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6月5日

野地旅0712:竹山神社遺跡[南投竹山]

  *竹山神社鳥居。

  2016年的第一天,和伊真在台灣中部附近開車逛逛,先到竹山的車籠埔斷層展示館,結束後一時想不到要去哪裡,就查查臺灣神社列表看看有沒有神社在附近,果然附近就有竹山神社,網路上顯示還有一些遺跡留存,於是決定開車過去看看。

  竹山神社位於今日竹山鎮公所附近,現址為竹山公園,鎮座於昭和十三年(1938),社格為無格社,約在昭和二十年(1945)升格為鄉社,祭神包括開拓三神、明治天皇、平台之神。目前神社還留存了一座鳥居、數個石燈籠與殘件、一對狛犬,而竹山公園裡面的不明水泥階地,無法判斷是否為竹山神社社殿所有,還需要從一些老照片去比對材質才知道。

  *樹下的是石燈籠基座殘件,原本石燈籠是擺放在今日公所路(參道)兩旁,集集地震後多有損壞,部分集中到竹山公園一處擺放。

*石燈籠竿的部分。

  *整體外形較佳的石燈籠,大部分缺乏頂部寶珠的部分。

 
  *一對狛犬也是移地保存在竹山公園中。 

  *竹山公園碑,是近代的物品,照片右方遠處有兩座大型石燈籠。

  *大型石燈籠,此處應為原位。

  *大型石燈籠後方的台階,不知是否為神社社殿基礎所在?

  *較少看到神社基礎是採用這樣的工法,但仍需比對老照片。

*此水塔前方的空第,是社務所遺址,集集地震後建築物被拆除。

  *竹山神社鳥居,曾被放上竹山鎮公所的字樣,目前已把那突兀的字樣取下,但鳥居頂部凸出的兩根,應為戰後新增的,神明鳥居靖國亞種鳥居形式並無凸出。

  *鳥居底部的「龜腹」部分並非常見的半圓形,而是另有造型,算是少見。

  竹山鎮的發展很早,除了原住民以外,較有紀錄的就是明鄭時期的參軍林圯,自斗六門越過清水溪,入墾此地,因而得名林圯埔,一直以來被當作是平原區與山區的重要節點。光緒十二年(1886)便設立雲林縣,林圯埔近郊的雲林坪為縣治所在,光緒十九年(1893)洪水影響,縣治遷移到斗六門。明治三十五年(1902)取消雲林的地名,改設斗六廳林圯埔支廳,大正八年(1919)廢斗六廳,林圯埔支廳併入南投廳,從此竹山由雲林轉為南投的一部份,至大正九年(1920)改設竹山郡,是中部前山地區重要的城鎮,也因此才會有神社的設立。二次大戰後,竹山居民曾請願回歸雲林,但請願失敗,但從今日竹山鎮境內仍有雲林里,反倒是雲林縣境內沒有雲林地名,可窺見此處行政區變遷的有趣之處,也算是前來竹山神社發思古幽情之餘,有趣的小知識補充吧。

  *竹山神社遺跡地圖。


一、參考資料


2016.01.01造訪
2016.06.05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