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月28日

野地旅0628:統萬城遺跡[陝西榆林]


  *曾是一國之都的統萬城,雖然廢棄千年,但仍透露著王者氣息。

  離開了在靖邊縣城南側的龍州丹霞景區(野地旅0627西門臺城、龍州堡與龍州丹霞地形)後,我們直接驅車跨越靖邊縣城,繼續往北,朝著內蒙古的方向前進,目的地是毛烏素沙漠的邊緣,一路上高草疏林,地勢平緩,但沒什麼人煙,就這樣看似無目的的一直往內蒙古開去。實際上,我們的目標是在這片人煙稀少的區域中,找到千年前的一國之都,號稱「一統天下,君臨萬邦」的「統萬城」。


  *統萬城附近地圖。

  往統萬城的路,說難找並不難,但要說好找,卻也沒那麼簡單。最大的困難之處在於靖邊縣城內幾乎沒有任何標示,要問對路況比較熟的當地人才知道,不過出了靖邊縣城,標示就相對清楚許多,沿途也沒有太多的岔路讓你猶豫躊躇,大約耗費約一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了無定河畔。過無定河,就來到了收門票的地方,每人30人民幣,但收門票的老者見我一副學生的樣子,就少收我一人的錢,還拿了許多資料要給我看,說是現在年輕人願意了解歷史的人少了,要多鼓勵。

  抱著感恩的心,繼續沿著小路驅車,不久後抵達停車場,雄偉的城池赫然出現。首先令人震懾的,是傾頹的城牆遺跡中仍有一座高達31公尺的宏偉角樓,在這「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中,統萬城的矗立使我們肅然起敬;其次令人詫異的,是這座城池外觀居然是白色的,這與我們常見的夯土黃牆、砌石灰牆大不相同。


  *統萬城所在地為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如進行農業多需人工灌溉。


  *若無人工灌溉,可明顯看到此處有大面積的沙地覆蓋。


  *無定河畔水草豐美。


  *第一眼見到的統萬城,氣勢雄渾。


  *統萬城遺址前留影紀念。

  統萬城,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大夏國的國都。大部分的歷史學者認為,統萬城是建築於漢朝的奢延縣城之上,改造成為長城北方最宏偉的城池,完工於龍昇七年(413)。建築者是大夏國的開國君主赫連勃勃,為匈奴南單于的後代,由於匈奴為遊牧民族,並無文字或興建大型建築的習慣,因此統萬城成為匈奴族在中國北方千年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唯一印記。

  赫連勃勃早期依附後秦,隨後於北部的朔方地區自立,並趁著南朝劉宋攻打後秦時趁虛進入長安城,大夏國達到極盛,似乎真的有統領萬邦之勢。只是好景不常,赫連勃勃死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下長安、統萬兩城,俘虜夏帝赫連定,大夏國勢衰退,隨後赫連定之弟赫連昌於攻打北涼時,遭到吐谷渾的襲擊俘虜,獻給北魏,從此大夏國滅亡,歷時三代24年。北魏攻下統萬城後,改設為統萬鎮;北宋時期,党項人李繼遷依統萬城建立夏國,聯遼抗宋,為後來大夏帝國(西夏)的前身。宋太宗時期,宋朝重新取得統萬城的控制權,為了避免再有人依此雄偉城池抗拒朝廷,因此在淳化五年(994)時,下令統萬城居民全部遷走,從此統萬城逐漸成為廢墟。

  統萬城興建的規格非常的高,《北史》記載「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城五仞,其堅可以礪刀斧。臺榭高大,飛閣相連,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城牆堅實,外觀呈現白色,故統萬城又稱作「白城子」,其工法是以「蒸土」為牆,即使用石灰築城,加水時產生大量熱能並冒出白煙的現象。據說為政殘暴的赫連勃勃曾下令士兵取錐子劈城牆,若錐子能劈入牆內,則將施工的工匠處死,若錐子不能劈入牆內,則將該名士兵處死。耗費十萬人力的築城工事,也犧牲了不少人命,但造就了到今日,遺跡上仍舊幾乎沒有植物生長的厚實牆體。

  城牆四角設有高大宏偉的角樓,且與一般城池不同的是,統萬城的角樓內部中空,可作為倉儲使用,被稱為「崇台秘室」。外城的外側設有許多矩形墩臺,作為防護之用,稱為「馬面」,其中又以南面城牆的馬面最為密集,據說是為了防止當時勢力最強的南朝劉宋攻擊,而城牆下方則設置鐵蒺藜(可扎戰馬馬腳)、虎落(斜插於地面上的尖木、竹籬),再更外側則是天然護城河無定河,成為統萬城南側的三層防禦系統。


  *統萬城西南側角樓,看到城牆上站著一個渺小的人類了嗎?


  *密實且毫無空隙的牆體。


  *從城牆上看角樓,中空的角樓可作為武器、戰備糧食的儲藏室。


  *凸出南面城牆的墩臺,即馬面。


  *馬面與馬面間,或馬面與角樓之間,和城牆可以圍出一個ㄇ字形空間,增加攻擊城下敵人的戰線,是重要的防禦措施。


  *從角樓旁俯瞰毛烏素地區,一片平坦中有這座城池聳立,果然易守難攻。


  *從外側看角樓,其造型為上窄下寬,增加建築穩定度。

  根據一些歷史學家考據,在漢朝的奢延城基礎上興建的,是「西城」的部分,西城內部包括東、西二宮、苑囿等,屬於皇城的範圍。而西城旁有東城,又稱外廓城,為居民生活區域,並設有官署。西城的四面各有一個城門,分別為北門平朔門、南門朝宋門、東門招魏門、西門服涼門,頗有要將四方諸國朔方(地區)、劉宋、北魏和北涼等國平服的意義,與統萬城之名相符。服涼門有甕城遺址,北門可能也有,但目前並未發現。現在的西城內偏東南處,則有一高約10公尺的墩臺,為宮殿遺址,稱為永安宮(或永安臺)。


  *遠望服涼門一帶。


  *永安宮,只剩下一處墩臺。

  統萬城自赫連勃勃建成完工後,至宋太宗宣布遷城,歷時約581年,這段期間統萬城保持著長城以北重鎮的繁榮,但已逐漸面臨環境的挑戰。赫連勃勃初到此處時,見此處水草豐美,間有林木,便稱讚此處為大片草原(今日鄂爾多斯高原一帶)中「未曾見過如此的好地方」,並且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以支持統萬城的民用與軍用糧秣,包括高粱、瓜果等食物,以及杉木、松木等建材均在城內被發現。但附近毛烏素沙漠的沙塵也影響著統萬城的興衰,隨著氣候的轉變,毛烏素沙漠的面積時大時小,而在歷史時期,這樣的變化又加上了人為活動的影響,使得變化的程度又更加大。隨著宋太宗宣布廢棄統萬城後,這雄偉的白城子被飛沙湮滅,直到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時,陝西懷遠知縣何丙勛前往調查,統萬城才又出現在世人面前。

  在這雄偉的遺址,我們剛好有幸見到塞北的日落,火紅的陽光照射在白城之上,霎時間有種戰火遍布的感覺,但回頭一看,除了我們一家人外,就只有兩位寧夏來的攝影師,和我一樣正在捕捉太陽的光影。統萬城今日已無統領萬邦的實力,但雄踞於草原之上的渾厚身影,似乎仍頑強地展現他曾經有過的軍事與政治力量;當然,我們也要謹記,北魏太武帝造訪統萬城之時,感嘆守城之道「在德不在險」,赫連家族的殘酷統治,終究導致大夏國國祚僅短短24年。


  *夕陽餘暉灑落於白城之上。

  夕陽落下,我們憑弔著這聳立千年的城牆,老爸有感作詩一首,當作此行的註解:

    夕照白城映碧暉,豪雄遠去舊垣頹;
    十年疆拓三朝滅,一將功成萬骨摧;
    蒸土固牆錐不入,竭民征戰眾相違;
    城堅無德秋風破,統萬魂殘化史灰。


一、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統萬城遺址
2.劉翠溶,2013,統萬城與赫連果城:試論兩個歷史遺蹟的涵義,統萬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3.踏着时间的灰烬,沿着长城游走陕北纪行(52)—— 统万城的落日


2014.07.13造訪
2015.01.28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