽金公路轉至百拉卡公路,先在竹子湖觀景台稍作停留,眺望東、西竹子湖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