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文武廟前、伊達邵部落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三月十三日
性質:外埠教學參觀(帶隊老師:吳進喜、林聖欽)
---------------------------------------
*日月潭,湖光山色。
日月潭已經不曉得是第幾次來了,除了和家人一起來以外,國中畢業旅行也來過日月潭,高中時依稀好像也有來過,大學時走中橫搭客運有經過,總之來的次數挺頻繁的。既然來了這麼多次,日月潭至今才第一次寫網誌,當然是有些特殊的原因。到現在有幾個地方是我明明去過非常多次,但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來寫的,像是內湖金面山只在「野地旅0171剪刀石山、大崙尾山、燕溪古道連走」一文中粗略提到,原因是太過熟悉了,總覺得無論怎麼寫都無法將心中所想要表達的,完整而有系統的說出來。日月潭其實有一點這樣的感覺,每次來日月潭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像是有關頭城鎮大溪漁港(野地旅0001大溪漁港、野地旅0027大溪漁港和野地旅0141大溪漁港III)寫了三篇之多,原因是每次到大溪漁港都有不同的發現,不寫感覺很快就會忘記。那你問我日月潭這篇到底為什麼要寫?其實又是個很特殊的理由,就是因為我覺得它太大了,我來了這麼多次都還沒看透這個地方,因此我決定用我自己現有的知識,加上一些資料輔助,先幫助我認識這個地方,以後再來,或許便能夠看到更微小的細節,也能有更不同的發想。
我們這次外埠教學參觀來到日月潭,算是個純觀光的行程,遊覽車停靠了文武廟、伊達邵部落(前些年稱作德化社),我們停留的時間並不算久,大多是照照相,採買名產,另外還意外的「促成了一段良緣」,在文武廟前的許願池,我投中了考運順遂(雖然早已甄試上研究所),另外一位同學則投中了愛情,果然在不久之後就墜入愛河了啊!原來這種「中西合璧式」的信仰也是有其靈驗度的?文武廟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在現址,而是日月潭盆地中的兩座廟宇,分別是水社村的龍鳳宮與卜吉村(即伊達邵)的益化堂,兩廟因儲水發電的關係必須遷移,廟產由電力株式會社收購,並於日月潭北側的松柏崙合併重建,為今日的文武廟。
*文武廟一景,前方福祿壽三仙所在的地方就是許願池,上一趟來的時候還沒有。
*文武廟前的階梯,每一階代表一年中的某一日,上面刻有該日出生的名人,我生日那天居然是空白的!
從文武廟前可以眺望大部分的日月潭湖區,可以發現日月潭是一個群山環繞的湖泊,知道日月潭成因的人,一定聽說過日月潭是個半人工湖,在日月潭的現址原本就有一較小、較淺的湖沼地,後於日治時期為進行水力發電,從濁水溪上游的武界引水至日月潭盆地,使得湖水面升高,再將水引入海拔較低的水里溪沿岸發電廠,建造初期佔全台灣37%的發電量,對於日治時期台灣工業發展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日月潭作為一個「離槽水庫」,蓄水前的水面海拔高度約為726公尺,蓄水後則達到750公尺,因此日月潭水深將近25公尺,是以潭水碧藍,與一般的湖泊公園很容易見到底層藻類的綠色有很大的不同。日月潭西側的社水尾溪,距離潭邊不過一公里,但谷深已達五十公尺之譜,且下切速率極快,若非有水社堰大壩阻止其繼續向上源侵蝕,可能早已穿破日月潭盆地西側山地,使湖水外流而形成乾盆地;現在的日月潭盆地底層已有底泥淤積超過10公尺,由此可推知附近其他盆地盆底地質,亦為鬆軟的湖底沉積物。
除了日月潭盆地以外,在大肚溪上游北港溪至濁水溪中游流路之間,南北長約三十公里之間的狹長地帶,約有十數個山間盆地,最北的是埔里盆地,面積也最大,其次是埔里、日月潭盆地間的魚池盆地,日月潭盆地以南,則有頭社盆地、銃櫃盆地等;埔里盆地和魚池盆地屬於大肚溪上游南港溪的水系範圍,日月潭、頭社、銃櫃盆地則屬於濁水溪支流水里溪的水系範圍;五個主要盆地,以日月潭盆地的海拔最高,依次往南、北雙向逐漸下降;除了五大盆地之外,區域內尚有數個小盆地,如上種瓜坑、草湳、蓮華池、南蓮華池、山渣腳、北毛蟹穴、毛蟹穴、息水、貓(口蘭)、有水坑、北旦盆地等小型盆地,多有住戶分散於盆地之內。上述盆地綜稱為埔里盆地群。
埔里盆地群的形成原因,目前有五類說法:第一,因為地層的曲漥作用(down warping)以及河川侵蝕作用而形成;第二,板塊擠壓弧後拉張所下陷形成的張裂盆地(台北盆地即為一例);第三,盆地底部有一脫底斷層(detachment)造成盆地拉張;第四,一種背負型盆地構造;第五,受東西方向擠壓,南北方向拉張的地塹或半地塹盆地。至於到底是哪種成因,現今尚未有定論。
*埔里盆地群五大盆地位置示意圖。
我們在文武廟前看日月潭當然是沒想那麼多,不過我瞄到湖中的拉魯島,心中也有一點點感慨。前次有機會登島時,該島名稱仍叫做光華島,日治時期則被稱作玉島,島上有玉島祠,後來在民國三十五年改稱光華島,取其「日月光華」之意,上面的玉島祠被拆,後來則變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月下老人。民國八十八年集集大地震時,島基被震鬆,整個島嶼可說受到嚴重的破壞,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加固後,形成今日所見的模樣;隔年,依邵族對其祖靈所在之地光華島的稱呼,正名為「拉魯島」。邵族在台灣的原住民族群中,是人數相當少的一支,長期以來受到日本人、漢人的壓抑,數百年過後,他們祖靈歸處才再次真正的為族群所有,不知這些祖靈們作何感想?
離開文武廟,沿著環湖公路前往伊達邵部落,途中經過日月潭纜車站,遊人甚多。不久抵達伊達邵部落,這個部落是邵族人最為集中的地方,但也因為湖光山色十分吸引人,開發十分的早,連蔣中正都在此設立了行館(今日涵碧樓),因此依達邵部落被漢化與商業化的程度相當嚴重,當我們走入了伊達邵部落的逐鹿商店街時,其實會有種置身於漢人居住區的錯覺,對於邵族傳統文化的保存,政府可能要花費更多的心思。我們來此,也沒有時間去深層體會邵族文化,僅是拍拍照,買買名產便走人了,這便是伊達邵部落繁榮背後的辛酸。
*日月潭纜車。
*伊達邵部落中最有原住民意味的,大概是7-11裡面的特色商品了吧!
*伊達邵部落充斥著這樣的高級旅館、民宿,是濃濃的商業化色彩。
早年邵族祖先傳說跟隨著一頭白鹿來到伊達邵,山青水秀,漁產豐美,外來的遊人也同樣被吸引,但我們如何尊重邵族人的文化、如何利用邵族文化來看待這樣的美景,而不是拿鈔票出來,要邵族人表演給你看,或者搭著遊覽車拍照,說聲好漂亮然後就走人,其實是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南投縣政府與所有人都應該共同省思的議題。
一、參考資料
1.楊貴三,2010,《台灣全志‧土地志‧地形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