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月7日

野地旅0571:滿州鄉史蹟[屏東滿州]


  *位於滿州鄉市街上的尤宅,非常漂亮而穩重的一棟民宅建築。

  離開佳樂水(野地旅0570佳樂水海岸)後,心想難得來到滿州鄉,便在地圖上四處找尋是否有什麼可以走走的地方。定睛瞧一瞧地圖,發現有間「尤宅」和一個「高砂族教育發祥地」紀念碑,心生好奇,於是驅車前往一探。滿州鄉的市區不大,也不甚熱鬧,充滿著閒適悠哉的感覺,正當我緩緩開在路上,享受這樣的閒適時,突然看到一間磚造民居,造型優美,這才發現已經來到了尤宅門前。


  *滿州附近史蹟分布圖。

  尤宅建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由當時的滿州庄長尤昆平所建造,建築主體為磚造,橫向開五間,主體後方的塔樓、左右護龍圍成夥房(四合院)的形態。民國四十七年恆春大地震時,正身上方的盤龍、飛鳳裝飾損毀後,並未再行修復;正身上方洗石子裝飾寫著「尤」字,而迴廊內則寫有「協和」的商號名稱。整間尤宅的磚造與夥房形式可以算是漢人建築風格,但正身的九個拱圈、迴廊與洗石子裝飾,及後方的塔樓都顯現出日本時代,民間社會大量受到西方建築風格影響。


  *尤宅正身全貌。


  *尤宅正身,女牆頂端有葫蘆裝飾,尤字位於女牆中央,兩旁還有彩瓷裝飾。


  *正身五開間九個拱圈,使得尤宅看起來非常穩重。


  *尤宅後方的兩層塔樓,屋脊與鳥踏的部分都用洗石子裝飾,右邊似乎有圓形眼窗,未進屋內,無緣細看。


  *尤宅正身迴廊,可見西式的迴廊上方除了現代水泥加固的橫樑外,還保留有一些早期類似廟宇的木構斗拱。


  *正身屋內,目前有人居住,屋況良好,裡頭還有很多早期書香人家,會在牆壁上弄有典故的圖案。

  由於造訪時,碰巧有人來找尤宅主人談事情,不便打擾。尤宅對面還有一間相對較破落的老屋,同樣是中西合璧式的磚造住宅。不過正身沒有貫穿的迴廊,總計於正門前有五個拱圈,正門內凹,上寫「京兆堂」,為宋姓人家所居住。根據京兆堂的鄰居太太所說,該戶主人現居台北,偶爾才會回滿州,老房子就先放著。除了尤宅與京兆堂外,還有一些看起來年代比較新,但建築也頗有一番風味的家屋,滿州這個地方,發展的不算晚,但近代又沒有太多的更新,因此保留了不少二十世紀前半葉的風貌,值得走走。


  *京兆堂。


  *京兆堂正面,有五個大拱圈。


  *從拱圈的寬度判斷,裡頭應該有水泥,外面覆上紅磚。


  *滿州街上的一間小店鋪,古意盎然。


  *滿州街上的家屋,全棟以洗石子做為表面工法。

  簡單走過尤宅附近的幾間家屋後,便驅車向東,越過滿州聚落東側的港口溪,抵達仍是一片原野的對岸。要來尋找「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碑。原來早年恆春半島一帶,是屬於瑯嶠十八番社的範圍,名為豬朥束社;明治二十九年(1896),日本開始統治台灣,於各地域設立國語傳習所,其中之一為恆春國語傳習所,同年九月,在十八番社大頭目潘文杰的協助之下,於豬朥束設立分教場,為原住民學習日語之始;明治三十一年(1898)總督府改恆春國語傳習所為恆春公學校,豬朥束分教場則改為豬朥束國語傳習所,明治三十八年(1905)改為蚊蟀公學校(即今滿州國小)。昭和十四年(1939)立碑紀念豬朥束分教場的設立,碑高兩公尺,正面寫著「恒春國語傳習所豬朥束分教場之跡」,背面則寫「高砂族教育發祥地,明治二十九年九月十日開始,滿州公學校前身。昭和十四年三月建立」。


  *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碑。


  *碑文正面(左)與背面(右)。


  *碑的下方有捐建名單。

  找到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碑後,滿州之行也接近尾聲,離開滿州之前,先順著主要道路來到滿州聚落南邊,有一個被屏東縣文化處指定為歷史建築的「敬聖亭」。敬聖亭又可稱為敬字亭、聖蹟亭,是客家人為了表示對文字、文化的重視,將字紙集中於聚落水尾之處焚燒,且紙灰要放水流時,還會請人進行儀式。因此從敬聖亭的設立,可以推知滿州聚落是以客家人為主。


  *敬聖亭,一旁有個斑駁的捐銀碑記。


  *敬聖亭的亭口面向滿州聚落。許多敬聖亭也有守護聚落出入口、守護水尾的風水功能。

  離開敬聖亭,結束此次國境之南的行程,驅車返回恆春後,就要北返了。短短的假期看了不少東西,不知下一次來,又會是怎番光景?我可不希望下一趟來,又是十年之後!


一、參考資料
1.滿州尤宋古宅
2.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滿州敬聖亭
3.黃靜惠,「文化回應教學」與國小讀寫課程設計
4.台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潘文杰


2013.08.20造訪
2014.01.07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