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1月19日

野地旅0739:斗六神社崁頭厝末社[雲林古坑]

  *雲林縣古坑鄉永光國小校門中廊的時鐘,頂部為崁頭厝末社石燈籠「笠」與「寶珠」的部分。

  對一個居住在北部的人來說,雲林真的不常造訪,通常是快速通過前往更南邊的台南、高雄、屏東,或者不要跑那麼遠,只停留在台中、彰化。這點從野地旅系列至今本島篇數最少的是雲林縣,就可窺探一二。於是挑選了一個周末,和伊真專程到雲林走走;最有趣的是,上次有這種想法,造訪的地點也是同樣位於雲林縣的虎尾(野地旅0600虎尾古蹟散策)與成龍溼地(野地旅0601成龍村與成龍溼地)。

  這次選定的地點,是靠山的斗六、古坑,主要是先前在整理台灣神社列表的時候,發現台灣的神社群中,只有斗六神社、曾文神社和花蓮港神社三間,有附屬的「境外末社」(境外指的是本社社境之外,末社則是指由本社所管轄的準神社中的一種,詳見神社社格與類神社設施介紹),其中又以斗六神社的末社分布範圍最廣、數量最多,讓我開始好奇斗六郡境內(下轄斗六街、斗南庄、莿桐庄、大埤庄、古坑庄)有什麼特殊的事情嗎?斗六神社本身已經拆毀消失,旗下已知的九個境外末社殘跡也非常的少,於是我們先找了確定還有神社殘件留下來的「斗六神社崁頭厝末社」,做個簡短的探訪。

  *斗六郡境內神社分布圖。黃色方形為斗六神社本社,四周屬於其下末社的為黃色圓圈,包括樹子腳、竹圍子、石榴班、內林、溪邊厝、古坑、崁頭厝、溝子埧、大北勢共九個境外末社。底圖為地形圖。

  斗六神社鎮座於昭和四年(1929),社格為社,昭和十二年(1937)才列入近代社格系統,昇格為無格社,隔年,「一街庄一社」政策實施,但由於神社建築所費不貲,因此允許各地採取折衷的方案,也就是設立末社取代正式的神社。末社的設施不受神社設置規範,僅需本殿、手水舍、鳥居,不需要其他的神社建築如拜殿、社務所、祭器庫等,也無常駐神職人員,相關經費與人員由本社支援。應該就是在此脈絡之下,斗六郡境內各街庄展開了末社設置的工作。

  根據目前所蒐集到的資料,可知斗六街境內,除了斗六神社本社外,另外規劃了四間末社,並存在林內神社(野地旅0592林內神社遺跡)跟大崙社兩間有列格的神社,總計七間神社最多;其次為古坑庄境內,有三間末社和獨立的大湖底社(大湖底為重要的平原、山區間貿易節點),共四間神社;莿桐有一間末社和榮村社(移民村社),斗南僅有斗南公學校校內神社。比較奇怪的是大埤庄,目前並未得到任何曾經有過神社的資訊,數目掛零。斗六神社的末社群,設置於昭和十六年(1941)至十七年(1942)間。

  崁頭厝末社位於今日的古坑鄉永光村,鎮座於昭和十六年,祭神與斗六神社大致相同,為開拓三神和平台之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並增祀豐受大神(稻荷神之一)。神社原址已改建為古坑鄉農會農業休閒中心,部分神社殘件則轉移到不遠處的永光國小。永光國小前身是設立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的斗六公學校崁頭厝分校,大正九年(1920)獨立為崁頭厝公學校,昭和十六年改名崁頭厝國民學校。神社殘跡確定被移入永光國小的,包括了部分石燈籠殘件和手水舍。

  *百年樹人石碑,從樣式來看很像是日本時代的石碑。

 
  *石碑背後的刻字寫著三十七學年度,不知是當時的原件還是修改日本時代的石碑。

  *校園旁看到這個莫名的造景,近看才發現是模擬大湖口溪,以及溪中大量的防砂工程,大湖口溪曾發生過土石流災害。

  *這些洗石子欄杆不曉得是不是神社玉垣?無從判斷。

  *崁頭厝末社手水舍,型制大致保存良好。

  *散落一旁的神社石燈籠殘件,左邊為竿,右邊為中台(下)和倒置的笠(上),被當作桌椅使用。

  *石燈籠殘件中的中台與火袋。

  *不明物體。

  *校門旁的滴水穿石造景,會不會是手洗缽改造的呢?

  沒有在崁頭厝停留太久,有限的時間下我們繼續前往雲林的其他地方,逛完了山邊去海邊,好好把握這周末假期。至於斗六神社為何有一堆末社,或者為何其他地區少見末社的原因,就留待之後有空再慢慢探討吧。

  *斗六神社崁頭厝末社地圖。


一、參考資料


2016.07.10造訪
2016.11.19完稿


2 則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