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野地旅0756:西江千戶苗寨與大塘新橋苗寨[貴州黔東南]

  *依山而建的大塘新橋苗寨,以及寨中最低處的水上糧倉。

  看完了漢族人聚居的雲峰屯堡(野地旅0755雲峰屯堡)後,我們將目標放在貴州省境內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也就是苗族身上。在貴州境內最著名的苗寨景點,非西江千戶苗寨莫屬,景如其名,正是因為它戶數最多,規模最大,所以成為大家遊覽的目標。從安順市開車到黔東南州凱里市也要好幾個小時,抵達西江附近時天色已晚,雖然許多旅遊網頁都介紹可拍攝西江千戶苗寨的夜景,但只為了個夜景去提早買票、排隊、搭車,還是顯得慵懶,於是我們決定先在景區外頭住一晚,隔天早上再進去。

  詢問了幾家旅社、農家樂後,終於選定一間有點景致、房間還算乾淨的地方住下,當然價格不斐(以農家樂來說真的挺貴的,沒辦法這裡是大景點)。簡單吃了晚餐後,早早休息,希望我們住的地方隔天有不錯的景可看。第二天早上,景是還好,不過居然有一小片雲海,倒也驚喜。

  *晚餐點菜,順便拍到一旁的苗族婦女。苗族女性會將頭髮纏在頭頂,不過現在已經很少人這麼做了,這位奶奶告訴我們,這其實是一個用假髮做成的頭飾。

  *苗寨雲海。

  一大早,在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入口購票,發現已有大批人潮排隊,因為西江千戶苗寨的門票是三日票,所以你可以連續三天入園,或是直接住在景區內(當然只要是在景區內,價格都是翻倍成長)。買好票後,慢慢排隊搭車,其實遊園車才開一小段而已,接著就要下車來到一處觀景點,此地可以俯瞰西江千戶苗寨的全景,也可以租借苗族服飾拍照。小小一個觀景平台擠了一堆人,有夠恐怖的。

  *西江千戶苗寨的觀景平台,許多人租借了苗族服飾在拍照。此處觀景平台完全是營造出來的,本來沒這些建築物。

  *由於千戶苗寨在谷底,所以幾乎每一間服飾出租店都配備有「板凳」,讓大家能站高高,以千戶苗寨為背景拍照。

  *西江千戶苗寨一景,可看到主要可分為兩區,中間有一個溝谷分隔,實際上,據說整個千戶苗寨是由十多個小型村寨連接在一起的;苗寨中有一些對居民來說十分重要的大樹,是其信仰的一環。

  從觀景平台若要搭車到千戶苗寨,就要再另外買票了,中國景點真的很會賺,我們決定自己走下去。苗寨很大,不過跟我想像的一樣,其實在觀景平台看完,就可以走人了,只是門票非常貴,覺得有點划不來,所以還是下去走走。苗寨中的建築物,雖然格局大多還是依照苗族傳統整建,但整體景觀看起來非常新穎,像是一條條「重建過的老街」,只要緊鄰街道處,全部都是商家,這種商業化的景象,在納西族為主的麗江大研古鎮(野地旅0482玉龍雪山與大研古鎮)看過一回,在漢族為主的重慶瓷器口古鎮(野地旅0397瓷器口古鎮)看過一回,當然維吾爾族版本的喀什老城區(野地旅0690高台民居與老城區)也有一點這樣的氛圍(但相對好一些,畢竟再怎麼商業化,喀什老城區仍全部都是維族人)。

  余秋雨曾經說:「用美麗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這句話不曉得距今多少年了?如今的西江千戶苗寨仍有這等本事嗎?比當地苗族人多出數十倍、數百倍的觀光客,在路邊排隊等著進去看苗族舞蹈表演(但第一個節目居然是書法揮毫),這個苗寨在我看來,恐怕只具其形了。

  *已經非常商業化的千戶苗寨內部。

  *繞到小巷子裡面,才有一點苗寨的感覺,縱使後方山坡上不見得是真正的苗族房屋,可能是酒店、旅社。

  *其實從觀景平台用望遠鏡頭就可以看到廣場裡的表演了,「大師」正在揮毫中,不知道跟苗族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不過,來到西江千戶苗寨也不完全空手而歸啦。首先,我們在街上看到了一些不知何意的苗族文字。苗族地區鄰近楚地,在秦帝國之前,楚地也有非常薈萃而複雜的文化,苗族與其他民族非常有可能就是傳承楚地文化的人群;目前整體苗族文字系統已經失傳,大部分改採拼音式記錄,但楚地文化也是中國方塊字一部份的來源,見見不同的文字也是挺有趣的。除了文字外,也看到路邊有在賣「儺戲」的面具,儺戲、儺舞是苗族人在進行儺祭時所進行的儀典,用以驅除不好的事情(如疫病),戴上面具後,這些祭典中的人彷彿就有了神性。

  當然,寨子走久了也會肚子餓,這邊賣最多的是一種名為「苗王酥」的甜點,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感覺就是經過不斷搥打的花生糖,這裡的苗王酥店家大多能試吃,所以不太會買到不好吃的東西,但問題是,很多已經包裝好的苗王酥,根本是拿來坑遊客的,超大一盒,只有幾塊而已,佔不滿整個盒子的十分之一。另外還有一種食物,名為毛豆腐,就是讓豆腐在表面生長了一堆白毛(看起來應該是某種真菌),使之發酵,然後再把這些豆腐煎來吃,簡介上說這吃起來「風味獨特」,但台灣人來吃,感覺就是長毛又不臭的臭豆腐啊。

  *看不懂。

  *儺神,是苗族的神祇,推測應該流傳自楚地的原始信仰。

 
  *苗王酥專賣店,每間店門口都有擺個金屬盆,把熱的花生糖放在裡頭不斷捶打(左);毛豆腐,白白的,表面長毛(右)。

  *毛豆腐,真的很毛,一旁是醬料,可能是醬油跟辣油吧。

  *毛豆腐的吃法是用煎的,然後再淋上調料。

  過午,離開了人擠人的西江千戶苗寨,我們決定再挑選一個苗寨去,原定想要去不遠處的郎德寨,雖然規模小,但從照片上來看卻是純樸許多;不過在西江這邊意外看到一張照片,拍攝的是「水上糧倉」,位置在「大塘鄉」的「新橋苗寨」,這水上糧倉看起來非常有意思,用百度地圖看了一下,不算太遠,就這樣更改了目標,前往更南邊一點的大塘新橋苗寨。

  沿著S308省道往南行約30公里,就會進入大塘鄉,新橋苗寨就在路邊而已,有標示,也被劃為景區,但還沒有太多的建設,自然也就不用收門票,更別說觀光客了,假日也沒幾個人。新橋苗寨也在河谷坡地上,裡頭的指標完善程度不輸西江,不過居民就生活在其中,三三兩兩,顯得悠哉。新橋苗寨的居民組成,主要是被稱為「短裙苗」的苗族分支,相較於「長裙苗」,他們女性下半身的衣物較短;事實上,苗族可以說是一種概念性的民族總和,有點像是「華夏民族」的感覺,黑苗、白苗、青苗、紅苗、花苗、長角苗、短裙苗、長裙苗、黑蹄苗、歪梳苗......等,其文化各有一些不同,但又好像可以互通,而苗族跟周遭其他少數民族如瑤族、布依族、侗族等,似乎也不是截然的不同。

  跟著指示,新橋苗寨後山有一個觀景台,我一直很想拍比較原始的苗寨俯瞰照,所以就按著指標不斷上山,越走越深,直到我實在無法辨認人在哪裡的時候才停下,雖然沒走到觀景台,但已能俯瞰。比起西江千戶苗寨,新橋苗寨真的是純樸太多了。

  *往大塘鄉半路上,依山而建的苗寨。

  *路邊的苗寨經常可以看到,寨子上方經常有一棵非常雄偉的大樹,是整個寨的精神象徵。

 
  *新橋苗寨一隅,大家都還生活在其中。

  *生活所需的柴薪會堆放在家屋四周。

  *木造且架高的苗族家屋,現在一樓大多當客廳看電視,但以前一樓是儲藏空間。

  *新橋苗寨,這個牌樓大概是苗寨中最「觀光化」的建設了。

  *許多苗族家屋後方有這樣的設施,可能是某種辟邪物品或是像客家人的龍神之類的,包含一根類似木箭的東西以及瓷碗。

  *在苗寨後山高處可見到這樣的祭祀設施,從一些資料推斷可能是「安龍」的設施,不由得聯想到客家人的土地龍神(請參考野地旅0659月恆門與大茅埔)信仰。

  *從新橋苗寨後方高處俯瞰,一直想拍這樣的畫面!

  *下山剛好看到一些苗族居民在聊天,短裙苗的婦女下半身衣物是相對較短的。

  *依著山坡所見的苗族聚落,彼此的距離挺接近的。

  *玉米是苗族人重要的食物之一。

  下山回到苗寨內,沿著指標往水上糧倉走。糧倉其實就在省道旁,不過我們從寨中穿越也別有一番風味。水上糧倉是從附近的山溝引水至寨中低地,挖掘淺淺的水池,並將糧倉設於其上,主要功能為防火;大部分的糧倉都是一戶一間,但隨著人口增加,若未外移,則可能改為兩、三戶一間。現在糧倉仍在使用中,偶爾會發現有居民在其中午睡,畢竟底下有水,在糧倉屋簷下睡覺確實是涼快許多;偶爾還會有鴨子在裡頭划水,十足農村景觀。

  *水上糧倉一景,比我想像的更密集。

  *苗族吊腳樓的形式也展現在糧倉上,木造糧倉確實最需要防範的就是火災。

  *糧倉柱腳基部會用石塊墊著,使得木柱不會直接接觸到水,才不會腐爛,許多需要風乾的玉米就會掛在糧倉屋簷下。

  *每一間糧倉可能代表一戶人家的大部分糧食,因此除了防火以外,還要防止老鼠或其他動物跑進去,因此糧倉沒有跟陸地接觸,人們要進入糧倉,會把門口擺放的木板取下橫放,當成斜坡道,離開糧倉時,再把木板放回。

  *還以為來到水鄉澤國呢。

  *鴨子在糧倉間行走、划水,也是這裡的日常景象。

  趁著午餐還沒送上來,我在糧倉間逛了好幾圈,實在是非常有趣。大塘新橋苗寨給我的印象,實在是遠勝過西江千戶苗寨,而余秋雨那句「看西江知天下苗寨」,在我到了新橋苗寨後,便知僅是文學誇飾法了,千戶苗寨內就沒有水上糧倉,而現在的千戶苗寨基本上也找不到農村生活,不知苗族傳統文化。在千戶苗寨中,儺神與儺戲被營造成苗族神秘的象徵,所有人到千戶苗寨,便是為了體驗何謂「儺」,但在新橋苗寨中,我們方能體會到信仰與精神,是無時無刻鑲嵌於生活中,「儺」只是個代名詞,生活所需而衍生的信仰,還是必須要有「真正生活」的地方才能體會,縱使僅有短短幾個小時,這就像前一天,在雲峰屯堡對於「漢族文化」遺存的驚喜,也是來自於當地漢族人,還生活在其中啊!

  *西江千戶苗寨與大塘新橋苗寨地圖。


2016.08.17造訪
2017.07.23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