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9月8日

野地旅0395:龍水峽地縫與白果村[重慶武隆]


  *龍水峽地縫中的招牌景點-銀河飛瀑-就這樣掛在狹窄的谷間。

  離開以天坑地形聞名的天生三橋(野地旅0394天生三橋)景區之後,很多遊客就會直接離開武隆,前往其他的景區,不過在武隆國家地質公園的範圍之內,除了比較偏向觀光休閒的仙女山大草原,以及以溶洞聞名的芙蓉洞景區外,還有個「龍水峽地縫」景區。天坑和地縫從名稱上來看,是兩種非常具有對比性的地形;地縫其實就是峽谷,只是這個峽谷十分的狹窄,好像只是地上裂開的一條縫,因而得名;這類的峽谷,通常具有崖壁陡直如鋸子切下去,顯得十分深邃,因而又被稱為「鋸切型峽谷」,在台灣,太魯閣九曲洞到燕子口一帶(野地旅0086中橫二太魯閣峽谷野地旅0292錐麓古道)、南投的太極峽谷(野地旅0149太極峽谷)等,雖然彼此的成因不盡相同,但同樣都具有引人注目的景觀。


  *武隆-仙女山一帶地形圖,龍水峽地縫景區位於白果村旁。

  搭乘景區遊園車可直達龍水峽地縫景區的入口,一旁則有個小村落,名喚「白果」,時值中午,便想先在村中祭祭五臟廟。一般台灣旅客到了中國大陸旅遊,大概講到吃,都會盡量挑比較多人的餐廳,但來到白果村,每間餐廳都沒有人,最後挑了最小間的麵鋪子吃他們的陽春麵(還是要囑咐少油少鹽),在巴蜀地區,吃麵是算兩的,有了先前幾天在成都的經驗,老媽堅持只吃一兩(縱使這對他們而言只是半碗),我則是吃了「小碗」二兩,就已經飽的不得了。

  大概這個小麵鋪子平時也不會有什麼外地遊客來吃吧(一旁有幾間看起來專賣團體合菜的餐廳),看到我們一家三口格外興奮,陽春麵也不陽春了,多加了不少的青菜,果然這就是鄉下地方人的熱情。當老闆一聽說我們打台灣來,更是興奮了,在聊天的過程中,他告訴我們每月的18日和28日這兩天,會有市集,也就是我們在地理課本上曾經讀過的「墟市」,也被稱為「趕集」,在這附近所有的居民會到白果村上來,購買自己家中平日所需的物品,這通常是觀察一個地方生活的絕佳機會,而今天是17日,隔天早上的8點到12點之間都可以來湊個熱鬧。心中打定主意隔天要來趕集後,向老闆道別,往龍水峽走去。

  龍水峽景區可以自行開車前來,景區入口處有個非常大的停車場,但若要進去景區中最好還是搭乘遊園車,畢竟出口在遙遠的另一方。進入景區後,會先有一段路是鑿穿岩壁走在隧道之中,頗有金門、馬祖一帶戰地坑道的感覺。坑道的盡頭是電梯,下一段比較陡的崖壁之後,繼續走階梯前往龍水峽。


  *空蕩蕩的白果村。


  *進入龍水峽景區後的坑道。


  *排隊搭電梯,遊客不多,並不需要排很久。

  龍水峽地縫的遊客比天生三橋少了許多,扣除我們前前後後零星的遊客外,就是一個十分靜謐的所在,讓我覺得旅遊品質比天生三橋高出不少。不久之後,就可以看到龍水峽在腳的下方,而階梯的終點則是通向一個岩洞。原來,羊水河在離開天生三橋景區之後,一路向下游流去,隨後在水井坨的下游處再度流入地下,形成白果伏流,最後在龍水峽的這個岩洞重見天日。

  步道一直深入白果伏流的出口處,原本悶熱的重慶夏日,在伏流口處卻有如天然冷氣房一樣,甚至忍不住想要打噴嚏。伏流口的位置較高,而峽谷深切,可以想像在這狹窄的地縫中,肯定有數層細長的伏流瀑布,可惜我們所在的位置,並沒有辦法清楚的見到伏流瀑布的樣貌;越往浮流口深處走,陽光也卻步,有點半摸黑的狀況下,設定了相機曝光30秒,才有辦法拍出伏流口深處那略呈三角形的洞穴模樣。


  *通往白果伏流出口的步道是在龍水峽半山腰上(左);白果伏流的伏流口,是個細窄的「地縫」。


  *從步道上俯瞰下方的龍水峽。


  *龍水峽旁岩壁上的石灰岩裂縫中,填充著應該是方解石的白色礦物。


  *伏流口內部一景(左);伏流口內有多處滴水,形成許多鐘乳石(右)。


  *白果伏流。


  *白果伏流流出的地方,深不可見(左);回頭拍攝伏流口的光線(右)。


  *天生三橋、白果伏流與龍水峽之關係(當地解說牌)。

  離開伏流口,又要繼續往龍水峽底部前進,此段景色是我認為最秀麗的一段,蒼翠的樹叢搭配著灰白中帶點紅暈的石灰岩壁,淙淙流水聲還有微涼的空氣,是個聲色俱佳自然表演廳,若說九寨溝()的水是「奇」,黃龍(野地旅0392黃龍風景名勝區)的水是「彩」,烏江畫廊(野地旅0393十里烏江畫廊)的水是「黛」,那麼龍水峽的水就是「秀」。上述通通都是石灰岩區,所呈現出來的水卻如此多變,九寨溝水之奇可謂是天下第一,而黃龍水色多彩斑斕,烏江水色則呈黛綠;龍水峽的水相較之下,就不以色名之,而以其形多變、娟秀、小家碧玉的形貌,搭配上明暗光影的變化來吸引遊人。

  羊水河的主流在龍水峽之中奔流,兩側則不時有大大小小的水流從高處來會,其中最大的一股水流便是「銀河飛瀑」(如文首照片),在極其狹窄的地縫之中,居然還能有個瀑布傾瀉其中,加上其光影由明至暗,視覺層次豐富,自然也就成為龍水峽景區中的主打景致。造物者在此更多了形狀上的巧思,因此羊水河河道本身也十分迷人,狹窄且湍急的河道使得全段羊水河激流、渦流處處,因此龍水峽谷壁上也有多處渦流所侵蝕出的圓弧狀凹壁,也是一大特色。


  *從伏流口處看龍水峽(左);龍水峽內回望伏流口(右)。


  *銀河飛瀑,真的有如銀河一般的絲帶模樣。


  *龍水峽地縫中看到一絲飛瀑橫亙其中,景色頗為特異。


  *途中的激流與滴水(左);造型獨特而光影變化多端的龍水峽谷(左)。


  *一些由渦流所侵蝕出的凹壁,有可能是古壺穴的蝕餘。


  *據說是龍水峽最窄處,不到一公尺寬(左);羊水河偶爾也有平靜的一面(右)。

  龍水峽景區並不大,我們在裡頭不過待了大約三小時的時間(其中有整整半個小時耗在銀河飛瀑處取景),遊客也確實不多,對於中國的遊客來講,這種「小家碧玉」的景色可能會被嫌成「小鼻子小眼睛」,可是對於在台灣看慣小尺度景色的我們,龍水峽卻有種讓我在看了這麼多大山大水之後,回到家鄉的感覺。

  抵達龍水峽出口前,岩壁上有些古代珊瑚礁的遺跡,此外還有座「小小天生橋」充當出口大門,大概也是造物者的「別出心裁」吧!過了小小天生橋後,龍水峽地縫也就此結束,羊水河谷逐漸寬闊,而不遠處的腹地也已經大到足夠作為遊園車接駁處了。搭乘遊園車,很輕易的就能回到遊客中心。


  *珊瑚礁的沉積構造。


  *小小天生橋,和天生三橋的三座龍橋相比,真的是小家碧玉。


  *出了龍水峽後的羊水河谷,逐漸寬闊。

  我們這一天,選擇住在天生三橋與龍水峽附近的仙女山景區,仙女山對於我們家這種熱愛自然的人,吸引力就略低。仙女山公園是以草原(海拔超過兩千公尺)景觀以及各種休閒遊憩活動聞名,在我看來,仙女山頂一帶山勢平緩,偶有些凹地中間形成平底草原,扣除人工整地的狀態不談,應該是原本高度相差甚小的石灰岩高地(台地),部分因為溶蝕而陷落成漥盆處處。在仙女山,也以天坑、天生漏斗稱呼這些漥盆,不過規模當然是不能與天生三橋的天龍天坑和神鷹天坑相比了。

  我們住的地方在仙女山旅館區的最高處,晚上頗冷,不過走了一天的路,也很好睡,畢竟隔天一早,要去白果村上趕集呢!


  *仙女山漏斗,我推測應該是漥盆地形。

  第二天,我們驅車前往白果村,抵達時間大約是上午十點,沿途就已經看到不少居民背著背簍走在回家的路上了,有些人甚至走到距離白果村數公里遠處,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趕集!前一天空蕩蕩的白果街道,今天則充滿了人,賣的多數是農產、農用品,也有一些可以現吃的食品和日常用品,我們什麼也沒買,只是拍拍照,見識見識,畢竟他們講的話,我們也是聽的有一句沒一句。


  *炸薯條!


  *昨天沒人的白果街道,今天充滿了趕集人群。


  *賣四季豆與賣竹編背簍的攤子。


  *賣雞,就這樣塞在背簍中(左);賣種子的(右)。


  *不曉得是什麼,很多人在秤斤論兩。


  *疑似宗教祭拜用品。


  *背簍裡裝滿了不少像是棕蓑(重慶有這個?)的東西,有時還會裝小孩!


  *採購完畢,「走」回家!

  趕集,有時又稱墟市,是一種「非常設性」、「固定時間地點」的市集,由於鄉村地區的一個村落,其生產、消費的能力,並不能滿足一個市集的所需條件,因此通常就會聯合數個村落,在不同的時間,移動到不同的主要交通節點進行商品交易,形成了一種鄉村區域的商業整合。這在以往經濟不發達、交通不方便的狀況下,經常出現於鄉村地區,不過隨著道路的開發、觀光產業的進駐,這樣的趕集文化也逐漸消失在重慶,現在的仙女山鎮已經是個現代化的城鎮,而且有許許多多的便利商店、超市,逐漸在取代趕集的地位,因此這趟我們居然有幸能夠親眼目睹這樣的文化景觀,真的是非常高興!

  龍水峽與白果村,這兩個命運緊密連結的夥伴,真的是讓我十分驚艷,建議能夠掌握自己行程的讀者,若有機會前來重慶武隆一遊,千萬別跟其他大團一樣匆忙離開,多體驗一些小細節吧!


2011.07.17-18造訪
2011.09.08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