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5年4月19日
野地旅0645:初訪小琉球[屏東琉球]
*一行人在小琉球杉福漁港附近的裙礁區域體驗潮間帶生態。
碩士班畢業,終於入伍當兵了,從十月一號起,結束了整整一個月的新兵訓練後,緊接著是長達十天的結訓假。一個地理人放假十天,要悶在家裡頗為難過,剛好和在屏東工作的語玥聊天聊到小琉球,就這樣,擇日不如撞日,直接先訂了房間,才約齊了語玥、伊真、家妤和我四個人,直接往小琉球前進,補上一個我仍未去過的離島。
*小琉球地圖(兩紅線間為中央地溝)。
小琉球在地質、地形、生態等自然環境方面,均為台灣地區相當獨特的案例。在台灣的離島當中,僅有小琉球的主體是以沉積岩(包括生物堆積)構成,其餘的島嶼幾乎都是火山島,在這個環太平洋火山帶中,小琉球的出現顯得特別。在地質上,小琉球的基岩為琉球嶼泥岩,其來源為大陸斜坡的沉積物,年代大致可和台灣西南部的古亭坑層泥岩(參考野地旅0339二寮、草山月世界與308高地)相對比。後來,琉球嶼位置形成海底泥火山(台灣西南部泥火山分布,請參考野地旅0439新養女湖與烏山頂泥火山),加上地殼逐步擠壓抬升,使得海底泥火山接近海面,並開始在琉球嶼泥岩基盤上方生長珊瑚礁,成為今日覆蓋在琉球嶼大部分地面上的琉球嶼石灰岩。
除此之外,有學者認為,琉球嶼在形成的過程中,由於西側比鄰高屏溪所延伸之溺谷地形,因此島嶼西側受到重力拖曳作用影響,地表向西傾斜,這使得琉球嶼西半部的高度不及東半部,且海岸邊幾乎沒有隆起珊瑚礁海階,甚至呈現沉水海岸的原因。島嶼西半部的拖曳沉陷,與東半部的持續抬升相對抗,最終在島嶼中央形成了一條破裂構造線,即為低平而狹長的琉球嶼中央地溝。除了中央地溝,琉球嶼中央還有一條東西向的構造線,將整個島嶼分成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地塊。低平的中央地溝,以及構造線兩端的海岸平地,就成了主要聚落所分布的位置。
*琉球嶼地質圖。引用自石再添等(1991)琉球嶼的海階及珊瑚礁定年研究。
*中央地溝一景,低平的地溝成為住家聚集之處。攝於通往琉球燈塔半路。
或許一般遊客對小琉球的地質不甚熟悉,不過講到小琉球的生態,或許所有遊客都能說上兩句吧。自從小琉球觀光業大幅興起後,就一直是主打潮間帶生態觀光。潮間帶是海洋生態系中最為多采多姿的區域,除了週期性的乾溼變化,還有鹽分、珊瑚礁棲息地特性等各種不同的環境因素,讓各式各樣需求不同的生物族群,可以生存在潮間帶之中。而中小型的生物又供養了較大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綠蠵龜等,在小琉球觀察生態,真的是一個挺不錯的地方。
講了這麼多,其實這一趟來,只是要當個觀光客,沒有要考察的意思,因此在心中只有滿滿「去玩」、「放鬆」的念頭。選擇在十一月初前往小琉球,天氣沒那麼熱,人潮沒那麼多,其實是個很不錯的時機,我們搭上從東港觀光碼頭出發的遊艇,大約二十來分鐘即可抵達琉球嶼的白沙尾漁港,下船前,琉球嶼地標花瓶岩,就在一旁迎接呢!
找到了民宿漂亮的姊姊,擺好行李,在老闆的帶領下,我們到漁福漁港邊準備要去觀察潮間帶生物,不過或許是因為十一月風向已改,位於小琉球東北側的漁福漁港附近風浪略大,老闆當下決定改帶我們到小琉球西側的杉福漁港,在這邊,潮間帶生物多樣性同樣可觀。此處的地形主要為隆起珊瑚礁,與島嶼東側相比高度不大,海中則有現生裙礁所構成的濱台,珊瑚礁地形中偶有凹下或者流道出現處,就成為許多生物蝸居在內的避浪所。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看到了無數的陽燧足、海膽、海兔、海參以及魚、貝類。其中海膽的數量,應該可以用「膽山膽海」來形容吧!
*杉福漁港旁的山福廊道潮間帶,有遊客總量管制,最高同時300人。
*老闆拿著玻璃盆講解潮間帶生物中。
*忘記是什麼海膽了。
*馬糞海膽。
*隆起珊瑚礁被波浪侵蝕成海蝕凹壁,人踩的地方則是濱台。
*陽燧足,不是海星。
*海兔,被抓時會流出紫色液體自保。
*海參。
*應該是某種海葵。
*裙礁所形成的濱台,便是小琉球生態最豐富的潮間帶所在。
欣賞完潮間帶的生態,時間也接近中午了,我們在路旁隨便吃了點東西後,要去享受午後的優閒時光。來過小琉球多次的語玥提議前往另一處沙灘「蛤板灣」。雖然時序已是十一月,不過小琉球天氣仍然宜人,遊人不少,我們尋了一處人比較少的沙灘,坐下、躺下,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這麼優閒了?蛤板灣旁的潮間帶,也有人在進行生態觀察,此處大多是以浮潛為主,但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所以我們這次便沒有安排浮潛行程了,以後有機會再來一探究竟。
*蛤板灣沙灘。
*蛤板灣沙灘是個內凹的海灣,兩旁也有隆起珊瑚礁、海蝕凹壁,以及蝕餘的海蝕柱地形。
*躺在蛤板灣海灘上聽浪聲,這片海灘其實是由貝殼、珊瑚骨骼所鋪成的。
順著環島公路繼續往南行,不久後就抵達小琉球最著名景區之一的「烏鬼洞」。烏鬼洞是隆起珊瑚礁中的岩洞,這些隆起珊瑚礁或被侵蝕,或是崩倒,形成一個窄小的隧道。有關烏鬼洞的傳說不曉得真實性如何,這邊就不提了。從烏鬼洞可通往海邊,此處的海岸大多是崩落的隆起珊瑚礁,其成因除了海浪不斷地侵蝕外,可能也跟琉球嶼西半部拖曳構造的沉陷有關。往內陸一點,這些隆起珊瑚礁上長滿了樹木,另有一種熱帶風情,這種景觀與高雄柴山(野地旅0314柴山大道、少女峰與柴山南三角點連走)頗為相似,事實上,柴山與小琉球的成因,也相去不遠,都與海底泥火山有關。
*烏鬼洞的入口。
*烏鬼洞是在珊瑚礁間的一個小隧道。
*琉球嶼西南側的崩落隆起珊瑚礁海岸。
*崩落的隆起珊瑚礁上仍可看到珊瑚(海扇)的形狀。
*許多樹木生長在珊瑚礁上(左);珊瑚礁原本的裂隙或流道所在處,長期經過水蝕會繼續下切,成為類似一線天的景觀。
繞過琉球嶼的南端,東南方的海岸是琉球嶼裙礁地形最發達處,名為「厚石裙礁」,厚石裙礁其實是屬於隆起珊瑚礁的一部份,受到地殼抬升的影響,琉球嶼東部的隆起珊瑚礁地形較西部來的完整,由隆起珊瑚礁形成的海階清楚可見。路邊有一處景點名為「酋長頭」,不過搭配上海邊強風所形成的風剪樹,我們一致認為,這頭比較像是「花媽」。
*逐漸離水的厚石裙礁。
*你們說是酋長呢?還是花媽呢?一旁的礁石上還有海蝕凹壁殘留。
離開厚石裙礁,決定往一旁的山上繞去。島南的山頂處有一個潔白燈塔,名為琉球嶼燈塔,建於昭和四年(1929),後來因戰爭而損壞,至民國四十一年重修,塔高11.6公尺並不算高,但因為建於76公尺高的山上,因此光程也可達到14.3浬,指引著往來巴士海峽和台灣海峽南端的船隻。值得一提的是,通往琉球嶼燈塔的路上,剛好可以俯瞰琉球嶼的中央地溝。
*琉球嶼燈塔。
逛完燈塔,時序已晚,趁著天黑前最後的一些餘光,我們決定到島嶼西側的望海亭,碰碰運氣看能不能見到綠蠵龜。綠蠵龜是國際上認定的瀕臨絕種動物,在生態保育上有相當大的意義,而除了語玥以外的三人,也從未親眼見過綠蠵龜,因此一到了望海亭,馬上睜大眼睛找,果然不用幾分鐘的功夫,便在海邊發現數隻大小不等的綠蠵龜,正在海中漫遊,讓我們興奮異常。望海亭附近不遠處,則是美人洞景點,此處同樣位於隆起珊瑚礁之間,由於今日我們已在珊瑚礁裡穿梭多時,因此就請三位美人去拍個照,就算是到此一遊囉!
*望海亭所見的綠蠵龜!
*大概每隔五分鐘左右,就會探頭出來呼吸一下。
*望海亭(左)與美人洞(右)。
天黑前,最後一個點我們就選在小琉球的第一地標「花瓶岩」。花瓶岩在地形上屬於海蝕柱,四面都有海蝕凹壁,使得柱狀形成上粗下細,類似花瓶的造型。正當我們專注看著花瓶岩時,聽到旁人的呼喊聲,這才發現有兩隻綠蠵龜就在面前游泳,虧我們剛剛在望海亭遠望,看得那麼辛苦,來到這邊,近在咫尺。在花瓶言沒有停留太久,畢竟十一月晚間的海風已經覺得有些刺骨,加上請民宿訂好了晚餐,於是騎車前去吃了燒烤吃到飽,接著準備去看在白沙尾漁港旁的煙火秀。
*花瓶岩,屬於海蝕柱地形。
*綠蠵龜!
*清楚的看到綠蠵龜的頭!
晚上的演唱會與煙火秀,是近年來推展「小琉球海洋牧民節」的系列活動之一,其中或許有在旅遊淡季拉攏觀光客的目的。小琉球近十餘年來,遊客人數增長的非常快,但大多集中在夏日,因此在冬半年會進入觀光收入的低潮期。事實上台灣各個離島,多有相同的問題存在,故利用一些節慶吸引人潮,平衡一下年收入不均衡的狀況。
*演唱會現場。
*白沙尾漁港的「海上煙火秀」。
琉球嶼上的觀光業蓬勃發展,也造成了一些問題,例如琉球嶼的環境負載力是否能承受這麼多的遊客?每個遊客幾乎都要去潮間帶看一看,是不是也可能造成潮間帶生物的影響?而眾多的活動花錢舉辦了,遊客是否真的有了解琉球人的海洋生活(呼應所謂的「海洋牧民」)?許多曾在十餘年前造訪琉球的人們,都說現在的琉球嶼太商業化,生態也不如以往,因此如何在大賺觀光錢和永續發展間取得平衡,是地方政府與居民必須思考的問題。目前潮間帶已有遊客總量管制,是否會有更多的措施,還有待繼續觀察。而作為一般遊客的我們,大概就先從「不破壞生態」跟「不亂丟垃圾」開始吧!
看完煙火,時間也晚了,便直接回到民宿睡大頭覺,隔天早上悠悠哉哉地買名產,然後踏上歸途。初次造訪小琉球,其實印象還不錯,只是住宿實在是比較貴了些,如果有辦法,很希望能在島上多留個幾天,對其中幾個地方做更深入的探訪,包含琉球嶼最高峰的一等三角點探尋,以及此地的人文發展歷程,總之,小琉球我是一定會再來的。
一、參考資料
1.楊貴三、沈淑敏,2013,台灣全志土地志,地形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4.11.08-09造訪
2015.04.20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