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58:八邊溪口[台東成功]

地點:台東縣成功鎮和平里八邊溪口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台灣地形,帶隊老師:沈淑敏)

---------------------------------------


  *八邊溪口一帶地圖,右上角為成功鎮。

  台灣地形考察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從成功鎮上往南走,不久抵達嘉平,轉往舊的濱海公路,這條小條濱海公路老早就存在了,不過後來由於種種關係,闢建了現在的台11線之後,就幾乎沒有車子行走此處了。從嘉平到瀧乃溪口這一段,幾乎是沿著海岸邊走,消波塊堆得滿滿的,顯示此處正受到海浪的侵蝕而後退中。過了瀧乃溪繼續往八邊溪口走去,會看到一處廢棄的魚塭,走岔路,會看到很多火雞和羊被養在這裡,有些原住民朋友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

  前行不久,來到一個可以居高臨下的地方,隱約有條河從一旁的小峽谷中流出來,這就是八邊溪了。八邊溪口的地形我一看就覺得挺神奇的,因為接近入海口處,小峽谷的岩層仍舊延伸出來(北岸),然而受到東北邊海浪的拍打侵蝕,使得這一面看起來像是牆的岩層已經斷成好幾節,更可說明此處確實發生「海進」的現象。

  我們走進海邊,來到其中一個被侵蝕到只剩下一點薄薄的岩牆旁邊,發現它上面在泥岩的部分,層理擾動非常劇烈,原來,這就是我們前一天在小野柳(野地旅0157小野柳風景區)沒有找到的「荷重鑄形(火焰構造)」,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泥沙沉積但仍未固結時,又受到上方的重物擠壓,使得重物正下方向下層擠,而兩側的泥砂則往上被抬升,因為這樣的形成特性,使得荷重鑄形可以判斷岩層層位是否經過倒轉!此處很明顯是沒有的,不過聽說小野柳有,可惜沒看到。


  *瀧乃溪切穿柔軟的八里灣層。


  *魚塭(蝦塭),建在海階上。


  *八邊溪口,還可以看到消波塊。左邊那塊凸出來的岩石就是荷重鑄形所在。


  *荷重鑄形,比我想像中的要大上許多。灰色的是八里灣層,上方則是八邊溪沖積扇(土石流扇)的堆積層。


  *岩牆只剩這樣薄薄的了,左邊是八邊溪,右邊是太平洋。


  *岩牆的另一面,也可以看到荷重鑄形。

  走到岩牆外側靠太平洋的礫灘邊,我們找到一處較平坦的地方停下來,老師指著岩牆上一處凹下去的地方,問我們怎麼形成的。大家不外乎什麼巨礫掉下來、颱風吹垮、海浪拍打等等,於是老師派出幾位同學爬上去看看,這才發現那後面就是八邊溪,而溪中有一條斷掉的橋,橋上還寫著年代,是日治大正十二年(1923)所建的。老師說,這座橋是最初日本人所興建的濱海公路,後來因為海岸不斷後退,所以濱海公路也不斷往內修正,今日稍早在嘉平所走的公路是後來的濱海公路,而現在的台11線則是更近期的濱海公路!


  *凹下去的地方,怎麼形成的呢?原來是以前的濱海公路從此經過,沒想到現在連路基都不剩,只剩礫灘。


  *斷橋,固定邊坡的橋墩還可見到,後方平坦高地原來就是濱海公路所在。


  *寫著大正二十四年竣工的字樣。


  *回到八邊溪看斷橋。


  *紅色圈圈內為八邊溪口一帶,灰色線是日據時期所繪之台灣堡圖,底圖則是現在的Google地圖,可以見到八邊溪北邊都被侵蝕掉了,海岸侵蝕嚴重!


  *現在的八邊溪口環景,過幾年說不定荷重鑄形(最右邊那塊岩牆)就被侵蝕掉了!

  我們一部分的人走這斷橋回到八邊溪的右岸,其他人則原路走海灘回到出發地。從舊濱海公路的那一點點殘跡,我們才知道大自然力量真的有多麼強大,也才知道,除了滄海桑田,也可能桑田滄海。
 
 
一、參考資料
1.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中研院GIS編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