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87:災後太麻里[台東太麻里]

地點:台東縣太麻里鄉泰和村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九月一日
性質:地形室考察(帶隊老師:楊貴三、沈淑敏)

---------------------------------------


  *太麻里溪沖積扇一帶滿目瘡痍的景象。

  趁著夏日的餘光,我們驅車前往太麻里鄉,在進入太麻里溪沖積平原時,我們都被眼前的景象給震懾住了。台東海邊的陣陣強風揚起了灰黑的沙塵,怪手與砂石車零星穿梭於廣大的砂石堆之間,漂流木覆蓋了大片的地面,以及少數還殘存的房子孤苦無依的凝望太麻里溪肆虐的大地。對照一旁的山地的翠綠,太麻里溪沖積扇看起來就像剛被轟炸過,也像是個月世界一般,冥紙隨風落在這片土地,增添了此處肅殺的氣氛。


  *太麻里溪沖積扇滿目瘡痍,一條平平的地方就是鐵路經過處。


  *地上挖了個大坑,坑裡有冥紙,可能是挖掘罹難者屍體的洞。


  *台電的變電所,四周被洪水包圍且地基被掏空。


  *鐵路路基遭到沖毀。


  *太麻里溪沖積扇上滿布漂流木。


  *被沖毀的太麻里溪堤。


  *太麻里的黃昏,也變得淒涼。

  太麻里溪發源於北大武山,全長約35公里,集水區面積大約226.3平方公里,為台東縣縣管河川中流域面積最大者,水量豐富,故挾帶之泥沙量亦大,因而能夠於出山口開闊處沖積出較大的沖積扇三角洲,其沖積扇低平,但建築開發量少,主要為農田用地,後來建立太麻里溪堤防,將之束水於沖積扇南側,北側農地使用趨向穩定,並闢有太麻里圳以供灌溉使用。此次台灣東部雖降雨量遜於西南部,但太麻里溪上游即為瑪家鄉、霧台鄉一帶,曾降下單日逾千公厘的雨量,直接影響了太麻里溪水量,導致暴漲潰堤,沖毀沖積扇北側所有農田。


  *太麻里溪流域地形圖。


  *太麻里災前衛星空照圖。紅色線為太麻里溪堤,紅點為台電變電所。(圖片來源:Google Earth)


  *太麻里災後衛星空照圖。(圖片來源:中研院社科研專題中心-八八水災地理資訊系統


  *太麻里受災示意圖。紅色箭頭代表可能水流方向。

  根據上面幾張地圖,我們可以歸納出一些此次水災的自然原因。在「太麻里受災示意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太麻里溪在圖左會先遇到「凸角I」,以及北方一支流所形成可能的小扇壓迫,使太麻里溪流路向南;緊接著又遇到「凸角II」,流路再來一次大轉彎向北,若按照水流能的方向,主流流路出谷後沿著北邊山腳往東流(上方的紅色箭頭)的機率會比沿著現在的流路(下方的紅色箭頭)來的大些。我們可以從1904年的台灣堡圖中窺知一二,在堡圖中,當時太麻里溪的流路確實比今日來的偏北,今日河道偏南的原因主要是建築了太麻里溪堤。此次太麻里溪暴漲,過凸角II後持續衝擊太麻里溪堤,導致潰堤並往北淹沒大片農田(如太麻里災後衛星空照圖所示),受災範圍北界是更北方的另一條溪的沖積扇邊緣,南界則是受到「凸角III」的保護,而我們從災前衛星空照圖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聚落都分布在這安全的區域,而此次被洪水吞噬的區域,只有零星的建築分布。


  *台灣堡圖太麻里示意圖。可見當時水流流路比今日稍北。

  乍看之下,太麻里的災情似乎十分慘重,但仔細想想,其實太麻里的災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相較之下,在太麻里溪稍上游處的金峯鄉嘉蘭村,因為聚落就在河邊,且受到凸角I、凸角II將河道收窄的效應影響,大規模淹水而波及整個聚落是嚴重了許多。這時候就得想到很多有關於環境敏感度的問題,首先,災區北邊的太麻里聚落以及南邊的香蘭聚落此次可說是沒什麼事情,看台灣堡圖,也確實是兩個老早就存在的聚落,而嘉蘭村與現在太麻里溪沖積扇上則是荒野一片。

  近百年來,太麻里溪下游受到堤防的約束,流路偏南,久而久之,在人們心目中,沖積扇的北側變成水到不了的地方,在人口逐漸增加、農地擴展之下,此區被開發利用,建築渠道,並慢慢有建築物進駐,例如著名的「台灣牛牛肉麵」就在台電變電所旁。然而,當我們遇到兩三百年才可能有一次的大雨時,過去一百年的經驗可能就不足以應付了,許多近百年未曾淹水的地方都淹了大水,於是人們開始指責相關單位,為什麼以前不會淹現在就會淹?為什麼你動了什麼東西之後就會淹?

  我們絕對不能夠說災民們愚昧,只是他們的自身經驗無法應付,也無法調適此次的極端事件,而在家裡頭坐在電腦前的我,只能夠把圖畫一畫,告訴各位,這片區域確實有這樣的疑慮,端看你要敬畏大自然,還是要相信人定勝天?

  在太麻里只有短暫的停留,沒有看太多的東西。一根招牌在洪水過後仍矗立於公路旁,寫著「有一間釋迦」,以後,或許要增加兩個字,變成「曾經有一間釋迦」了。這個招牌的意義或許將不再是招攬客人買釋迦,而是見證此處自然力量的殘存意念。


  *這裡,曾經「有一間釋迦」。

  小插曲。在發表這篇野地旅的隔日,正好是「第五屆國中小地理知識大競賽」的複賽日,似乎其中的題目與本文略有關聯,因此相關工作同仁還告知我晚個兩日再發表。如果能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認同、認識並深入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土地,那麼,短程來說,地理科將不會再是一門「講光抄」、「背多分」的科目,長程來說,台灣的自然、人文環境都將受到更多的關懷與注意。
 
 
一、參考資料
1.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中研院GIS編製
2.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八八水災地理資訊系統
3.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太麻里溪水系治理規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