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4年9月9日
野地旅0607:三記大安溪大峽谷[苗栗卓蘭]
*大安溪大峽谷旁的葡萄園,有斷層通過隆起的痕跡。
準備碩士班畢業這一年,長時間在處理論文,覺得身心疲憊異常,因此當沈老師自然災害的課程要戶外實察時,我便二話不說的也一起參加了。終於等到實察之日,第一站我們前往了知名的景點「大安溪大峽谷」,已經忘記這是我第幾次來了(野地旅0135大安溪大峽谷、0382再遊大安溪大峽谷上雙崎),至少在大一時就已經來過,至今也將近七年的時間了。
大安溪大峽谷位於台中市與苗栗縣的交會處,如要參觀,必須從苗栗縣卓蘭鎮的方向進入。峽谷的成因是在集集地震(野地旅0164集集地震十年後的車籠埔斷層)時,車籠埔斷層在此處出現一個在地質學上,被稱為pop-up structure的地質構造,這個構造的形成主因為地表擠壓,而導致局部區域有類似地壘的抬升現象。大安溪局部河段因為pop-up構造抬升,造成上游側積水成湖,隨後河水切穿不太堅硬的卓蘭層後形成峽谷地形。
*pop-up structure的地質構造示意圖,圖中央的部分受到擠壓,因而向上突出,類似地壘的地質構造;此構造也稱為Palm tree structure(棕梠樹構造)。(中央地質調查所李錦發組長提供原圖)
*大安溪大峽谷附近地圖,兩條黑線間約為pop-up構造的範圍。
*大安溪大峽谷附近地形圖,可發現車籠埔斷層(紅線)在大安溪谷處共有至少三條較明顯的破裂帶,左、右兩條之間的區域,即為pop-up構造所形成的局部抬升區域,也就是大安溪大峽谷的範圍。
*大安溪大峽谷西南側的吊神山,本身就位於pop-up構造上,為東勢背斜(或稱吊神山背斜)。照片正中間凹下處為車籠埔斷層(上圖中間紅線)經過處,照片右側高點鐵塔處為上圖吊神山位置。
*大安溪河床於集集地震時,因pop-up構造抬升,使得大部分的河床目前較難被溪水覆蓋,底岩裸露出來。遠方白色河床則是未抬升的區域,覆蓋著大量礫石。
*溪水找到相對脆弱或低下處,逐漸切穿pop-up構造,形成峽谷。
*現在人們行走的河床上還可以找的到原本大安溪的沉積物。
*沉積物中的礫石可以看得出覆瓦構造。
或許因為來了很多次,並沒有很仔細的紀錄這邊,不過還是可以觀察到,經年累月的河流沖蝕與堆積,大安溪大峽谷的規模逐漸變化,部份的河谷開始加寬,兩岸的岩層開始倒入峽谷中,因此現在要去大安溪大峽谷,已經無法拍到跟以前一樣的壯觀景色,而是受限於黃色封鎖線。事實上,斷層的痕跡如果經過河流,本來就很容易被水的作用所抹去,而在其他地方,抹去斷層的可能是樹木、可能是其他自然作用,甚至也很可能是人為改變地表。集集地震距今已經超過十年,不只我們的記憶逐漸淡去,地表的痕跡也慢慢消失,儘管如此,透過教育讓國民能擁有應對地震時的正確知識,一直仍是重要的課題,在造訪這樣的大地奇景時,若能同時思考地震的應變與平時的準備,對於整個社會應該是會有更好的影響。
2014.05.02造訪
2014.09.09完稿
學長好!我是地理110級的學弟,上上禮拜也來這裡地質學考察。
回覆刪除嗨學弟,這裡很棒吧
刪除不過已經跟我第一次去有很大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