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野地旅0643:頭嵙山[台中北屯]
*頭嵙山稜線步道兩旁的黑松林內拍照紀念。
九月初,和伊真到台中找語玥玩,心想要尋一處可以走走兼運動的小山,幾經思考後決定前往已經留意一陣子的「頭嵙山」,選擇他的理由是因為頭嵙山在地質學上有其代表意義,以及他身為小百岳及擁有一等三角點的地位。一開始和伊真、語玥提到頭嵙山,這兩位中部人都顯示出一副「有聽過但不知道在哪裡」的表情,結果一查,原來頭嵙山便是台中地區著名的大坑風景區最高峰,語玥甚至在小時候就已經爬過,只是不曉得頭嵙山之名。
*頭嵙山附近地圖。
大坑風景區的十條步道,其中有五條是位於頭嵙山一帶,分別為一號到五號,其中一號到四號均由頭嵙山稜線西側攀登,只有五號是從北端沿著稜線前進。除了這五條步道,從新社方向亦可登頭嵙山,且路徑最短,但從台中市區開車路途較為遙遠,且能體驗頭嵙山自然風光的機會也最少。登山者可以選擇不同路線登頂,各有千秋,我們原定選擇三號步道上山,殊不知這日三號步道正好維修中,因此改走二號步道。我們抵達二號步道時,已經是上午十點,就登山健行而言,算是晚起的鳥兒,九月此時的天氣已感炎熱,好在走在森林之中,大多數時候免去曝曬之苦。
*二號登山步道登山口。
*一開始是一段緩上的水泥坡道。
*不久後開始陡上的階梯。
頭嵙山登山步道最大的特色,就是步道鋪設的方式,是以圓木鋪成棧道,綿延在山巒起伏間,因此又被稱為圓木長城棧道。從照片中,看到圓木長城棧道的模樣,感覺挺新奇的,但走起來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大概是我們太少走這樣的路,步道從不到一半的地方就開始變成圓木棧道,整個人的體重都施壓在腳掌的同一處,走起來非常的難以施力,感覺腳掌都要炸開了!所幸二號步道所需要消耗的時間並不算多,不久後抵達稜線,有人在此處販賣飲料,我們稍作休息也補充一下水分。
*圓木棧道從照片中看起來別有風味,但走起來相當辛苦啊!
*穿梭在山巒起伏間的圓木長城棧道。
*上上下下的,圓木棧道讓腳掌很痛苦。
*終於上到稜線,許多人在此稍作休息。
休息完後,沿著稜線步道往南行,可通往頭嵙山,若往北行,則是往二嵙山。若是平常,可能會一次將頭嵙、二嵙兩山一次走完,免留遺憾,但這次圓木棧道實在太折煞人,因此放棄二嵙山,僅前往擁有一等三角點和小百岳之名的頭嵙山。走在稜線上,雖然步道一樣折磨人,但可以從步道遠眺大台中地區,雖然這天天空中有霧霾,不過開闊的感覺還是讓人心情不錯。稜線上有「黑松亭」,意即四周長了不少黑松。松樹大多生長在比較高寒的區域,頭嵙山區區八百多公尺的山脊上,會出現黑松林,相當特別,據說是冰河期黑松生長到海拔較低處,而進入間冰期後,低海拔的黑松大多死去,只留下了山頂黑松林,這種「冰河孓遺植物分布」的特色,與「台灣山毛櫸」等其他物種相當類似(請參考野地旅0582太平山台灣山毛櫸步道)。確實,在山脊上那陣陣涼風,減緩了不少的暑氣。
*稜線上的黑松林,緊鄰著溪流向源侵蝕所形成的陡峭崩壁。
*在黑松林下稍作休息,十分涼爽。
*稜線附近可以看得很遠,只可惜天空有點霧霧的。
*沿途有一些涼亭可供人休息,不然這步道真的太難走了!
*繼續往頭嵙山山頂前進。
在頭嵙山稜線,不時可以看到斷崖絕壁,大多是因為溪流向源侵蝕所形成的。頭嵙山地質是較為鬆散的礫岩層,地層上為頭嵙山層火炎山相的標準地,而著名的苗栗火炎山、南投九九峰等,均為頭嵙山層火炎山相的地層分布區域,其特色就是容易受到水的侵蝕,但在無水時又能保持相當陡峭的安定角(即具有壁立性),因此顏色泛紅而陡峭的崖壁、細長的稜線,以及相當複雜而紛亂的谷系,便是此種地層常會出現的地形。以頭嵙山四周來看,山脈西南側由北自南,計有甕仔坑、土地公坑、紅菜坑、濁水坑、清水坑、橫坑、北坑、廍仔溪和旱坑等溪流切割山體,使得山體呈現相當破碎的形態,谷系相當的複雜,相較之下,東側的溪流較少,但同樣也有谷系複雜的特徵,可以從下面的地形圖中,略窺一二。
*頭嵙山附近地形、水系圖(看大圖按此)。頭嵙山主山體部分(深咖啡色)可見到水系密集、谷系複雜,而頭嵙山以西的綠色較低處,屬於較軟的卓蘭層分布區,被平均侵蝕成較低矮的丘陵。圖上數字代表步道編號。
大約花費了兩個小時,終於抵達了頭嵙山頂。頭嵙山海拔高859公尺,是台中市合併升格前,舊台中市的最高峰,位於北屯與新社的邊界上。山頂有一個一等三角點,此外也被選作小百岳,自然是展望相當的不錯,值得喜愛攀爬郊山的旅人一行。我們在此稍作休息後,便原路下山取車,倘若有兩台車,我倒蠻想走走四號步道,據說有另一番不同的景致,只是這趟沒走成,不曉得下一次還有沒有膽量,嘗試這個令我腳底痠痛許久的圓木長城棧道?
*內政部增設之一等三角點(右),以及一顆二等三角點原點。
*頭嵙山山頂景致,這是往新社河階看的方向。
*三人在山頂合影。
*回程繼續走這個累死人的圓木長城棧道。
一、參考資料
1.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整合查詢系統
2.楊貴三、沈淑敏,2010,台灣全志土地志地形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4.09.08造訪
2015.04.05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