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6月16日

野地旅0371:大豹溪湊合十八洞天[新北三峽]


  *湊合十八洞天最引人注目的大象鼻。

  大豹溪的風景優美,足以媲美花蓮太魯閣的砂卡礑溪,深潭、淺瀨交錯,時有急流瀑布、平淺水域,配上草木扶疏,五月還有油桐花相伴,確實足當「台北的後花園」之稱。大豹溪也是我的碩士班研究區,幾次下來,在大豹溪沿線的觀察,地形景觀上最吸引我的是在湊合橋到金敏橋之間的河段,此處的南港層地層控制,使得河道形態多變,也最具景觀價值。

  這天是母親節前一日,早上開車載老爸到桃園機場去,中午閒來無事,一來想說去研究區看看,二來老媽想看油桐花,心想大豹溪沿線應該有不少。驅車繞過三峽市區後,續往大板根森林遊樂區的方向前進,過大埔之後,兩側丘陵地逐漸靠近,最後收攏成為一峽谷,在這附近油桐花最多,山頭都被五月雪所覆蓋,繼續往溪谷裡頭開車,反而是越來越少,只有零星出現。肚子餓,所以先選定了一間餐廳吃飯(花岩山林),這間餐廳位在大豹溪右岸的山上,佔地超廣,讓我不禁懷疑為何他能有這麼大片地開發?不過,這天算是提前慶祝母親節,不想花這個腦袋去想這些嚴肅的事情。

  吃飽喝足,回到大豹溪沿線,想說找個地方去走走,腦海中便閃過了我最喜歡的這段河段地形,有個地方叫做「十八洞天」,有發達的壺穴地形,是大豹溪沿線中僅有的。以前只曾在十八洞天的對岸(右岸)看過這些壺穴,這段路因為緊鄰峽谷谷壁,道路頗窄,不適合停車,因此這次便找路到左岸去,我知道怎麼走,只是沒有走過而已。


  *湊合十八洞天附近地圖(截自Google地球)。


  *從對岸眺望十八洞天,據說是河邊有十八個壺穴而得名,但怎麼看都不止十八個。(資料照片2008.08.12)

  開車過湊合橋,來到省道台七乙線,往桃園復興的方向前去,不久後即遇到一右轉叉路,上有廟宇的鐵製牌坊寫著十八洞天,過橋後沿著金敏路續行,右側便有十八洞天的步道入口。此處道路狹窄不方便停車,我們將車子停在插角國小金敏分校旁的一個避車彎,然後步行回到十八洞天入口,並朝河邊步行向下。


  *插角國小金敏分校。


  *十八洞天步道入口。

  十八洞天因為所在的峽谷風景秀麗,加上一個一個洞很適合放尊神像在裡頭,所以早已搭蓋了鐵皮並奉祀了一些神明在內,雖然有點煞風景,但也可放輕鬆看做台灣人不論在何處都可以發芽的生命力。此處除了神明保佑人們之外,還有另一群人也在夏天時護佑著大豹溪的生靈,那就是紅十字會的救生志工。大豹溪雖然風景優美,但因地形、水文狀態多變,經常發生溺水事件,是全台灣溺斃人數最多的河川,因此每年五到九月,都會有數以萬計人次的救生員在大豹溪沿線十四個站位,進行防護與救溺工作(野地旅0085大豹溪)。

  我們去的這天,十八洞天此處並沒有戲水遊客,因此志工們也樂得輕鬆,在亭中烤肉起來,而我和老媽以及貌似一對情侶的四個外人,也跟著他們聊聊天,志工中還有前陣子相當出名的葉教練,剛好可以詢問他一些有關水流的問題。隨後我一個人走到十八洞天上游側的溪邊去拍照,發現此處是個硬岩凸出的小峽谷。南港層主要是以厚層砂岩為主,而中間夾有頁岩層,通常頁岩層較軟會被侵蝕凹入,砂岩層較硬則會凸出,十八洞天所在的位置正是厚層的砂岩,較為堅硬。


  *與志工隊的葉教練聊天。


  *十八洞天上游側河岸,水流與岩壁間有少量礫石堆積。


  *十八洞天壺穴在照片左側高處,此處南港層砂岩岩層傾向接近正南,傾角約40度,走向大致呈東西向,河川流向則大約是西北-東南向,岩層走向與河川流向大角度交會。


  *高處有壺穴。


  *連續的壺穴,大多只分布在河的左岸。


  *放了神像的十八洞天。

  除了幾塊巨石嶙峋,十八洞天這邊的河谷其實很單純,就是河川切穿硬岩所產生的峽谷,此外,這裡因為本身為硬岩,加上岩層層面與河川流向成大角度相交,又有一定的傾角,因此我推測早期還未下切之前,此處的河床受到這樣的岩層構造影響,經常在河床的凹處產生渦流,搭配一些河床上的卵石,渦流便可將這些凹下之處,逐漸摩擦傾蝕成為壺穴地形(成因與演育過程可參見野地旅0011暖江壺穴群)。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很靠近河岸的壺穴在一側被侵蝕開來之後,快速深切成筒狀,是其他地方比較少看到的;至於此處下切的動力為何,我猜想有可能是附近五寮斷層錯動抬升,使得原本呈較平緩坡度的河床被抬起,而重新下蝕,而五寮斷層並不大,可以推測影響的範圍就只有十八洞天這附近而已;但上述說法還要去找斷層的證據。


  *成排的離水壺穴,所在高度讓它們現在已經不會受到河水的影響了。


  *河邊的一個深切壺穴,水位稍高便可影響到。


  *河岸處有許多如照片中間這般圓形凹壁,猜測也可能是蝕餘的壺穴壁。

 
  *象鼻洞旁也有幾個深切壺穴的蝕餘壺穴壁(左);十八洞天的離水壺穴很大。

  除了壺穴之外,在十八洞天供奉著各個神像之處,則出現了蜂窩岩的地形,在大豹溪處僅見於此,成因不確定(蜂窩岩成因與演育請參見野地旅0012瑞濱離水海岸),一般的蜂窩岩都是強烈的定向風吹蝕,此處在河谷之中,是否有這種強烈的風令人起疑,也沒有可以侵蝕砂岩的工具(如細沙或生物作用),但沒什麼資料顯示此處有蜂窩岩的紀錄,所以我也不知道成因。


  *岩壁上有許多垂直壁面的蜂窩岩。


  *近看蜂窩岩。

  十八洞天小小的,地形景觀倒也豐富,但還是要在這邊呼籲各位遊人,來到大豹溪,用眼欣賞,不要做危險的跳水、游泳動作(溪邊摸摸水就好),享受美好時光之餘,也別忘了注意自身安全,才不會在此徒留遺憾唷!


一、參考資料
1.胡剛、毛爾威,1996,《五萬分之一台灣地質圖-圖幅第八號桃園》,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1.05.07造訪
2011.06.16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