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4日

野地旅0202:緬甸街[台北中和]

地點:台北縣中和市華新街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一月十四日
性質:社會學習領域概論期末考察(指導老師:蘇淑娟)

---------------------------------------


  *華新街一景,有點規劃,又顯得雜亂擁擠。

  喜愛異國料理的老饕們,絕對不會放過的就是「中和緬甸街-華新街」,正如大家看到的照片所示,這整條街幾乎都充滿了印、緬風格的餐廳、小吃舖,而每年的佛教潑水節時,此處更是熱鬧萬分,吸引不少的群眾前來觀看。這裡之所以會有這麼大量的印、緬餐廳的存在,主因是此處居住了大批由緬甸撤退來台的國民政府軍與其後裔,這批軍民於民國五十七年來台,原本他們是在抗日戰爭時,於緬甸進行情報和後勤工作,但民國政府撤退來台後,與泰北孤軍一樣,這群緬甸軍民也被孤立,與緬甸、印度文化高度融合之後,習得了不少的禮俗和飲食文化。後來來到台灣之後,又因為是比較特殊的一群人,加上從緬甸帶來的「洪門大洪山抱冰堂」幫會組織,因此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今日所見如此特殊、高密度的緬甸美食街。

  我這天早上出門並沒有吃早餐,希望來緬甸街試試新口味,介紹華新街的同學安排我們到一間Lucky 7的餐飲店,老闆一家人都是從仰光來的,現在在華新街賣著緬甸、印度風格的食品,我看到一旁有人正在吃咖哩口味的印度烤餅,感覺好像很好吃!另外也吃到了印度點心「金三角」,可說是用春捲皮包咖哩,包成三角形的樣子,再沾一個酸酸辣辣的醬,挺可口的!另外還有很多店有賣一種像麵條的粑粑絲,說形狀是方形的,很特別,看了同學吃但我吃不太下,因為不小碗,下次再來!


  *緬甸街入口,路剛修,不是很平整,居民抗議新聞有上報。


  *粑粑絲,看起來很好吃。


  *兩間港式飲茶,也是緬甸華僑開的。


  *Lucky 7店裡的菜單,很有印度緬甸的風格吧。


  *另一張菜單,寫緬甸文,看不懂。


  *金三角。


  *一旁雜貨店很多瓶瓶罐罐,南洋風味的料理通常需要很多的調味料。


  *抱冰堂,洪門的堂口。


  *李園清真小吃店裡面的烤爐,用來做烤餅,把揉、打好的麵皮貼在爐內。


  *很多鍋子裝著不同調味料,是這邊店家的特色。


  *印度烤餅和碗豆泥,一點點油但挺好吃的;另外有奶油和原味。

  今天算是來到此處品嘗食物的,倒也沒認真的在考察,不過蘇淑娟老師講了一個挺有趣的議題,就是洪門的式微。老師認為現在在整修道路,如此高低不平、且設置很多大型花圃卻剛好堵住出入口,地方民眾沒能去抗爭,就在於地方團體的式微。我個人認為,不無可能,地方團體的式微因素很多,加上洪門在民國初年參與革命之後,由地下幫派轉型成為被政府默允的檯面組織,昔日好勇鬥狠的情形早已淡去,今日在洪門抱冰堂的「單刀會」,反而變的有點像是「回娘家」了。然而抱冰堂卻是形成緬甸街絕對不可被遺忘的因素,雖然今日它默默的隱身在華新街樓房的二樓。

  另外我有個疑問就是「為什麼叫抱冰堂」?我上網查了一下抱冰堂這三個字,發現了一個中國歷史人物張之洞,張之洞晚年自稱抱冰先生,其讀書的房間便叫抱冰堂,有關係嗎?還是純屬巧合?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一探洪門究竟,沒興趣的人呢,去吃吃異國料理也不錯。
 
 
一、延伸閱讀
1.封路施工,華新街居民反彈(聯合新聞)
2.洪門抱冰堂 原汁原味(自由電子報)
3.中和華新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