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2月10日

野地旅0435:七塊厝古厝群[屏東南州]


  *七塊厝旭昇居張家古厝一景,中西合璧的風格在這個小村落中格外顯眼。

  濕濕冷冷的春節,想要過的舒服一點,或許往南台灣跑是個不錯的選擇,至於跑到哪呢?不消多想,就決定到足跡最少的屏東縣來,感受熱帶地區的溫度。在出發前,將本次非常有限的屏東平原探索之旅,定調為「聚落巡禮」,挑選了南州鄉七塊厝、新埤鄉建功庄以及萬巒鄉五溝水三個聚落,分別探尋屏東平原上各屬閩、客的聚落之美。上述三個聚落中,建功庄是林聖欽老師推薦,五溝水則是相當著名的客家庄,而七塊厝呢,則是看著地圖挑選的!挑的方式很簡單,看看道路的形式,若為方正格局就捨棄,若是雜亂扭曲的才選擇,因為這樣的聚落,才比較有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村落,也比較有機會看到一些傳統的文化景觀。

  前往七塊厝,若開車可以在國道三號南州交流道下,進南州市區後轉七塊路,或者搭火車前往南州站,步行約2公里的路程。整個南州鄉最著名的景點,應該是在鐵路東側的南州糖廠,南州鄉的發展也與糖廠密不可分。七塊厝聚落與糖廠距離稍遠,為一個閩南族群的聚落。


  *南州一帶地圖,七塊厝在南州市區西南側不遠處。

  整個七塊厝聚落大致呈現南北狹長,分布於七塊路的東側,以吳府王爺南安宮為主要的信仰中心,有看到外五營的設置(從網路資料亦看到有內五營)。聚落四周被田地所包圍,北側聚落外圍則是大片墓地。聚落內部的道路小而曲折,與漢人傳統聚落中道路的形式相同(有防衛或信仰上的功能)。七塊厝聚落最大的特色是樓房高度都不高,大約三層樓左右就是最高的,也保存了不少五、六十年以上的磚造老屋,並有零星三合院建築留存,上寫堂號,如隴西(李姓)和清河(張姓)等。


  *七塊厝,大致為一南北狹長的聚落。紅色框為實地訪查,搭配從Google地球照片中判斷為磚造老屋的位置(記憶所限,可能有所遺漏)。

  我們把車子停在福德祠前的空地,然後沿著七塊路往南步行,隨後忠孝路進入聚落之內,折返往北。狹窄的巷弄中,偶有居民探頭看看我們在幹麻,不過比居民更多的,則是每家每戶都有的忠心朋友土狗,這裡的狗可真不是普通的多,整個七塊厝聚落中,都是此起彼落的狗吠聲,也不知對我們是歡迎,還是警戒。

  道路兩旁,破落而零星的磚屋隨處可見,但這些都不是我所要找的目標,最終走到了聚落北緣的鎮安宮後回頭,轉向聚落東側道路向南走去。早在從台北出發前,便已經蒐尋資料,目標是兩間張家古厝「旭昇居」和「燕翼貽謀」,雖然資料上還有一口龍目井,但沒有詳細資訊,看起來也長的普通,就當作是我在某間三合院旁所看到的封口水井吧。


  *福德祠,廟前空地頗大,可停車。


  *七塊厝聚落一景。


  *一間三合院(堂號隴西),七塊厝的三合院有許多正身都改建成成有平面立面的建築,但其實從遠處看,可以發現仍保存著原來的斜屋頂。


  *封口水井,不知是不是所謂的龍目井。

  到了聚落南半部,一棟三合院的背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在南台灣仍然炙熱而璀璨的陽光照耀下,磚色特別顯眼,屋後的空地種了幾棵椰子樹,與一般所見三合院後方種竹林是大異其趣,從背面看起來就有種「中門大開」的感覺,因此合院後方有一道圍牆圍住。記住了這間房子,不急著找它的正門。


  *三合院古厝中的背影殺手,種椰子樹真的很有南洋風味!

  繼續往南走,不遠處看到一間規模較大的三合院老厝,終於找到了七塊厝探索的第一個目標「燕翼貽謀」張家古厝!古厝的名稱,其實是來自於三合院正身上方立面的題字,《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寫道:「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此外《宋史‧樂志九》:「權輿光大,燕翼貽謀。」意思是指替自己的子孫做好準備與打算,頗有傳家百世之意(燕:指安頓;翼:敬;貽:遺留、留下)。古厝原本就只是一間三合院而已,不過在正身建築了巴洛克式的泥塑山牆立面,以及與傳統閩南建築大相逕庭的洗石子柱,就讓整間三合院看起來別有風味。

  細部來看,馬背屋脊、護龍鳥踏以及正身外牆下方都有彩瓷的裝飾,護龍馬背下則有蝙蝠圍壽的吉祥圖案。山牆立面最上方有一「扇貝」裝飾,下方勳章泥塑中則書一「張」字,燕翼貽謀四字則寫在山牆中央,橫樑上寫「古曆戊辰仲夏之月吉旦」,為古厝建成的記年(大正十五年,1926);正身屋簷之下則有一些象徵吉祥的題字,並有堂號「清河堂」。


  *燕翼貽謀張家古厝正身,有巴洛克式山牆立面。


  *山牆立面近照,雖有些許損壞,但大致還算完整精美。


  *古厝神明廳,內有許多先人的照片,還有天公爐(這應該是客家習俗,可能與屏東平原的客家庄有文化上的混合)。


  *正身屋簷下的一些題字:鳳起、飛鳶、躍魚。


  *古厝右側有三道護龍,馬背下方有蝙蝠圍壽泥塑,護龍之間則有過水廊道。左側只存單一護龍。

  離開燕翼貽謀古厝後,繼續沿著聚落南緣的道路,先看到五營中的南營,標示著七塊厝聚落的邊界,然後轉個彎,遇到一間較小的三合院,亦為清河堂張家,規模與建築樣式都比方才的古厝平實許多。不久,回到七塊路上,因為已經看到南營了,所以往北走去,就在路邊,突然看到一堵灰黑色,帶有一點西洋風格的圍牆出現在路旁,探頭看去,裡頭是一間相當華麗的三合院建築,比對了一下地圖,就是方才看到背面的那間三合院,原來這就是七塊厝聚落最華麗的「旭昇居」古厝。


  *五營中的南營,裡頭的令旗屬火行(朱雀),所以是紅旗。


  *另一間清河堂,規模較小,正身也有立面但無裝飾。


  *從圍牆外看旭昇居張宅。

  旭昇居,其名也是在正身山牆立面上的泥塑字樣。比起燕翼貽謀古厝,旭昇居顯得華麗許多,除了有西式圍牆外,正身前方一般三合院為稻埕,旭昇居則是花園,營造出有別於一般三合院的獨特動線景觀;建築本身,在三合院正身以及兩側護龍前端均有山牆立面裝飾,頂端有許多球狀裝飾(與燕翼貽謀古厝類似),兩側護龍頂部中央有獅子雕飾,而正身中央則是展翅老鷹,山牆上還有許多徽章泥塑裝飾,並在合院內側設迴廊,有仿柯林斯式柱列,十分罕見。精美的外型,讓旭昇居被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旭昇居的主人,名為張朝輝,旭昇其實就是朝輝之意;日本時期,張朝輝曾任七塊厝保正、溪洲(即今日南州)信販購利組合長、東港郡畜產組合代議員與自治改正後的林邊庄第一屆協議會議員,為地方重要鄉紳,頗有聲望,燕翼貽謀古厝的主人張國嘉是張朝輝的堂哥(亦曾任地方保正),或許另一間清河堂也與他們二人有關吧。旭昇居落成於昭和二年(1927),略晚於燕翼貽謀古厝,兩間張家古厝彼此並肩而存,成為南州鄉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然而,頗有名望的張朝輝,卻在昭和十六年(1941)發生「東港事件」時遭受牽連,太平洋戰爭時日本政府擔心台民不為所用,因此構陷台灣自治聯盟運動領導階層的人物於莫須有的罪名,藉以殺雞儆猴,張朝輝因此於隔年因叛亂罪名被捕入獄,三年後死於獄中,為旭昇居帶來一些悲劇色彩。


  *旭昇居正身立面,老鷹下方的勳章泥塑中央亦有張字,旭昇二字之下則是古曆己巳仲春建成。


  *護龍前端的山牆立面,做工華麗。


  *合院內側有迴廊,並設有圍欄、列柱。


  *三合院一景。


  *仿柯林斯式洗石子柱。

  我們在旭昇居外參觀,由於正值春節期間,屋內也有人返鄉過年,一問之下,也是由台北回到此處的,平時旭昇居僅有老人家居住。我在這裡注意到張貼春聯的方式,其中正身門楣上方亦有五張「門豐」,為客家式貼法,因此懷疑是否也是有文化上的融合或混雜之處;老爸比較務實,便開口詢問,結果得知是附近的春聯都這樣一套在賣,因此看起來很有可能是我們想太多了!不過我們游家便是祖籍詔安的福佬客,本來就會對此多些關照吧。

  回到福德祠,只感覺到屏東的太陽越來越艷,彷彿要曬傷了一樣。不過這趟在七塊厝聚落中,自由的探索,讓我從台北的陰霾之中又重拾活力,看來一個地理人,果然是閒不住。面對遠在台灣另一端的文化景觀,才第一站就讓我覺得驚艷不已,不由得開始期待,接下來建功庄、五溝水的旅程!


◎後記

  有關天公爐的部份,經查明應為閩南人的習俗,就目前台灣的狀況,懸吊式天公爐以閩南地區為主,又分泉州與漳州兩種系統。漳州居住區的天公爐有三條掛繩,泉州地區則是四條掛繩,但就現在田野調查的結果,祖籍泉州地區也有出現三條掛繩的案例,可能為文化互借或區域性的差異。另有一說則是三條掛繩為「三界公爐」,四條掛繩為「天公爐」,其中後者的掛繩代表四個方位。


一、參考資料
1.319旅行事誌-燕翼貽謀
2.319旅行事誌-朝輝旭昇
3.典藏歷史(東港事件)


2012.01.27造訪
2012.02.10完稿
2012.08.28補充

2 則留言:

  1. (燕翼貽謀)與(旭昇居)古厝, 在十多年前神明廳裡,古色古香精緻的紅木桌椅. 公媽龕. 香爐. 燭臺. 先後遭竊非常可惜, 廳上懸吊的是(三界公爐)為四條掛繩式, 另一間清河堂人家與古厝主人無血緣關係.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