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81:魚路古道、大油坑與挑硫古道環形[台北士林金山]

地點:台北市士林區、台北縣金山鄉界,魚路古道→大油坑→挑硫古道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性質:地形室出遊(帶隊老師:楊貴三)

---------------------------------------


  *大油坑一景。


  *紅色環形路線為本次路線,順時鐘。地圖修改自獨步山林間345大油坑山

  我肖想著前往大油坑一觀,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趁著楊老師帶我們出來的機會,到大油坑走走。大油坑雖早被國家公園管理處畫歸為「遊憩區」,卻因為地質結構不穩的因素,遲遲未有任何的開發動作,至今仍屬於「禁止進入」的區域,然而,就在我們準備前往的前一周,才有一隊人來探訪了大油坑。

  我們開車到了上磺溪橋之後,右轉進入停車場,從此接上魚路古道。魚路古道又稱金包里大路,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居住在金包里(金山)一帶的居民會背著魚貨,走此條路線越過群山,抵達士林販賣,並補充日常用品,再循原路回到金山;除了運魚貨,也因此處自然環境的關係,兼運煤礦、硫磺礦、牲畜等其他商品。熟知魚路古道的人則應該會知道,魚路古道這一帶其實有兩條路可通往擎天崗,一是金包里大路,又稱河南勇路,因清朝時駐紮在擎天崗,且負責守硫營兵所修建的「河南營」兵勇而得名,為魚路古道正線;另一條則稱為日人路,又叫砲管路,為日本人運送大砲上擎天崗的路,坡度較緩但路程較遠,若欲造訪大油坑,則必須走河南勇路。


  *從上磺溪停車場開始走的魚路古道,僅起頭處略陡。


  *大致路算平坦好走,且樹蔭遮蔽,頗為涼爽。

  走了一段時間,經過番坑瀑布,人站在瀑布前的木橋上,水氣襲來,氣溫似乎瞬間下降十度,好像走進了冷氣房一般,十分舒服。再往前行不久,抵許顏橋,橋下有人戲水;許顏橋由一位叫做許清顏的茶農出資搭設,令來往魚路古道的商旅不必再冒險涉水過上磺溪,舊橋已被沖毀,現在的橋是新建的。過許顏橋後不久,來到一處打石場遺跡,所產石材是當年用來興建許顏橋的材料。


  *番坑瀑布,天然的冷氣機。


  *許顏橋。


  *許顏橋上游的小瀑。


  *許顏橋下戲水人眾。

  過打石場,不久到一個標示為憨丙厝地涼亭的木造亭子,可以看出地上有石砌駁坎,魚路古道兩旁的史蹟命名都很「鄉土」,例如日人路上的山豬豐厝地就是某個被人叫做「阿豐」的人,其職業為獵山豬,故稱山豬豐,想必這憨丙厝地的老主人,就是憨丙了。過憨丙厝地,繼續上行,古道左側有很多石砌駁坎,從前是農田,除種稻以外,也種甘藷等可供食用的植物,因在金包里大路旁,所以被稱作「大路邊田」,現在都是荒煙蔓草了。


  *憨丙厝地涼亭。稍事休息。


  *大路邊田。

  在大路邊田解說牌處,有一不明顯的路徑右轉越過上磺溪,在樹叢中穿梭一陣,抵達一片草地,視野為之開闊,令人心曠神怡。草地出現在此不尋常,原來是清代的守硫營遺址。過守硫營繼續走,穿過一片比人高的芒草叢,接著進入栗蕨草原,整片的栗蕨雖有毒,景色卻絕佳。過栗蕨草原再穿過芒草,眼前出現的是黑色、白色的岩石和白煙,大油坑到了。


  *清代守硫營遺址,是一片舒服的草原。


  *穿越芒草叢。


  *過栗蕨草原。


  *大油坑第一眼。

  楊老師在此為我們簡單解說了一下,大油坑的地貌,並囑咐我們此區為火山爆裂口岩石鬆軟,須小心走,而蒸氣可達攝氏120度,切勿接近,地上的硫磺腐蝕性強,勿隨意撿拾(據資料,此處泉水酸達pH1.5,攝氏99度高溫),硫化氫氣體對人體有害,不宜在噴氣孔附近停留太久。我們先拍了合照,發現剛剛主噴口只有一道煙,轟的一聲,變成了兩道煙,此區的地質果然是不穩定,難怪不敢輕易開放。至此尋找硫磺結晶來拍照是我最大目的,而此處一如洪荒般的景色也讓相機忙碌不已。

  大油坑較大的噴氣孔大概有兩處(含主噴口),其餘小噴氣孔不計其數,每個噴口附近都有精彩的小景緻可看,在此我姑且將主噴口稱作一號噴口,另一個較大的噴口稱作二號噴口,一號噴口位於崩壁下方,噴氣量非常驚人,台北已多日沒有下雨,仍有如此大量的氣體可噴出,噴口堆積的硫磺結晶柱很高,目測將近一公尺。二號噴口噴氣量較少,結晶柱目測約50公分左右,較易接近,像是個熱騰騰的蛋糕。二號噴口下方有溫泉水流出,我們必須越過這一到小泉水,踩著泉水中的石頭而過,腳掌居然能感覺到熱度,可見水溫之高。泉水中赫見深綠色,不知是不是溫泉藻類?這樣的色澤,我似乎只在黃石公園的簡介上看過,此處雖然很小,只有小範圍分布,卻足以讓大家興奮不已!

  大油坑前所遺留下來的採硫遺址、腐蝕的採硫器具,更是增添大油坑風情的絕佳元素,有如廢墟一般的大油坑,配合洪荒峽谷般的灰黑景色,雄偉中又多了些滄桑,其氣勢渾然天成,比之瑞芳水湳洞的陰陽海對禮樂煉銅廠,我個人覺得毫不遜色!這些被腐蝕的採硫器具,有模型、有管子,管子將硫磺氣體導引出來,冷卻後在管壁形成「磺油」,油坑之名也由此而來,磺油形成液體後,再被導入模子中,冷卻成塊狀;而塊狀硫磺礦也經過加熱、冷凝成所要的形狀,最後利用以挑硫古道開闢成的產業道路,運至陽金公路。

  台灣硫磺礦開採歷史悠久,從元朝就有出產硫磺的紀錄,西班牙人來台時也有開採,直到清朝康熙年間郁永河來臺採硫最為知名,雖曾在清乾隆年間禁止開採,但後來為了軍事需要又重新開採,光緒十三年(1887)在北投與金包里各設礦長一人,到光緒二十年止共輸出硫磺2508公噸;日據時期開始組織公司經營採硫事業,在大正十一年(1922)時,年產量達3281公噸,而後因韓戰的爆發使得民國四十六年開採量達9584公噸,之後臺灣的硫磺業就一路走下坡到消失。英商德記公司於明治三十年(1897)取得了大油坑礦權,並簽約99年,不過大約在民國七十年左右,中油公司煉油所產生的硫磺副產品價格低廉,以及國家公園的成立,遂停止了硫磺開採,民國八十五年,礦權回歸,採硫正式成為歷史。


  *大油坑谷地,右方有採硫工寮。


  *一號噴口,主噴口,一付怒氣沖天的樣子。


  *二號噴口,看起來較溫和,像個蛋糕。


  *俯瞰主噴口所在的谷地,噴口前的平地為採硫器具所堆放的地方。


  *塊狀硫磺礦。


  *為保採硫區安全所搭設的駁坎。


  *高溫泉水中可見綠色和褐色,說不定是藻類。


  *各式結晶,溫泉水從石頭間流過。


  *主噴口近照,左邊的噴氣孔還是在我們來之後才爆開的。


  *主噴口與採硫管。


  *主噴口下方被水切割成峽谷狀。


  *針狀硫磺礦,位於一個小噴口上方,結晶上還有水蒸氣凝結成的水珠呢。


  *針狀硫磺礦。


  *針狀硫磺礦。

  依依不捨的向大油坑告別,在一旁的工寮處照相,然後沿著產業道路遺跡前進。產業道路基本上沿著舊有的挑硫古道開闢,但經過國家公園封閉多時,芒草早已比人高,還好上周來此的登山團似乎有開路,我們一路上倒是沒有尋找路徑的問題。挑硫古道大多走在樹林、高草間,無展望,純粹是發思古之幽情,來走一下。不到一小時,抵達一鐵柵門,為國家公園公告禁止進入之處。此處為皇家客運的大油坑站。


  *大油坑,右為主噴氣口,左側山坳處有微弱的噴氣處是二號噴氣口。


  *地上這些不是石頭,而是硫化了的木頭。


  *採硫用具。


  *遠眺大油坑,一旁的草原綠地與大油坑的灰黑世界成了明顯對比。


  *走挑硫古道。


  *有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設立的微震觀測機器,我們走過去大概多了好多次地震吧。


  *挑硫古道。


  *另一端的入口封閉中。

  一直思考為什麼劃為遊憩區這麼多年來,大油坑始終沒有進一步計畫的原因為何?走完了大油坑這段路,我有了一些想法。從魚路古道到大油坑這段路並不難走,若這條明星級古道的所有遊客都要進來大油坑一探究竟,那麼這個祕境似乎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脆弱的地景加上獨特的風景,一般人是會忍不住動手的,就算不動手,光踩一踩也壞了大半,但如此具有教育意義、科研價值的地方,若封閉起來又有點可惜。從大油坑在網路上被搜尋的難易度來看,來過此處的人不少,但都是一群有門道且懂得愛護環境的人,如此說並不是為我們自己開脫,而是覺得,有時候「規劃太難」,不如從人性入手!

  沿著陽金公路走一小段,回到上磺溪橋,橋頭的竹節蟲是另一個驚喜。


  *上磺溪橋竹節蟲。
 
 
一、參考資料
1.台灣國家公園-魚路古道
2.獨步山林間345-大油坑山
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49)魚路古道.大油坑
4.wildheart的網路日誌-陽明幻境-大油坑噴氣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