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2年9月11日
野地旅0485:路南石林[雲南昆明]
*人山人海的石林景區。
若要說到雲南東半部什麼景點最有名,大概十有八九會說是「石林」吧!幾乎所有前往昆明旅遊的團體,均會撥出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團員們一睹石林的景觀。石林是一種出現在石灰岩分布區,因地下水及雨水緩慢溶蝕所成的地形景觀,不過一般人之所以喜愛石林,大概是象形的意含比較多吧;原本老爸只想在石林外圍開車晃過,不過這次換我「既來之則安之」,還是進去景區中人擠人了一番。
看石林前,所學過的喀斯特地形(現統稱岩溶地形)有溶洞、峰林等主要的地形,這些在十年前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石已經看過;而兩年間,在九寨溝(野地旅0389此色只應天上有-九寨溝(上)、0390此色只應天上有-九寨溝(下))、黃龍(野地旅0392黃龍風景名勝區)以及白水台(野地旅0480白水台)均看過了石灰華階地地形,去年則看了雄偉的天坑和天生橋(野地旅0394天生三橋),當然更別忘記比較常見的石灰岩峽谷地形,像是臺灣知名景點太魯閣峽谷(野地旅0292錐麓古道)、重慶的烏江峽谷(野地旅0393十里烏江畫廊)以及極為經典的地縫(野地旅0395龍水峽地縫與白果村)。而這趟來石林一遊,大概是把喀斯特地形補齊的最後一塊拼圖吧。
沿著高速公路指標開車到底,便可抵達石林景區門口,停妥車輛買票後(票蠻貴的就是),必須搭乘他的環保車進入景區中。到了景區裡頭,可以選擇要步行或是搭內環線的環保車;如果是年輕有活力的人,建議步行即可,因為那些環保車就一直開到終點,我也搞不懂該如何在其他各站下車,更何況,享受一下在石林中迷路的氛圍,也是很特殊的。
*環保車,車子很多不太需要怕搭不到車。
*石林被列為中國的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石林同時也是世界自然遺產。
整個石林景區中,又分為大石林、小石林等小區域,以及眾多景點,老實說我已然是全數不記得。不過大、小石林的分別,很明顯就是以那一根根如春筍般的石柱大小作為基準,大石林中的石柱們不但巨大高聳,而且茂密;小石林相對就沒那麼高大,也較稀疏。不過不管大、小石林,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潮洶湧」。容易迷路又人多,讓我們一開始就在景區內繞了圈圈,兩次來到了「阿詩瑪」傳說之地,但一直無法登上位於景區中央的劍峰亭(人潮太多),最後老媽懶得走了,就坐在環保車搭車處等,任由我和老爸勇闖石林核心「劍峰池」。
*石林中也有一些這樣比較低矮但造型多變的。
*大型石柱,中間的孔洞即為原地下水流經過之處。
*蓮花池看小石林。
*一旁山邊還有許多剛冒出頭的,被稱作石芽。
*從遠處看石林的面貌。
*偶爾出現一些造型比較特異的,這個就像舉著火炬一般。
*石林的分布也是有疏有密。
*小石林中的阿詩瑪(右),阿詩瑪是當地傳說中一個勇敢的少女這樣。
*從景區較外圍的獅子亭,可以居高臨下眺望整個石林主要區域,此處人少,多了一點悠閒自得的感覺。
進到大石林內,沿著標示快速走向劍峰池,由於大石林內的小徑狹窄,人潮眾多,所以更需要眼明手快的找到幾條比較少人走的路;這邊的人潮大多由園內導遊帶著,據說共有數百個導遊,輪著帶團,錢也不好賺;不過老實說,這樣子跟著導遊走,旅遊品質也不是很好,畢竟小徑太小、團體太多,加上沒有什麼開闊空間可以解說,各團體的聲音還雜在一起,根本聽不清是誰在說話;加上中國人旅遊喜歡打傘,更佔了不少空間。我們只有兩人行動,速度便快得多,不一會兒,便來到文首圖中,那所有旅遊簡介都會出現的「石林」二字跟前。
其實那一片大石壁上,除了石林二字之外,還有許多不同年代的書法雋刻,不過看起來大部分是民國年間附庸風雅的。在此人實在太多,趁著那些旅遊團往劍峰亭移動,我們直接溜到劍峰池畔去;沿途石林高聳挺拔,有些則是折斷架在半空中,時明時暗,轉個彎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最後,終於抵達了劍峰池,人正少。
*石林二字,找個人少的角度拍照。
*一旁的石林上還有不少刻字。
*石林中的通道狹窄,偶有一些斷落後卡在上頭的岩石,令人膽戰心驚。
在劍峰池,差不多就是整個石林景區的最低點。景區的地勢大略是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地形,正因為如此,在整體石林的高度都相近的狀態下,地面最低的石林,相對高度就最高,也就是所謂的大石林區;而劍峰池的水面,則大致便是現在的地下水面,在其他地面較高之處仍是地下水,直到大石林中央的劍峰池才成為地表水。
石林的成因與地下水密不可分。石灰岩屬於沉積岩類,具有水平層理,而這樣的水平層理在億萬年來的地殼抬升中,並沒有受到明顯的折曲、傾動作用;此外,此處的石灰岩也有許多的垂直節理面,有利於雨水的下滲,雨水便會帶走表層的土壤,並在下滲過程中溶蝕靠近節理面的石灰岩,使得縫隙越來越大。此外,石林上常見有橫向溝槽,除了可能是岩層層理之外,也有可能是抬升前的地下水面所在位置,因而溶蝕出一條較深的溝。隨著縱向(垂直節理面)和橫向(地下水面)的雙向溶蝕,石林彼此間的縫隙會越來越大,石林則逐漸縮小,最終無法支撐時,便會斷裂;就侵蝕輪迴學說中的定位,一般地形學者稱石林地形為「幼年期」地形,指的是侵蝕發生的最初階段,隨著石林的傾倒,可能只留下幾個孤丘,便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峰林(如桂林),便進入到了壯年期的階段;最終連峰林都侵蝕殆盡,成為一平準原面時,便是老年期地形。
*近看還可以看到不少珊瑚礁的痕跡,珊瑚礁便是石灰岩的前身。
*劍峰池一景,相當於現在的地下水面高度,也是景區中唯一的天然水體。
*石林上一些橫向的溝槽,可能象徵著早年的地下水面,每道溝槽代表一個時期。
*因承受不了重量,或者地震等緣故,最後石林便會倒塌。
*從上方看石林,可以看到地下水溶蝕的橫向溝槽,以及從上方來的雨水溶蝕的縱向紋路。
在石林景區內,大約停留兩個小時便差不多該離去了,而看過了石林之後,也正式把喀斯特地形的各項目收集齊備,便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羅平縣。在前往羅平的路途中,可以發現其實沿路上都有許多剛冒出頭的小石林(石芽),有時高速公路從中開過,便會截斷一些石灰岩,更別說其實附近還有另一個「乃古石林」景區;不過整體上來說,還是以路南石林的景色最為別緻,也因為路南石林的強大號召力,因此昆明市路南縣,和遠近馳名的香格里拉縣一樣,現在已經改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而整個中國西南部的石灰岩地區,也統整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和重慶武隆天生三橋、芙蓉洞等景區共同擁有世界遺產的榮耀。
*高速公路旁剛冒出頭的石芽。
*被斷頭的石芽。
*遠處的山崗上也處處可見石芽。
不過,儘管石林如此迷人,但我還是很受不了如此多的遊客啊!尤其是一整群打傘的人!
2012.07.20造訪
2012.09.11完稿
就這麼看這景點人太多,商業化的人工修飾味太濃,總覺得少了時間划痕帶來的滄桑感。求教一點,為何這些石頭沒怎麼看到青苔?
回覆刪除這問題很好,我也不是很清楚
刪除只能大概回答您
因為雲南地區遠較台灣乾燥(雖然仍屬多雨區)
加上石灰岩是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
可能不適合青苔生長
石林景區的商業化我覺得還好(相對於麗江)
而且他撐起了當地三百多位導遊的生活
不過人太多這件事情,在中國確實是個難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