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2年1月19日
野地旅0425:八卦山一線天峽谷[彰化市]
*八卦山一線天最經典之處,狹窄的峽谷搭配微弱的光線,映照柔美而輕靈的線條,這是與一般峽谷大相逕庭的細緻感受。
講到峽谷,台灣人最先想到得一定是花蓮雄偉的太魯閣峽谷(野地旅0086中橫二太魯閣峽谷、0292錐麓古道),接著,可能有人會想到南投的太極峽谷(野地旅0149太極峽谷);有出國經驗的,或許會說說美國科羅拉多河大峽谷、長江三峽的壯闊景致如何迷人,不過很多台灣人並沒有機會到國外,而太魯閣和太極峽谷已經太常出現在生活之中,諸如雜誌、旅遊資訊等,而且上述峽谷,幾乎清一色都是以壯麗景色,大多給人一種心生敬畏,使人渺小的感覺。
然而在暑假前往重慶市的龍水峽(野地旅0395龍水峽地縫與白果村)之後,體驗到了另一種峽谷風貌,雙手平舉,就可以輕撫兩側的峽谷谷壁,在烈日之中躲在峽谷裡感受岩壁冰涼而略帶潮濕的氣息,縮小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仔細的觀察峽谷中的微毫之處。這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峽谷遊歷體驗,太魯閣和太極峽谷雖然在地形上都屬於「鋸切型峽谷」,意即好像用鋸子切下去的狹窄陡直峽谷,但仍然欠缺這種娟秀之氣。在台灣,如龍水峽一般的「狹谷」,我們通常會用「一線天」之名來稱呼它,不過綜觀台灣比較著名的一線天,大多只是一個小景點,於是想起了年初彰師大地理系的退休教授楊貴三老師,曾經向我提過以往地形學課程考察,會就近到八卦山的一線天走走,據說是個不錯的點位,向彰師地理的同學詢問,似乎評價也都不錯。於是趁著地理盃的機會,在彰化停留時間較長,就帶著幾位台師大地理的學弟妹順道一探。
從網路上的資料來看,八卦山的一線天似乎有兩處,一處位於較南側的虎山岩附近,另一處則是我要找的,距離彰師大較近,可以開車前往。從彰化市區走公園路一段,隨後注意路標左轉桃源街,不久後會接上龍涎北路,開車到路底附近,有一小片停車場,可在此停車後步行一分鐘即抵達入口。
*可在此處停車,名為桃源社區。
*一線天的入口,有一指標,一開始是走木棧道,不久即進入峽谷中。
一線天峽谷除了最一開始走木棧道外,其餘都是直接走在谷底,起初倒覺得還沒有什麼特別,只有偶爾看到一些礫石層的露頭。峽谷兩側,樹木、竹林茂密,其實很難想像,在距離彰化市區不遠的這裡,居然有個如此原始的地方。不久之後,看到第一片崖壁,非常的陡直,從地質圖上來看是屬於頭嵙山層的厚層砂岩,膠結並不是很好,經常形成陡直的峭壁,應是流水侵蝕作用所產生,而八卦台地也因為長期的水流侵蝕,於台地邊緣有許多的小型溝谷出現。
雖然前幾日下雨,但峽谷中地面大致乾燥,主要是因為砂岩、礫岩孔隙率大,容易下滲成為地下水,不過此處只要雨量夠多,地表就會形成逕流,水流沖蝕崖腳會逐現形成凹壁,凹壁越深,支撐力越弱,最後就會垮下來,此外,原本連續的岩層被流水下蝕成谷後,岩壁因為缺乏橫向的支撐,因而出現許多平行崖壁的「解壓節理」,岩壁也會順著解壓節理而崩落,這兩種作用都使峽谷加寬;而鬆散的砂岩岩塊經過水流作用,則會鋪平在峽谷之中,因此峽谷底部大致來說相當平緩,橫切面呈現「ㄩ」字形。
*剛走進峽谷的景色,比較不像峽谷而像是山間小徑。
*遇到的第一個高崖,約20公尺高,可見清晰的層理和解壓節理。
隨著峽谷彎彎曲曲的在八卦台地上繞行,我們也逐漸失去方向感,手邊也沒有帶GPS定位或紀錄軌跡,非常可惜,沒辦法在地圖上呈現給大家;不過在峽谷中倒也不擔心迷路,全程路基清晰可見,因此可以放心的欣賞沿途的景致。兩旁的崖壁時高時矮,有時目測可達30公尺左右,有時則不到10公尺;峽谷也忽寬忽窄,大概是受到局部硬岩控制的關係;偶爾出現峽谷彎曲的段落,也可以看到類似一般河川曲流中,凹岸較陡、凸岸較緩的地表形態。
植物的生長也是可以在這裡好好觀察的重點之一。除了一些多年生喬木如榕樹以外,谷中基本上是草本植物為主,或許與每年可能一到兩次的大水侵襲有關,較大、生長期較久的植物難以長成;喬木大多長在兩側崖壁頂端,有時根系向下延伸,順著節理穿過疏鬆的砂岩層,也造成了崖壁加速崩壞,是生物影響地形的案例。
有時可以看到砂岩層上方覆蓋的礫石層,八卦台地原本是屬於大肚溪的沖積扇的一部分,後來因為彰化斷層沿著今日八卦山西側山腳破裂抬升,使得八卦台地一帶變成了西高東低緩斜的台地,其中表層的沖積扇沙礫層因為長期的淋溶等化學作用影響,因此有「紅化」的情形發生,在台灣,地表砂礫層沉積年代超過萬年的地方,如林口、桃園一帶的台地皆是,不過這次所看到的礫石,除了可以判斷是河川作用所沉積的以外,其他例如覆瓦構造或者紅化均不明顯。
*一處較矮的崖壁,人旁邊有一條明顯的解壓節理。
*礫石層,應該有經過其他重力作用的影響,看不太出覆瓦構造。
*一處凹壁,這個地方未來很有可能垮下來(左);一處窄谷,不曉得是不是樹根保護使得崖壁沒有垮下來。
*一處寬谷,這裡沒有陡直的崖。
*一處深谷,崖壁高度大約有十來公尺,兩側都很陡。
*峽谷轉彎處,左側較緩,右側較陡,且右側崖腳有凹壁。
也不清楚走了多久,邊看邊走大概半個多小時吧,峽谷逐漸收窄,終於來到所謂「一線天」所在。據楊老師所說,這裡應該也是局部硬岩出露的地方,由於狹谷在一線天處還轉了個彎,可能出現了類似漩渦之類的水流,因此這段狹谷的崖壁上有以前尚未深切時,在不同高度所留下來的凹壁,看起來是很有質感的曲線,凹凸有緻,搭配這日不算小的陽光從樹蔭、狹谷中穿透,照亮幾個不同的點,頗有身處異次元空間的感覺。
過了這一小段,大概僅容一人通過的狹谷後,谷又漸寬,不久來到一條岔路,可通往八卦台地上的賞鷹平台(灰面鵟鷹),我們繼續沿著峽谷行走,感覺聽不到任何文明的聲音,但是見到了一處用水泥封起的縫隙,因此猜想其實崖壁上方應該有某種土地利用才對,只不過谷的兩邊,和谷中,根本是兩個世界。最後,谷再收窄,且雜草叢生,今日裝備不足,又帶了四個初出茅廬的學弟妹,走到這裡足矣,便原路折返。全程大約耗時一個半小時,走得並不快。
*峽谷逐漸收窄。
*一線天,最窄處大約只能容一人通過。
*隨後峽谷又再度變寬。
*居然這峽谷還有支流,切割了八卦台地。
*崖壁上可以看到留下來的水痕(左);峽谷中的光影(右)。
*這一段峽谷看起來很別緻,主要是上方較寬處為更鬆散的礫石層,下方砂岩相對膠結較好。
*盡頭處,其實應該還可以再走,只是懶得開路。
*不知功能的人工結構物(左);一處明顯平行崖壁面的解壓節理(右)。
*大片崖壁。
走這一段路,相當的輕鬆,幾乎沒有任何的起伏,又好像與是隔絕一般,沿路完全沒有遇到其他人類;更重要的是,除了地質地形景觀豐富之外,整個峽谷忽寬忽窄,搭配著光影的變化,簡直就是一趟與陽光的捉迷藏之旅,也在此磨練自己的拍照技巧。這個一線天峽谷,小雖小,卻小的秀麗、小的精緻,也容易親近。這種特質,與以往所認識的峽谷不同,是一種伸手可及,可以用心靈直接與它對話,而不必震懾於它的雄偉與壯闊,我很喜歡這種完全放鬆的感受。
若真要說美中不足的,大概只有滿地發霉成藍色的爛楊桃吧,有點臭,哈!
*滿地楊桃。
*合照留念囉。
一、參考資料
1.何信昌、陳勉銘,2000,《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說明書-臺中》,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1.12.17造訪
2012.01.19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