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50:連興宮[南投竹山]

地點:南投縣竹山鎮竹山里下橫街28號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五月十八日
性質:旅行

---------------------------------------

  準備要在竹山鎮上吃午餐時,車子停在一間古色古香,又位於鎮中央的位置的廟宇連興宮,當下懷疑應該是間頗有歷史的古廟,而且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決定在吃完午餐後來此看看。吃午餐的位置是在竹山的傳統市場外,靠近竹山形象商圈,一旁竹山鎮農會的建築看起來頗有日式風格,仔細一看,發現鐵柵門內有介紹牌,果然是昭和十二年(1937)的建築物,原稱做林屺埔信用組合,首創於大正三年(1915),為單棟洋樓建築,全棟外觀配置均以協調的比例組成,無複雜裝飾,為當時標準的日本官署風格,也是當時竹山鎮最雄偉的建築物,能看到這間農會算是一個小小的意外收穫,不過農會前的雨棚與屋頂加蓋的鐵皮是兩大敗筆。


  *竹山形象商圈,其實沒什麼人。


  *竹山鎮農會,外觀簡潔而比例完整。外牆的磚面為波浪狀,與師大行政大樓相同(顏色不同)。

  吃完午餐,回到連興宮。此廟已經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也是全竹山鎮上第一個被指定為古蹟的地方。連興宮,原名連輿宮,因求「水沙連興旺」而得名,創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主祀媽祖,內有一尊來自湄州的黑面媽祖(有活動關節為其特色),原祀於社寮媽祖廟,但在大正元年被遷至連興宮後就不願回駕,因此此地有神轎迎媽祖(回社寮)之活動,並已經持續了超過八十年。

  除了黑面媽祖,廟宇內還有正堂馬示碑、德佈山海匾及海澨恩深匾有一觀的價值。

  正堂馬示碑為乾隆四十三年(1778)時立於連興宮外牆,內容提及彰化縣水沙連保之開發,雖然初期略有成效,卻因大水復又荒蕪,無力繳納正供予朝廷,乾隆二十七年(1762)時彰化知縣胡邦翰趁著閩浙總督定長來台巡視時,替當地爭取鄉民減免正供稅賦,而原本應將收成撥出一成做為連興宮香火錢之規定,也改為除收成良好的稻田仍取一成配入連興宮香火錢,其餘均免,水沙連保居民感念其德政(當然不只這一件),遂在十餘年後由佃農葉富等人聯名彰化知縣立碑紀念。

  德佈山海匾除了彰顯媽祖的神威除了海上有用,陸上也是有拜有保佑之外,我注意到的是其年代與聯名捐贈者姓名,昭和十二年(1937)的匾額,聯名仕紳上有一人叫做林朝槐,懷疑是霧峰林家林朝宗、林朝慶一輩,至於竹山是否有霧峰林家的土地(我想有的機率很大),還可以再查查。海澨恩深匾上面的年代是民國三十五年,剛好是光復時期,然而捐贈者署名仍是竹山郡守王美水,可見在那個年代裡頭,新舊時代的稱呼仍然沿用,在基層而言,日治的郡守到了民國仍有其地位,當然高位處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囉。


  *連興宮。


  *廟門口捲頭髮的石獅子!也是古物。


  *海澨恩深匾。


  *正堂馬示碑(左)與道光四年記載解決「排夫」被勒索糾紛古碑(右)。


  *正堂馬示字樣。


  *德佈山海匾。


  *三川殿中有大正六年(1917)的對聯。千里眼與順風耳則是福州師傅溥明的傑作。


  *掛滿了大家祈求平安的心願。

  時間漸晚,趕著回台北,沒有多做停留,就在廟邊繞兩圈,然後啟程返回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