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野地旅0621:新城社與新城稻荷社[花蓮新城]


  *本次旅途的最後一站,就請語玥跟奕辰擔任封面女郎吧!

  距離預定要回台北的火車還有數個小時,我們決定驅車前往花蓮北邊的新城,去尋找聞名已久的新城社和新城稻荷社,根據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兩間神社比鄰而居,算是個摸蛤仔兼洗褲的行程;此二間神社並不難尋找,位置就在今日的新城天主堂,把車子停在天主堂旁的路邊,開始仔細探索這兩間神社。


  *新城社與新城稻荷社位置圖。

  在新城的博愛路上,就可以看到大大的鳥居,指引著我們神社的位置。新城社於昭和十二年(1937)鎮座,社格為社,祭神包括開拓三神和平台之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戰後荒廢,土地被天主教會所買下,教會人員雖不從事神道教信仰,但卻致力於保存日本時代所留下的神社遺跡,當國民政府於民國六十一年,頒行《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後,新城社的遺跡為了保存,鳥居做了些許的修改,許多物品也在教會的刻意保存下而得以留存,現在新城社為花蓮縣縣定古蹟。

  新城社目前留有三座鳥居,數對石燈籠,兩對狛犬,部分手水舍以及手洗缽,鳥居被改造過,但仍可看出其原型屬於神明系鳥居的靖國鳥居形式。石燈籠留存頗多,部分被鑲嵌在天主堂的牆壁上,保存尚稱良好。在第三鳥居下方,以及本殿基座前方,各留存一對狛犬,雖然面容有些斑駁損壞,但仍能辨識。新城社的本殿基座尚存,只是上方不再是祭祀開拓三神與平台之神的神符,取而代之的,是聖母瑪利亞。


  *第一鳥居,已經被大幅改造。新城社的參道比較特別,第一鳥居到第二鳥居間轉了九十度,若順著現在的道路,從第一鳥居直走,會通往一處小公園,為新城稻荷社所在,就像是兩座神社共用參道。


  *第二鳥居,教會人員在旁邊加上了一些配件,使得鳥居得以完整保存不被破壞。新城稻荷社在右手邊。


  *第三鳥居,形式與第二鳥居相同,兩個鳥居間有數對保存完整的石燈籠。


  *從第三鳥居看向第二鳥居,有許多石燈籠保存完整。照片左側是新城天主堂著名的方舟教會所在。


  *第一對狛犬,位於第三鳥居旁,已經大量生苔且風化,但仍可看出阿形(左)與哞形(右)的差別。


  *第二對狛犬,位於天主堂的「聖母園」內,保存完整。狛犬後方台階處為新城社社殿的基座。


  *新城社本殿,基座仍然保存,上方則改為聖母瑪利亞的塑像。


  *本殿基座,依然為原物。


  *從本殿回望新城社參道,新城天主堂在興建建築時,並未破壞原本的神社配置。


  *第三鳥居旁的涼亭,為新城社手水舍所改建,柱子仍為原物。


  *新城社手水舍近照,四根柱子仍可見到地面龜腹的部分。

  對神社沒興趣的遊客,也可以到新城天主堂走走,因為這裡有個相當著名的方舟形教會,電影盛夏光年曾把這個教會納入場景中。與我之前看過的其他方舟造型的教會(野地旅0355樟原教會挪亞方舟0065卡拉溪谷)相比,顯得比較樸實無華,方舟外型並不挺拔,取而代之的是寬廣的船腹,就像是要搭載更多的救贖。我對教會建築沒有太多研究,但大體上不脫莊嚴肅穆、很漂亮的彩繪玻璃,不過方舟教會內還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新城社與新城稻荷社的手洗缽,都放在方舟教會內。新城社的方形手洗缽被用為教會的聖洗池,而新城稻荷社的手洗缽則是放置於方舟教會門口,似無特別用途。

  方舟教會門外,則有一個與其他石燈籠大不相同的石燈籠,一旁有另一隻狛犬,此二者為新城稻荷社所殘留的物品,都有些許損壞,且本應為一對,俱只剩下一個。此外,教會外的草坪上,立有一方石碑,名為「殉難將士瘞骨碑」,石碑落款「陸軍大將從三位勳一等功二級柴五郎」,也刻有在「新城事件」中,遭到太魯閣族原住民出草而喪生的陸軍少尉結城亨等十三人。在設立此碑之前,曾於大正三年(1914),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大舉討伐太魯閣族的同時,在此設立納骨塔,形式格局類似神社,但並不是神社建築,新城社的祭神之中,並未有新城事件的死難者;大正八年(1919),納骨塔遭風災損毀,故新立石碑紀念。


  *方舟教會外觀。此處原本立有大正四年(1915)設置的「大魯閣弔魂碑」,此碑已經毀壞殆盡。


  *方舟教會的入口處。


  *教會入口處的新城稻荷社石燈籠與狛犬。


  *聖洗池,即新城社的手洗缽。


  *放在門口的一顆大石,上方挖了個小洞裝水,這是新城稻荷社的手洗缽。


  *方舟教會內部,莊嚴肅穆。


  *教會草皮上的殉難將士瘞骨碑,背面(右)字樣較不清楚,刻有死難者姓名。

  在教會中尋找神社痕跡告一段落,我們沿著參道離開新城社,去尋找新城稻荷社的位置。事實上,並沒有資料說明這個稻荷神社的名稱叫做新城稻荷社,只是暫以地名稱呼。新城稻荷社位置位於新城社旁,現址為一個沒什麼人,蚊子倒是很多的小公園,正對著新城社的第一鳥居。公園內有一涼亭「亞泥亭」,一旁是亞洲水泥所屬的建築,猜測稻荷社的位置可能就是現在的亞泥亭。


  *照片左側的小公園,即新城稻荷社所在。那株大樹,或許是神社唯一的留存。


  *公園內亞泥亭,可能是稻荷社的位置。

  看完兩間神社,事實上新城不只如此。此處在日本時代屬於研海庄,當年的庄役場跟警察官吏派出所還有部分遺跡留存,但這次並未去尋找,而是直接到遠近馳名的「佳興冰果室」,嚐嚐那超級有名的檸檬汁,我其實是很怕酸的,但為了讓這次的花蓮行畫下難忘的句點,所以還是鼓起勇氣嘗試了一杯,確實不錯。此外,冰果室旁有一間新城照相館,建築物看起來古樸而蒼老,也是電影盛夏光年的劇照背景,拍了幾張照,結束了這次充滿日本時代文化氣息的旅程。


  *佳興冰果室。


  *喝檸檬汁之外,也吃了些他們的滷味,還來不及拍就被掃光了。


  *新城照相館,一間古樸的木造房屋,屋頂為日式常見的四坡水形式。


  *以這張照片作結,意境自行揣摩吧。


一、參考資料
1.神社殘跡-新城社與新城稻荷社
2.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089)花蓮紀行(六):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


2014.05.18造訪
2014.12.16完稿



1 則留言:

  1. 新城天主教那邊是不是有ㄍ紀念碑寫日本殖民台灣省時期,
    日本軍人強姦太魯閣族少女事件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