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7日

野地旅0492:多良車站[台東太麻里]


  *多良車站上方的多良國小俯瞰南迴線海岸。

  依稀還記得,小時候在宜蘭老家旁的龜山火車站,我總是喜歡坐在剪票口看著火車一列列過去,聽著車輪壓過鐵軌那具有明快節奏的聲響,數著火車的車廂數,就可以滿足整個午後時光。長大後,雖然沒有繼續去迷戀火車(因此我完全不是個火車宅),不過跟火車有關的事物,仍舊對我有一定的吸引力。除了火車本體以外,火車站也是一個迷人的所在,其中那些旅客少、景緻佳的小站更是大家所嚮往之地,北臺灣較著名的首推三貂嶺車站(野地旅0114三貂嶺車站),平溪線的一些小站也別有風味(野地旅0177平溪小鎮0178嶺腳小鎮),而南臺灣的話,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位於南迴公路上方,可以俯瞰台東斷層海岸的「多良車站」了吧,有不少臺灣人甚至以「秘境車站」來稱呼多良。


  *多良車站位置圖。

  多良車站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的多良村,大致是瀧山(原名為塔羅塔羅山,海拔高度約773公尺)的東坡山腳處,附近為排灣族的部落,部落族語本名察拉密(Calavi),位置約在今日的多良上部落。察拉密北側不遠有另一個部落稱「打腊打蘭」(Tarotaro),昭和十二年(1937)時臺東廳地方制度改正,察拉密改稱「瀧」部落、打腊打蘭改稱「多多良」部落;戰後,國民政府取多多良之音,將此處的行政村名訂為「多良」村,而位於瀧部落的火車站便依行政區劃而命名多良站,「瀧」之名消失在現在的多良一帶,反倒是多良南方約六公里處的大溪部落(排灣族語為大得吉)所在位置的火車站,由於和宜蘭的大溪車站同名,因而結合大溪、瀧兩個地名而稱作「瀧溪站」。今日多良車站附近的部落,是在某個時期由察拉密部落(瀧部落、現稱多良部落)遷下來的,因此被稱為多良下部落,地名有些複雜。

  多良車站最初建造的原因是要提供給單線通車的南迴線鐵路,一處列車交會的車站,因此設有兩股道與兩座岸式月台,但在民國八十一年通車後不久即因沒有會車需求而拆除了山側股道,等級為招呼站。民國九十五年,因業務清淡而裁撤。由於多良站是以高架法建築於瀧山山腳,因此站在海側月台上便可以一覽台東南端的斷層海岸,因而成為熱門的鐵道攝影景點,除了居高臨下的站體與鐵路之外,平直的海岸更是清晰的割開了大地的畫布,沙灘、淺海、深海層層疊疊,讓整個景緻好像千層派般,迷人至極。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多良車站的月台上,不過現在已經封閉,雖有不少人想方設法的爬了進去,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我並沒有跟隨他們的腳步,只在舊站體旁的觀景台上一瞥美景,然後從旁邊的步道往多良國小走上去。

  多良國小已廢校,現在則充作工藝教室使用,多良部落的學生則多到南方的大溪國小就讀。多良國小位置比多良站更高,不過有樹遮蔽,展望普通,但一旁的道路上可是視野絕佳,這日天氣晴朗,能見度高,竟可同時看到綠島與蘭嶼,頗為驚喜。


  *多良站站體,隱約看的到上面寫著「太麻里鄉多良車站」的字樣。


  *多良站北側平直的鐵路。


  *多良站的海側岸式月台,遠處可看到南迴公路在下方。多良站的南北兩側是隧道,而在此段則為高架。


  *多良國小。


  *多良國小前的展望,可看到台東斷層海岸的山海形勢,山逼海之間僅有約100公尺寬的沙灘,並且海的深度相當深。


  *多良站站體後方,在這邊每天都可以看到大海。

  能見度高、天氣晴朗,其實就是代表熱的要命,遊人越來越多,人手一台單眼相機,一時間還以為身處市集或展售會,因此沒有在多良站久留。或許現在稱多良為秘境車站有點言過其實了,人如此多何以為秘境?不過,稱多良是一個「仙境車站」好像也不錯,畢竟大家也都嚮往仙境,不是嗎?


一、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多良車站


2012.08.19造訪
2012.10.07完稿

4 則留言:

  1. 請問…如果坐火車到金崙或太麻里站,可以步行到達嗎?
    因為不是本地人…不會開車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有點距離
      若金錢考量上可以的話
      到此二站後打電話叫計程車或許可行
      從金崙徒步過去應該要一個小時左右
      並非不可

      刪除
  2. 謝謝。

    步行一小時,應該會嚇到同行的友人。
    之前聽說鼎東客運有多良站,可是現在網站上沒有看到。
    出發前會先打電話問問。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