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月23日

生活札記:大溪高中泰雅族傳統智慧體驗營


  *大溪高中的學生和我們一起,跟耆老在寒風中學習了一上午的溪流魚類傳統知識。

  2014年才開始沒多久,學生們陸續進入寒假期間,研究室也進入了計畫生產的量產時期,規劃了好一陣子,由桃園縣大溪高中原民學生為主要對象的「泰雅族傳統智慧體驗營-認識植物與魚類」營隊,也正式展開。營隊同時肩負著「培育原民青年」傳承泰雅族文化,及「國科會原民科教計畫」的教材開發兩個重要目標。以往的原民教育研究,因為現實教學環境的限制,大多集中在國小,國中已經很少了,更別提原鄉地區目前為止根本沒有任何一所高中,因此高中相關的研究與教學設計顯得非常匱乏,這也是地形室未來幾年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說是接計畫來開發教材,然而上自教授,下至研究生,我們沒有任何一人是原住民,更別說熟悉泰雅族文化,既不熟悉文化,又怎能開發教材呢?所以這次的營隊,與其說是讓大溪高中原民學生傳承泰雅文化,不如說是我們這些被稱為「白浪」的漢人,要謙卑地與生活在台灣山林中千百年的泰雅族人,學習屬於他們的環境智慧,因此,我們在營隊中的主要角色,除了安排時間與雜務外,其他就是默默地在一旁靜心紀錄。

  這次營隊獲得桃園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復興鄉羅浮國小支援,課程包括素伊老師(以及邀請陳長老、陳牧師偕同)教授田野調查(訪談)技巧與方法,以及長老帶著大家實地認識可應用的野生植物以及溪流環境知識、傳統捕魚法等;此外,我們先前蒐集了許多和「魚與山川」相關,未來要出版成高中原民文化教材的資料,整理給學生們閱讀,請他們提供意見,看怎麼編輯,才比較符合他們的學習歷程和經驗法則。

  整體而言,整個活動學到最多的,大概還是我們這些都市小孩,所謂的研究生,到了山林中就是要「好好研究自己哪裡不足」,有許多生活中的小智慧,是我們怎樣也無法想像,卻又十分實用的,這部分,有機會的話,等計畫告一段落時,再慢慢分享。


  *田野調查課與素伊老師、陳長老、陳牧師合照。


  *長老的帶領下在野外認識植物。


  *可以解渴的酸藤,現場試嚼(不能吞)。


  *自己動手把桂竹變成晚餐用的碗筷。


  *在溪流邊實地擺設魚筌並布置環境。


  *利用棕梠葉和魚網模擬溪流捕魚實況。


  *大溪高中的原民學生們閱讀並討論有關未來教材的方向和內容,這本教材的開發希望是由他們的意見所組成的。

  最後,這次雖然只來了七位高一或高二的學生,四位泰雅族、三位阿美族,不過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滿滿的能量以及企圖心,或許以後,他們七位就是最好的文化傳承者,以及最佳的生活實踐者。


  *這七位年輕有為的原民青年,從他們身上看到耀眼的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