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野地旅0710:探索土牛溝[桃園大溪、平鎮、八德]

  *這個毫不起眼的小凹溝,居然是羊稠仔段土牛溝的遺存。

  藉著一次大溪高中社會領域的研習,邀請了已退休的吳進喜老師帶領大家尋找土牛溝遺跡之便,我也自己開了順風車一同亂入這個研習。早在大一的時候,吳進喜老師就帶著我們看過了土牛溝(野地旅0002土牛溝),這個看起來毫不起眼,且位置相當偏僻的土溝,居然有如此大的時代意義,深深感到震撼,大概也開啟了我喜歡到處亂跑,尤其是往些現在的窮鄉僻壤跑的習慣吧。隨後又有幾次自己找到當年去的草湳土牛溝(楊梅永平工商後方的河階崖上,野地旅0102再到土牛溝),發思古之幽情,順便餵餵蚊子。

  一早在大溪高中集合後,跟著老師的車,我們先前往鶯歌與八德交界處的羊稠仔,看一段已經快要完全湮滅的土牛溝。此處鄰近桃園市八德區大安公墓,也正巧在桃園市與新北市的交界上,大安公墓的東南側是桃園台地的高位河階階崖,土牛溝的位置就大概在崖的頂部。公墓旁一處砂石場的入口,有個不曉得跨越什麼東西的小橋,其實跨越的正是土牛溝本尊,如今這裡的土牛溝已被填平,只能遙想。還好公墓的另一頭,老師帶著我們跨越了一個看起來是蒐集廢棄床墊的回收場,場內還能夠微微的見到凹下的小溝,不過原本土牛溝寬一丈二(約4公尺)的規模,已經被填小了許多。

  *羊稠仔段的土牛溝,此時我們正站在跨越土牛溝的小橋上講解。

  *羊稠仔段土牛溝,橋下早已看不出溝的形狀。

  *越過床墊回收場,這裡還有殘存的羊稠仔段土牛溝遺跡。

  *大家分立於溝內溝外,一種漢番對峙的感受。照片中左邊是界外番地,右邊是界內。

  第二站,前往平鎮區的太平西路一帶,看看已經消失,但還殘存一些帶狀土地利用痕跡或邊界,可以間接遙想土牛溝曾經存在的跡象。據老師說,多年前他在這附近還有看到一些溝的模樣,現在已經是完全沒有了,看著老師指著道路、削一半的小斜坡、田埂、透天社區......,講著哪裡是土牛溝,我們一群人可是傻眼又傻眼了一次,要能確認這裡是土牛溝,除了時運夠好還看過殘跡外,真的是很難判斷。

  *太平西路旁的小巷弄,這條巷弄就是土牛溝遺址,因為邊界的公有地性質,所以帶狀紋理可以保存到今日。

  *沿著前一張照片的小路,跨越新街溪後就會來到一片紅土地,照片中大家身後的小土坡,據說就大約是十數年前土牛溝殘跡的位置。

  *再繼續向西北,跨越石門大圳,對面的透天社區左邊邊界,就是土牛溝所經之地。

  *走在透天社區旁,土牛溝遺址,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

  *接著土牛溝沿著竹林右側邊界,最後接到照片中建築物左邊與電線桿之間的位置。

  *在土牛溝附近出現一間古樸小巧的土地公廟「仁壽宮」。

  *這條路大約就是土牛溝的位置。

  *土牛溝約為左邊道路附近的位置,照片中的透天社區與道路間的空地,曾有一個大土堆,就是「土牛」遺址所在,據說老師也看過土牛本身,但近年來都已經整地消失,目前已沒有任何土牛存在。

  走完這段讓我們全憑想像的土牛溝後,開車前往大溪埔頂一帶,將車停在仁和路一段與員林路一段路口附近,此處有個軍營,和員林路之間有一個帶狀的菜園地,老師說這個地方就是土牛溝的遺址,在菜園中間還看得到一些「溝」的模樣。其實這段在大三那年曾經來過,只是當時聽陳國川老師講解,沒有聽得很仔細,一直以為旁邊的員樹林分渠是土牛溝,原來是一旁接近平行的不起眼小溝才是。這段土牛溝不知道能保留多久,因為「溝」的形狀使得它會積水,對於菜園來講取水方便,但地就小了,可以看到這段菜園有的把地給整平了,有的則較完整的保留溝形。

  *仁和路一段23巷是個無尾死路,但這一小段也是土牛溝的遺址。

  *菜園裡面可以看到陸軍土地界樁。

  *沿著軍營圍牆旁,可看到菜園中有條凹下的小溝,就是土牛溝殘跡了。

  *請一位比例尺站進去土牛溝中,可看到照片左側菜園已有整地,溝的兩旁高度不一。

  *部分積水的土牛溝。

  *土牛溝繼續沿著陸軍軍營的圍牆延伸。

  *菜園的盡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條溝。

  *繼續延伸,慈光街61巷(照片左邊)靠近房屋處也是土牛溝的位置,現在只能看到成排的水溝人孔蓋;照片右邊則是員樹林分渠,兩者非常接近。

  一個上午的研習,大概就跑這三個點位,不過能重溫大學時跟著老師到處跑,而且盡是去看一些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去的地方,覺得還是相當開心。不過就在聊天過程中,得知在高速公路大溪交流道附近有一個沒沒無聞的「土牛溝公園」,就連老師也不知道,問清楚了地點後,就決定自己開車前往一探。土牛溝公園在茄苳溪畔,只有一個寫著「土牛溝花樹憩站」的公園名稱矮牆,其餘什麼也沒有,就先隨便在附近拍了些照片,回家再比對衛星影像,試圖把這天跑過的土牛溝連起來。

  *土牛溝公園,緊鄰大溪交流道,或許因為興建高速公路整地的關係,附近似乎沒什麼土牛溝的殘跡。

  *茄苳溪,挺臭的!

  回到家中之後,試圖把土牛溝連起來,不過羊稠仔段土牛溝與埔頂段之間,經過太多軍營,所以很難連結,不過土牛溝所在地多為公有地,所以開發成軍營似乎也不太意外。另外,儘管在一些清代古地圖中,是能夠把土牛溝以一條「紅線」畫出來,但實際上土牛溝的開挖是一段段挖,而非完整的連線,所以並不確定這些土牛溝是否都能相連。利用Google的衛星影像,似乎可以找到一些在地表上的帶狀土地利用,將之相連,和老師在網路上討論後,老師認為我大致上找的應該沒錯,只不過在土牛溝公園以西,到太平西路之間的那一段,轉折比較生硬,不太像清代漢番地界的模樣。

  *土牛溝位置圖,紅線為推測位置,黃線為確定位置,黃色星號為本文造訪點位。

  最後,當然是要去目前保存最好的一段土牛溝看看,也就是位於草湳陂附近河階崖上的楊梅段土牛溝,此段土牛溝的位置位於永平工商後方,目前入口處還有幾戶人家住在磚房中,已被桃園市政府列為文化景觀。此處土牛溝就真的能感受到寬達一丈二以上,向下挖深的「溝」形,我已經來過這裡許多次,每次來這邊,除了回想第一次見到土牛溝的震撼和滿腹的疑惑外,隨著自己對歷史地理的熟悉程度越來越高,每次也都會開始設想土牛溝真正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永平工商後方的幾間磚屋,從左側水塔處有小徑通往土牛溝。

  *土牛溝一景,現在都被叢林覆蓋了。

  *看到向下挖深的土牛溝了嗎?

  吳進喜老師特別提醒我們,儘管土牛溝或土牛紅線的身分,是清代隔絕漢人與平埔族的「漢番邊界」,但事實上,這樣一條溝根本擋不住需要大量土地的移民漢人,這條溝也沒什麼防禦作用,至於土牛,更是堆在界外的大土堆而已,並不是像萬里長城一樣築牆,所以隔絕效果非常有限。

  那土牛溝的用途到底是什麼呢?實際上這條溝,是用來分別漢番地權,假設漢人越界開墾,出現爭議的時候,官府就可依照土牛溝的位置進行裁判,在這條番界之外的土地進行開墾,相當於在清帝國的統治區外,住在外頭的原住民們,是不需依照大清律例繳納賦稅、服勞役的。另一方面,漢人是被禁止在界外開墾的,儘管土牛溝的隔絕效果很差,但因為它的「國界」性質,官府在裁判界外原漢爭議的時候,通常都會是原住民方較為得利,漢人開墾界外土地,必須繳納番租,隨著時光流逝,界外土地才慢慢成為漢人墾地,與界內平埔族故地被漢人快速的以巧取豪奪的方式取得,兩者不盡相同。

  吳進喜老師曾寫過土牛溝相關的介紹文章,我在這邊就不多贅述了,請大家自行參閱後方的延伸閱讀。這次的土牛溝探索之旅就到此告一段落,不過有機會的話,我會繼續順著老師的步伐,繼續往新竹湖口的方向探索的!


一、延伸閱讀


2015.12.21造訪
2016.04.14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