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9月28日

野地旅0031:龍洞岬[台北貢寮]

地點:台北縣貢寮鄉和美村龍洞岬
時間:民國九十六年十月十四日
性質:旅遊

--------------------------------------

  龍洞岬和我的淵源可謂極深,就趁這個機會來講些小故事。

  在麗山高中每個同學(不曉得現在還是不是)都要做專題研究,各個科目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地科、數學、資訊、國文、地理、輔導等,而地球科學專長的我自然是選擇了地球科學專題,而地球科學中又對地質、地形特別有興趣,所以選擇做一個比較冷門的題目。

  在做這個題目之前,我回想起國中的時候,曾經和幾個好同學在科展時一起做過鼻頭角的立體模型,但是還沒有完成,於是就想來做有關鼻頭角的研究,但在蒐集資料之後發現,鼻頭角的相關文獻太多太完整了,基本上沒什麼讓我著力的地方。正當我不曉得要做什麼的時候,一次回宜蘭的路途中,陰錯陽差的,老爸開車彎進了龍洞岬步道,我們一家人就這樣被龍洞的白色石英砂岩深深的吸引,於是我就決定改作有關龍洞岬的題目。

  我們這一組原本只有品縈、李昀和我三個人,後來晨昕跟薏晴先後加入,所以變成了一個五人大組,但是科展的報名限制是四個人,所以我們的變通方法是,五個人就報兩個題目,那我、李昀跟品縈兩個題目都報,晨昕則是報了「龍洞岬步道計畫」,薏晴報了「龍洞砂岩沉積物堆積特性」。就這樣,從高一下開始到高二下結束這一年半的時間中,我們去了龍洞岬考察五六次,見識到了很多東西,對於龍洞岬的地形地質可說是如數家珍了。除此之外,我們也曾在龍洞岬地區,看到過海葵、珊瑚、賽鴿、遊隼、攀蜥等等動物,這樣一個多樣化的地方,讓我每一年都會興起「再去一次」的念頭。

  所以,藉著這次爬草嶺古道的機會,也順便規畫了一趟去龍洞岬的行程。


  *圖中上半部尖尖的部分,就是鼎鼎有名的鼻頭角,而沿著濱海公路往南開,經過一個海灣(龍洞灣)之後,在藍色框框處,就是龍洞岬的所在位置。

  以地質來說,鼻頭角和龍洞岬最大的不同就是,鼻頭角是屬於中新世桂竹林層二鬮(ㄐㄧㄡ)段的泥質砂岩或頁岩層,較軟;而龍洞岬上層為漸新世蚊子坑層的硬頁岩夾泥質砂岩,下層和靠海處則為漸新世龍洞砂岩,是屬於石英岩或礫岩的分布區,硬度高。雖然兩處都有像是海崖的地形,但是相對來說,海崖以下的濱台部分,鼻頭角相當的平整且發達,上層岩層受到侵蝕的非常嚴重,而龍洞岬則相對崎嶇,且濱台上多有沿著龍洞砂岩節理所斷落的大石塊,其規模遠大於鼻頭角濱台上的落石。

  地形上來說,雖然同樣都是岬角,龍洞岬這邊有個蚊子坑背斜,背斜軸經過的地方通常地勢會隆起,而濱海公路正好就是跟著岩層層面修建,所以到了龍洞岬的時候,會有一段險升坡,開小客車的駕駛人通常會利用這段路趕塊拋開砂石車的追逐!但是在鼻頭角鼻頭隧道那邊,你就會發現,其實公路在這裡的海拔很低,旁邊就是漁港,原因是鼻頭角雖然是岬角,但這邊的地形是「鼻頭角向斜」,所以是一個凹下去的地方(詳見地質圖圖幅第五號:雙溪)。

  我們這次的行程,是從福隆搭基隆客運,在龍洞南口海洋公園或著佛祖廟站下車,而通常我屬意在佛祖廟站下車,因為從上面提到的「背斜」地形來看,從龍洞南口海洋公園走到南口,是一段很陡的上坡路,沒有必要捨公車就兩隻腳的!我們在佛祖廟站下車,這邊的佛祖廟廟名叫做「西靈巖寺」,廟前遠眺可以看到在下面的海洋公園(高度真的差很多),視野頗佳,配上梵音,確有佛門淨地之感。


  *龍洞南口海洋公園,是舊的九孔池拆除後,改建為海水游泳池,較遠處則為遊艇碼頭。

  沿著西靈巖寺前的步道緩步爬上,看到一間公廁和許多停車格(假日停滿了車),稍做準備,然後在廁所的旁邊就有路可以右轉往下(停滿車時經常被擋住忽略),可以走到下面的一個支坪,即是上面地圖中「西靈」兩字的所在位置。今天是帶同學來玩的,所以我沒有走跟以前考察一樣拼的路線,之前都是從龍洞南口海洋公園旁的濱台,跨過小斷層後繞進龍洞砂岩區,遇到一個小小的海蝕溝,就往上爬個三五公尺然後再慢慢爬下來。但是現在走這邊就有樓梯,好走很多,只是風很大,還是要小心。

  龍洞這邊風浪大,是磯釣釣客最愛的地方,今天假日又沒有下雨,天氣也不熱,釣客的數目自然不少,我們在高處就可以看的一清二楚。頂著強風往下走,沿途可以看到一些像是「洋蔥狀風化」的微地形,也可以看到龍洞砂岩層中夾雜的泥岩層被強烈侵蝕的痕跡,更能看到一些在龍洞岬少見的化石(均是生痕化石)。


  *支坪的全景,可以看到右邊(南方)的海岸邊有很多釣客。


  *地上隨處可見的洋蔥狀(環狀)剝落風化。


  *在這邊的路上,你可以看到壯麗的龍洞岬懸崖;遠方的岬角為鼻頭角。


  *如果要地形學考察有關斷層、地塹,我想台灣沒有比這裡更好的地方了!

  走下一段樓梯,會來到一個感覺有凹陷的地方(如上圖),這個凹下去的地方是個小型的地塹,兩側都是斷層,之前稍稍有測量過,他們的寬度大約是三十公尺(切確數據不太記得了)。除了兩條這樣平行的斷層外,還有至少一條垂直於地塹兩邊的小斷層。

  走近一看,可以看得很清楚,斷層面相當的整齊,而且接觸面的部分相當破碎,且顏色偏黃,有摩擦變質的情況發生。垂直的小斷層則是一個左移斷層,其實都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沒有人說,或許一般人就這樣忽略了吧!


  *地塹之一邊,可以看得出來非常平整的斷層面。這是個正斷層。


  *小小的左移斷層,可以看到岩面稍有變質,且較為破碎。

  繞過這個小地塹,來到海邊大家釣魚的地方,右邊是個挺寬的海蝕溝,左邊則可以看到很清楚的層理。裡面基本上就是充斥著石英的石英岩,偶有粗礫層,有可能是風暴時所沉積的。在這邊還可以見到少量的生痕化石,但龍洞岬的化石基本上主要不是分布在此。


  *龍洞砂岩由於顆粒粗,水容易沿著節理面滲入,並且透過顆粒間孔隙,發生氧化作用,產生如鐵鏽般的紅色花紋,稱做「鏽染紋」。


  *粗礫層。


  *海蝕溝旁的釣客。

  我們沒有待太久,因為龍洞岬最精采的地方,我認為並不在南口這個支坪,而是另有他處。於是我們循著原路回到公廁那邊,然後順著景觀步道慢慢的走。龍洞岬步道的特色就是,一直在海岸邊轉彎,一下子來到迎風面,一下子又跑到背風面,背風面就可以長出一些比較矮小的灌木和筆筒樹之類的蕨類,而迎風面,就絕大多數是小草而已,是以芒萁為主的一些先驅植物。

  走到一個小山坳裡面,步道的右手邊原本都是懸崖峭壁,在這裡則變成了一個比較緩的斜坡,有可能是以前這邊上層的蚊子坑層有崩塌過,所以坡度較其他地方為緩,之前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有發現這邊有條小路可以下到海邊(步道在山上約八十公尺高),而後來我也發現這一條路下去,真的是別有洞天啊!


  *這就是那條小徑,在長草堆中,被一群釣客所踩出來的。

  走這段路我可不敢一邊拿著相機一邊爬,雖說叫做比較平緩,但是他的坡度還是有到六七十度,加上之前下過雨,泥土地有些溼滑,我們可都小心翼翼的緩步走。稍微走到一個比較平緩的地方我才又拿出相機隨意照了兩張,荒煙蔓草也不過就是如此,而且真的很陡。


  *長草中的惠勛。


  *這一段接近九十度,不過還算好爬。雅鈴下坡中,遠方的小草坪是我們的目的地。

  這一段路的終點,是一個小小的草坪,來到這裡,時間也差不多十二點了,肚子咕嚕咕嚕的叫,就坐在草坪上把剛剛在福隆買的食物拿出來吃。想起以前龍洞岬五人組,也經常在這邊吃午餐,有種回到以前的感覺。休息一陣子,然後往南走一點點路,就可以看到一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海蝕洞,以我的習慣就是把好大好重的包包放在這個海蝕洞中,然後身上帶重要的東西,就到其他地方去趴趴走。

  在洞中坐了一下,看著眼前因為鋒面到來而變得狂暴的海浪,卻拍打不碎堅實的龍洞砂岩,激起的浪花十分好看。離開海蝕洞,該是去走走的時候了,在洞前,我們可以看到一整片的生痕化石,不過其實整個龍洞岬這邊並沒有太多的化石,而都集中在這一層,我認為在南口支坪那邊的生痕化石,應該跟這裡的是同一層。


  *小草坪休息(惠勛照)。


  *我們佰行李的海蝕洞,行李就在洞口右邊那一個白色小點。這個海蝕洞充滿了紅黃的顏色,或許是鐵鏽或著一些其他的礦物質氧化。


  *生痕化石,在層面上看來就是一個一個小圓圈,剛好這塊石頭有縱剖面,可以看到長條管狀的模樣。

  我們掉頭往北走,走過二支三支兩個支坪,不過並沒有走近,畢竟今天的風浪太大,有點危險,在龍洞岬的濱台上行走其實很累,而且雖說是濱台,可一點都不平啊,高高低低的,其實有不少那種需要手腳並用的地方,不過因為已經把大包包放在海蝕洞中,所以除了有一點點腳痠以外,其實並不累,而且天氣涼涼的又沒下雨,真的是出遊的好天氣啊。

  走大概十來分鐘,眼前出現一個新的崩塌地,去年暑假來的時候並沒有這麼大一片,應該是才剛走不久的幾個颱風弄出來的,一旁就是我每次都會跟大家講的,那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海蝕洞,實際上應該是個海蝕門的地方,幾次大風雨把「門口」堆積的一些崩塌土石給沖掉了不少,這些土石都已經堆積很久了(至少三年來都在),可以從被沖掉的地方,看到這些土石已經出現層理了!


  *濱台上還是有這種高低起伏的地方,垂直高度大約有三到四公尺。


  *右邊從蚊子坑層多次崩塌下來的地方又更大片了,左邊的「洞」就是那個海蝕門,從外表看果然很像是個普通的海蝕洞。


  *海蝕門上方似乎有崩落幾塊岩石,之前看起來是比較平整的。


  *「門口」堆積的土石,被水沖掉之後一層一層的都看的見了。


  *從門裡面看海邊。和人一比,就知道這個海蝕門到底有多大!

  這個門,從以前第一次進來的讚嘆,到現在都還是一樣的令我驚奇,因為我每一次進到這裡來,都可以有新的體會或著新的發現,例如這一次發現靠陸地這邊的「後門」在大雨的時候應該會有很多的水流進來,然後從「前門」流出去,所以才會沖掉堆積的土石;除此之外,門內岩壁上有些綠綠的「化石」,高一的時候來,那時候我剛認識了「海綿」這一種生物,看到這邊的化石一片一片的,就以為是海綿,但這次來因為前一天才去過大溪漁港,在大溪漁港那邊看到了藤壺在岩石上的樣子,今天再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似乎就是類似藤壺一般的貝類,但由於這個海蝕洞不曉得已經離水多久了,所以這個如果是藤壺,也不曉得是幾萬年前的藤壺了!


  *後門拱形,面山,林投倒了很多,還記得以前林投多到可以遮蔽住天空的!


  *前門方形。


  *或許是藤壺之類的東西!


  *雅鈴不曉得在照什麼!

  離開這個陰涼的海蝕門,我們繼續向北走去,繞過了一小段凸出來的山壁,後面來到了另一個更高、更大的海蝕洞,這或許是我看過最高大的海蝕洞了,雖然形狀不是很典型(如台東長濱的八仙洞),但是龍洞砂岩稜角銳利的樣子,更給這個海蝕洞一種無與倫比的氣勢!

  這個海蝕洞前,不可避免的也是堆積了相當多的土石,經過雨水沖刷也是可以看見層理(而且較海蝕門前堆積得更為深厚),在堆積的土石前更有許多偌大的落石,隨便一顆都比人還要高,配上超高大的海蝕洞,這裡真的是只能用「氣勢萬鈞」來形容,超過九十度的陡峭岩壁,更是攀岩高手所喜愛。


  *超大海蝕洞,配上龍洞砂岩特有的稜角,別有一番風味。


  *這裡的層理連顏色都出現了!


  *洞內,我爬到了土堆之上,土堆其實很陡很難爬,我之前就在這邊跌倒過。在這張照片突然發現,這裡的岩層似乎有不整合的現象,不曉得大家看到沒?


  *從土堆頂往下照,其實這邊相當危險,雖然土堆很厚實,但難保不會突然滑落或著崩塌,照完之後趕緊溜走。

  這個海蝕洞,除了地形景觀豐富以外,生物也頗多的,之前來到這邊曾看到過不少海鷗,也會有游隼在此盤旋,更在岩壁上有些黃黃的地方,之前曾經看到過有些類似「唾液牽絲」狀的生物痕跡,可能是某種昆蟲或蜘蛛。這次有看到一隻雀科的鳥死在洞裡,地上還有很多很大隻的螞蟻、大得很詭異的蟑螂等等。

  決定要回頭了,時間大約是下午兩三點,回頭不會太久,畢竟不像是我們一開始在搜索路途般不確定,我們回頭走的路徑是一條我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路了,我們是在走回家的路,我就這樣胡裡胡塗的走回去了,並不曉得第一次來的雅鈴跟惠勛看到了些什麼,會有跟我第一次來的時候,一定的驚奇嘛?發現者的角度總是不一樣的,我還是懷念,三年前那個什麼都不知道,到處找地方爬下去的日子,或許就是我這個瘦小軀體裡面,潛藏的最少的薏點點冒險魂。


  *濱台的外觀,其實很不平整的,每個凹陷下去的地方都是龍洞砂岩的節理,可見有多麼不容易被侵蝕。

  回到了海蝕洞,我們坐著休息了好一陣子,三個人其實沒什麼話好聊,就這樣六隻眼睛瞪著眼前越來越大的浪花,聽著海潮音和破浪音,偶有冷風吹來,沒有下雨,我們也不急著離開,反正就是坐著。把在福隆買的糖果餅乾都吃掉,拿著相機照海浪。

  我發現我每次在龍洞都做一樣的事情:觀浪。

  龍洞岬是一個帶給我很多回憶的地方,除了我們的五人小組,我的家人、羅傑、彥慶、品卉、必涵都跟我來過龍洞,專題報告做了一年半,雖然高三整年沒有動,大一也無緣再來,但兩年的空窗期只讓我更懷念這個地方,曾經在這裡,遇過大晴天,曬得我們礦泉水一直灌;遇過大雨天,淋的我們狼狽的不得了;遇過海蛇,嚇得我們魂不附體;遇過海葵,讓我們感到驚奇萬分。


  *坐在海蝕洞中觀浪,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海蝕洞其實已經離水很遠了。


  *大浪一陣。


  *又來一個更大的浪!


  *在浪花前合照一張,放心,我們其實離海浪很遠(大概十來公尺遠,高差也有五六公尺)。

  該是離開的時候了,我們又爬上了那條好陡的路,上坡跟下坡的差別就在,下坡只是腳發抖,上坡會讓全身發軟,路覺得更難走了,明明氣溫不高,三個人爬回到景觀步道時,卻都已經臉紅氣喘、汗流浹背。沿著步道往北再走一些,先繞過了涼亭,走到觀景平台,這是龍洞山延伸的稜線中,視野最好的一支,從這邊往下看,可以看到懸崖大峭壁,而面前就是海蝕門,背後則是超大海蝕洞所在(但是看不到)。我記得之前風最大得一次來,有一種就要被吹下去了的感覺,畢竟這裡是完全沒有遮蔽的。


  *回程的路看起來就是困難重重!


  *景觀平台上看到的龍洞岬,當初我就是被這個景色所吸引,才會做龍洞岬的專題。


  *我們背向北邊,和鼻頭角合照一張。


  *我們背向南邊,和三貂角合照一張。


  *我們面向東邊,和龍洞砂岩合照一張!

  離開這個風很大立足點卻很小的景觀平台,路途經過稜線上,進入到了背風側時,森林就出現了,主要是榕屬的植物,高度都不高,畢竟有時這裡風還是很大。


  *小林子。

  來到景觀涼亭,往回照剛剛的景觀平台,你才知道你剛剛站在多麼恐怖的懸崖上!


  *看看,景觀平台那裡有人呢,好高唷真恐怖。


  *什麼,你找不到在哪裡?我放大十二倍給你看!

  離開景觀涼亭,我指了一下龍洞山登山步道給雅鈴跟惠勛看,然後往回走,在公廁的地方休息了一下,接著在佛祖廟站那邊,有一個很高很高的樓梯,通往龍洞南口海洋公園,時間還早,我們決定下去走走。這個樓梯有九十七階,旁邊還有個牌子鼓勵你走,重點是它的英文翻譯的挺有趣!


  *很高的樓梯。


  *加油唷!


  *翻譯挺白痴的!

  龍洞南口海洋公園遭受颱風破壞嚴重,並未開放,我們三個人胡亂漫步了一下,然後離開公園,到濱海公路上等基隆客運回福隆,這趟的龍洞岬之旅也就到此告了一段落。


  *高掛紅旗,請勿下水唷!

  我見過這裡風平浪靜的樣子,也見過比今天更波濤洶湧的臉孔,下次來,龍洞岬還要給我什麼驚奇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