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96:澎湖考察三[澎湖縣]

地點:澎湖縣馬公市風櫃尾;湖西鄉隘門村、菓葉村;白沙鄉員貝村、崎頭村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性質:地理系應用生態學、環境政策管理考察(帶隊老師:郭乃文、王文誠)

---------------------------------------

  在澎湖的第三天,一樣早早把早餐解決掉,約八點大家集合搭遊覽車去到白沙鄉的崎頭碼頭去,準備要搭船到澎湖東海(意思就是澎湖群島東邊的海),原本要去鳥嶼,可惜因為海相不佳,風浪稍大(其實我覺得還可以),所以決定轉登陸比較近的員貝島。船駛離碼頭後,依循著海中的一些竿子前進,這些竿子是讓船隻避免碰觸到航道以外的岩石暗礁,遊艇下層原本可供看珊瑚,但因為風浪太大,浪花讓整個海面下約一公尺處充斥著白色泡泡,能見度不佳,所以也無緣得見活生生的珊瑚。

  不久之後,逐漸接近員貝島,我們先乘船繞了員貝島大半圈,從海面上看看玄武岩的一些構造,可惜天氣不甚好,照片品質普普通通(還要提防被海浪噴到相機),不過玄武岩的柱狀節理真的很漂亮。不遠處的海面上有個孤立的沙灘,叫做「澎澎灘」,近年來不斷的堆積,沙灘呈現長條形,與不遠處的鳥嶼非常有可能在幾年之內相連,變成一個形狀有如現在吉貝嶼沙灘的沙尾。

澎湖
  *澎湖旅遊圖(在此按原圖放大)。圖片引用自澎湖自助旅遊玩家-爪蛙與心如


  *搭船出海,遠方扁平的島嶼就是員貝島。


  *員貝島的熔岩台地上有個地標!


  *一個穴位,聽說風水很好,左邊有筆石(一個獨立的海石柱),凹下處為石硯。


  *橫向的玄武岩節理,主要應該是受到岩漿冷卻方向所影響。


  *這裡叫做百褶裙岩,看起來確實像是百褶裙。此處應該是火山頸所在位置,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形狀。


  *澎澎灘,照片右方的島是鳥嶼。


  *由北往南看員貝島,一個熔岩平台。


  *林怡好像暈船了!


  *準備進港,港的位置在員貝島的西南方,剛好可以擋住東北季風!

  上了員貝島,小小村落的大大主廟龍興宮就在眼前,龍興宮建於光緒年間(1883),祀奉哪吒太子,這間廟的哪吒和一般我們印象中的哪吒不太一樣,平常我們的印象中,哪吒應該手拿乾坤圈,腳踏風火輪,不過這邊的三太子可是一付天皇老子般的閃亮服飾。現在所看到的龍興宮,是1966年重修的。

  從龍興宮右邊沿著海堤走,來到了在1995年即因人數過少而廢校的員貝國小(現為活化舊校舍而成立澎湖創意中心)。國小旁邊是一片約呈三角形,夾在玄武岩台地中間的一片低地,剛好背風,裡面用咾咕石築起一道道的矮牆,用以擋風,矮牆下種菜,好像是菜的家一樣,所以這樣的矮牆就叫做「菜宅」,是澎湖很特殊的一種受自然環境影響所產生的人文景觀。


  *員貝島地圖,左邊為北邊,整個聚落大致都位於島的南端(黃色處),背冬季時強烈的北風。


  *龍興宮,員貝村的信仰中心。


  *員貝國小。


  *低地中的菜宅,目前大多荒蕪。


  *員貝國小中的示範菜宅,裡面種香蕉!

  員貝國小後面有一條「登山」步道,可以走上玄武岩台地俯瞰海面,這時太陽出來了,風景秀麗,海天一色,吹著不會冷的海風,讓人覺得心曠神怡。途中經過幾個凹谷,就是之前在船上有看到的「穴位」,從陸地上看那石硯和石筆比較清楚,就是由玄武岩所構成的岩體,不知為何,岩體較硬的情況底下,石筆被保存了下來,穴位(石硯)則是侵蝕的結果。石筆在海岸地形中,或許可以被稱作為「海蝕柱」吧。

  從北側的熔岩台地上看海,就可以清晰的見到長條形的澎澎灘,由於好像是在海面上的一條蛟龍,所以又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活龍灘」,澎澎灘和不遠處的鳥嶼之間,沙子正不斷的堆積中,已經可以從海面上清楚的看到,堆積成條狀的沙堆導致海水變淺,所以出現了一長條的白色浪花(波浪在淺灘處,波形會破碎而形成浪花)。


  *台地上回望員貝港和員貝國小。


  *島上的地標。


  *中間凹下去的地方就是個不錯的風水穴位。


  *墳墓就在穴位中。


  *海邊的濱台地區也可以看到玄武岩的節理,模樣有點像英國北愛爾蘭的巨人堤道海岸。


  *漂亮的澎湖群島與海洋。


  *石筆,矗立於海邊。


  *漂亮的海岸地形,真的好像在Discovery上有看過英國的海岸線也有這樣子的風景。


  *澎澎灘與鳥嶼之間沙子堆積所造成的一長條浪花。


  *澎澎灘(左)與鳥嶼(右),隱約可以看到那一條白色浪花。

  再繼續往前走,不到半個小時,就幾乎繞完了島的北半部,回到了員貝村,沿途都是銀合歡(據說是當年政策錯誤所引進的植物,因毫無天敵與根部有毒,故很快成為優勢外來種),秋天看起來有一點點蕭瑟的感覺。我們走進員貝村中,這個村為了要留住(或吸引)人們住下來,所以只要嫁到這邊的女生,村長就會蓋一棟房子給妳唷!


  *員貝國小和三角形低地另一個角度的樣子。


  *我和林怡在草坡上。


  *美麗的澎湖漁村,員貝村整體看起來有暖色系的感覺,和冷色系的海天成對比!


  *菜宅,大多用咾咕石(珊瑚礁石)搭建,主要因咾咕石之間容易契合,不需水泥,加上有天然孔洞,擋風同時並不會完全阻礙空氣流通。


  *這兩棟房子長得一樣,是村長蓋給一對嫁過來的大陸姊妹花的!


  *也難怪要出奇招留人,因為村中大多剩下老人家。

  員貝村很小,走一下下就又回到了龍興宮,發現宮前的雜貨店門口,有很有趣的東西!是量腳大小的圖就直接畫在地上,真是好玩。時間頗趕,沒能多做停留,上了船,匆匆離去。


  *你要買幾號鞋呢?


  *船漸漸駛出員貝港,龍興宮、玄武岩台地和小村跟我們說再見。


  *員貝島,再見。

  回到馬公市,吃完午餐後,到租車行去租車,我們這組合租一台小轎車,由我來開。加了油之後,決定先到隘門的沙灘去看看。沿著馬公島的南端海邊,大約十來分鐘即可抵達,路口很小,不過標示還算是清楚吧,開到一個停車場,停下車來,海灘就在面前。


  *馬公島衛星圖,紅色圈圈內為隘門-林投公園一線的沙灘。


  *左邊比較寬的就是隘門沙灘,南端有一長堤,沙灘中也有很多攔沙柵把沙留下,以免遭東北季風帶走。

  隘門沙灘位於馬公島的南端,海岸線大致呈一個弧形,隘門沙灘大概呈現東北-西南的走向,而稍微東邊一些的林投公園過後則轉為東西向,至龍門漁港為止。雖說整個沙灘在島的南端,但由於馬公島地勢不高,擋風的能力也不強,因此也沒什麼迎風背風的問題,所以這裡的沙子容易被風和表面海流帶走。這邊的沙大多是貝殼沙、珊瑚砂以及微生物沙(如有孔蟲),色澤偏黃,顆粒均勻且大(直徑約有1mm)。

  在早些年代,還沒有什麼環境保育的意識時,隘門這邊的沙常被搬走,用做掩蓋堆肥的沙料,這或許也跟此處的土壤並非十分肥沃有關係。沙越挖越多,沙灘面積也就逐漸變小,取而代之的,是埋藏在底下的珊瑚礁岩,以及人為丟棄的垃圾,讓這樣的沙灘變的連當地居民都不願靠近。近年來在村長李天育的努力之下,搭起了攔沙柵,使冬天時沙灘不再流失,撿拾垃圾以及刮腳的珊瑚礁石,讓人能漫步海灘,乾淨的海灘和蔚藍的海水讓人心曠神怡,隘門沙灘也成了隘門村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也是資產。

  這次考察說起來,有一半的人也是修「環境政策管理」的學生,我覺得以後如果有機會,下一次地理系來到澎湖,一直找那些政府官員或許也沒有什麼太大用處,畢竟政府有政府的做事方式,我們能夠知道其中一部分即可(例如農漁局、澎管處等),大家如果看了我上一篇野地旅,便可以發現其實大家說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可以說的別人都說過了,而不能說的大家都不會說。但我覺得可以增加的部分是像「村里」這樣的層級,真正深入在地居民生活環境的層級,現代的議題如投票、社區營造等,也大多以村里為單位,更別說是一些深層的文化記憶,怎麼會是個縣市層級首長能夠處理的呢(如果真的處理了,便可以懷疑縣長是不是時間太多)?

  隘門沙灘整治過程中,幾乎都是李天育這樣的在地人辛苦工作,直到有了成果之後,縣政府、澎管處等官方單位才願意介入協助,而且在完成之後,依照「法規」,海岸為公家所有,於是公開招標給觀光業者,忙了近十年的居民呢?回報在哪裡?或許你說蓋旅館、遊樂區可以促進周邊消費,但若觀光客只是來住一兩天,然後在沙灘上散散步,誰會到隘門村裡頭消費呢?那觀光所產生的垃圾和海洋帶來的刺腳礁石,誰要來撿拾呢?澎管處定時的淨灘活動夠嗎?現在隘門村以李天育為首,創設了「隘門社區休閒開發公司」,企圖在法規限制之內找到村民的最大利益,看似新穎的做法,卻有可能是無奈之下的產物。

  嚴肅的事情還是不要講太多,看看風景。


  *隘門沙灘,遠方三根煙囪是尖山火力發電廠。


  *隘門沙灘,可以看到攔沙柵。


  *隘門沙灘的沙,較大的多是碎貝殼或珊瑚斷枝,圓圓的可能是有孔蟲。


  *有一些水上活動(水上摩托車、香蕉船等),至於好或不好,見人見智吧。


  *拿著單眼相機跑到水裡拍,最怕別人潑水了!

  為了節省時間多去一些地方,我們沒有停留在隘門太久,討論了一下之後,開車道馬公島的最西端的村落「風櫃」去,相同的地名,在陽明山上或其他一些地方也有,想必都是因為風很大吧。風櫃村落不小,根據門牌,大概可以分為風櫃口(北半)和風櫃尾(南半),並不確定這樣分是否正確,只確定都合稱作風櫃里。中央有一間大廟,叫做「靈德溫王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來改建時有遷移廟址。內奉祀的神明非常多,根據廟內碑文指出,所拜的神明為不同來源村民的原鄉信仰,以及物質不豐的年代,祭拜「銅」、「鋼」、「鑼」等帶金字邊的姓氏神明,而我自己有個假設是:「溫王」會不會是「瘟王」的美化名,其實台灣民俗的王爺信仰,就是瘟神。

  不過查了資料之後,又覺得溫王殿可能拜的是「溫府王爺」,為唐朝人物溫鴻,太宗時大臣,在出海宣揚國威時遭遇船難,不幸死亡,於是太宗下令全國建廟奉祀,並造大船名為溫王船。這樣的傳說與澎湖的海島地區,需要有海洋之神來保護,是十分吻合的。

  不曉得中了什麼邪,當時並沒有仔細看拜什麼神明,從網路資料上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那就先擱置吧。


  *馬公島衛星照片,圈圈內為風櫃里所在地。


  *溫王殿,剛好在搭戲棚子呢!里民都跑來看了!


  *邊演邊丟糖果給小朋友,這才是真正的鄉村休閒活動啊。昱杉也跑去跟人家搶。

  從溫王殿前的小路開車過去,一直到海邊就是我們到風櫃來的目的地:風櫃洞。這裡有點像是小型的巨人堤,與員貝島不同的是,員貝那邊的海岸線有懸崖,不好親近,但是風櫃這邊,馬路就直接開到海邊,很容易親近,不過相對的那種對玄武岩的「壯麗」印象,就減了不少分數。看不了壯麗的柱狀玄武岩牆,卻能夠走在每一根柱子上,和玄武岩比一比誰比較窈窕,也別有樂趣!不過所謂的「風櫃聽滔」,說的是海浪拍打風櫃洞的聲音,或許是我在海邊住久了,沒什麼感覺。


  *風櫃口海岸景色。


  *走在玄武岩上。


  *跟偉銘和昱杉比一下,玄武岩確實蠻胖的。


  *玄武岩濱台。後面有個飛碟形的瞭望台。


  *附近有個三等衛星控制點的美化點。

  看完了風櫃洞的玄武岩,距離要在菓葉集合吃晚餐的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稍微計算了一下,從風櫃口到菓葉大概要一小時,所以我們決定四點再走,來找風櫃口的五營。五營是什麼,如果不知道的,可以看野地旅0003苗栗口公館五營,裡面有一些介紹。這是自從台灣地理課結束之後,第一次真正自己去找五營的所在位置(有別的同學在金門找過,不過我們找的是軍事標語)。

  離開風櫃洞,沿著海邊往西開去,在一個轉角處首先找到了西營,白色的營房。過了西營轉往北邊,經過三官廟和漁港之後,有條短短的死巷子底,有著北營,黑色的營房。離開北營往東走,繞進去荒草中的小路(幾乎無法迴轉),走錯了兩次路之後隱約在草地中央看到營房,又花了些時間,經過一個石敢當,走叉路來到了中營,黃色的營房。回到村落中,沿著北緣的小路繼續往東開,先在一個十字路口看到了石敢當,再往前行,在來時的大路上看到了南營,紅色的營房,後面還有一個石敢當在草叢中。

五營
  *我們所找到的五營的位置,其中東營推測應該在溫王殿東北方的某處,並未找到(也可能是沒有)。主廟溫王殿幾乎在正中央,靠港處有另一間較大的廟三官廟。在風櫃口東邊與澎湖其他地方相通處,有兩個石敢當,另外在中營的路頭也有一個,我推測可能是鎮風用。澎湖石敢當很多,其中風櫃又是密度最高處,只看到三個很可惜。


  *西營,白色代表白虎屬金,由劉將軍把守。


  *三官廟,祭祀三官大帝。


  *北營,黑色代表玄武屬水,由連將軍把守。


  *某戶人家路沖處,不放石敢當卻寫了個「神士占」,不曉得是什麼。


  *中營,黃色屬土,由李將軍把守。


  *中營叉路路口上的石敢當(上面地圖中的1號),面對村外。


  *另一個叉路路口的石敢當。(上面地圖中的2號)


  *石敢當在叉路的位置。


  *南營,紅色代表朱雀屬火,由蕭將軍把守。


  *南營後面有個石敢當(綁紅帶者)。(為上面地圖中3號)

  除了找五營以外,當然也順便看看澎湖傳統民宅的模樣,形式大略和金門相同,但是建材大大不同,金門多用泥磚或花崗石,澎湖多用咾咕石,偶爾有用玄武岩。整體看起來,澎湖就是灰色調的房子,與金門的黃色土色大不相同。


  *咾咕石外再抹一層泥灰,即是常見的房屋。


  *紅磚是比較貴的建材,只能少量使用。

  差不多四點,離開風櫃口,沿著馬公島的南端,從最西的風櫃一路開往東岸的菓葉。我們抵達菓葉村大約是下午五點,天色未暗。有一間很高大新穎的廟宇「玉皇宮」,應是外地業者來此興建的,玉皇宮前一座較為古色古香的廟則是「聖帝廟」,建於雍正年間,民國二十一年重修,主祀關聖帝君。這兩座廟呈現出來的是地方勢力的改變,原來的菓葉村民供奉的聖帝廟是地方主廟,然而外面的商業勢力進入後,引入他在台灣所信奉的玉皇大帝,並且直接將玉皇廟蓋在聖帝廟後,還高出了許多,有「取代」的意味存在(傳統主廟後方的房子均不能比主廟高),也看的出近代商業霸權的發展。菓葉還有個特色,有的沒的小營很多,而且長的幾乎都一樣,令人納悶。

菓葉
  *菓葉社區空照圖,綠色小圈圈為我有看到的小營房。


  *玉皇宮(後方最高者)、聖帝廟(中,有藍色橫牌者)和一個小營房(前),幾乎在同一軸線上。

  老人會館旁有一間龍銅馬千歲紀念館,很不起眼,紀念館後面牆上還有個「靈異神木傳記」,記述著某一天,海上漂來巨木,長四丈二尺,直徑二尺二吋八,非常巨大,在海灘上有礙觀瞻,村民想將之拖走,卻徒勞無功,只得放在海灘上。民國七十九年時,龍、銅、馬三府王爺指示要在巨木所在的海灘進行送王船的儀式,眾人正煩惱一不走巨木的時候,某一晚突然巨木自行燃燒,除了沙中小部分外全數燒毀,送王船儀式也就順利進行,眾人認為是三府千歲顯靈,就將巨木未燒完的部分,排置在廟前,以龍頭為首,銅元寶為中,馬身為尾,尊稱此神木為「靈異神木」,後來並建立龍銅馬千歲紀念館來安放、祭拜。


  *龍銅馬千歲紀念館外觀。


  *靈異神木傳記。


  *供桌上放的就是燒剩的木頭。

  我們沿著港邊海堤走一小段路,來到一個灰窯的遺址,用珊瑚礁石、貝殼的石灰質來提煉石灰,作為建材,不過在水泥出現後已被取代。菓葉灰窯已經廢棄二十餘年,有坍塌現象,可是其方形、圓形的建築體配上澎湖的藍天大海,實在是殺底片的高手,頗有古堡風情。


  *有如古堡般的灰窯。


  *窯邊長滿了仙人掌。


  *地上有些天人菊盛開著。


  *傾頹的灰窯,有一絲絲的惆悵之感。


  *放木材燃燒的窯口。

  回到老人活動中心,我們最期待的晚餐終於來了,由菓葉社區媽媽準備給我們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澎湖絲瓜,比在台灣吃的好吃太多了!另外那個麵線、吻仔魚羹也很棒,總之菜一下子就被搶光光了!


  *菜是用拉車拉過來的呢!


  *迫不及待的想開動了!

  吃飽喝足,再聊一下天,順便訂一訂大家要買的春仁黑糖糕,然後各自返回旅館,回到馬公市時間還早,便開車往觀音亭海邊去,有座彩虹橋,有些人在這邊玩吧,我們沒停留太久,因為沒地方停車。下次有機會,再和林怡一起來走彩虹橋,這次看到就可以了。


  *觀音亭海水浴場的彩虹橋。

  後來又陪滑滑和孝庭去菊島之星敗家一下,當然也吃了玉冠嫩仙草,回到旅館,洗澡睡覺。
 

 
一、參考資料
1.澎湖自助旅遊玩家-爪蛙與心如
2.澎湖旅遊文化達人-龍興宮
3.沿著菊島旅行-隘門沙灘
4.沒學歷 有專業 李天育打點菊島的美
5.澎湖旅遊文化達人-風櫃溫王殿
6.菓葉靈異神木傳奇
7.菓葉灰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