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愛玩地圖:地府陰公廟?從都市發展角度說故事

  地府陰公廟就推論而言,應該是屬於有應公或水流公等陰廟,非正神。其中古亭捷運站出口旁那間,有明確的六合彩時期的紀錄,巷子裡那間雖然沒有,但我個人猜想去訪問一下附近的老居民,或者旁邊台電核火工處的資深人員應該會有一些口述紀錄可以挖掘。

古亭捷運站出口旁的地府陰公廟。右側小巷子為同安街。

台電核火工處後方的地府陰公廟。位在羅斯福路二段35巷與潮州街60巷交叉口。


  我個人站在台北「都市發展」的脈絡來看。這兩間地府陰公廟,既然是陰廟性質,在漢人社會中就極少會出現在市區裡,從中南部的村落來看,有應公、水流公、萬善爺、萬應公、樹王公等,大多具備聚落邊界的性質,一方面不讓祂們聚集在人境,另一方面也是隔絕或管理鬼境的方式。在西南部閩南籍為主聚落中,正神所派出的天兵天將會以「外五營」的形式把守聚落邊緣重要交通位置,有應公等則同樣在聚落外緣,但比較不是重要位置的地方。在南客聚落中,伯公壇、敬字亭等同樣有這樣的效力。

  從幾張歷史地圖,可以看出地府陰公廟在1920年代以前,基本上可算是台北市區的南界(所謂台北市區是以府城為中心發展出來的市街,不是大稻埕、大龍峒和艋舺的市街)。這個南界,我暫時用一條不知名的灌溉渠道當邊界,渠道的源頭來自新店溪右岸的一條分流,該分流約在牯嶺街95巷(可見都市微地形變化)往三元街延伸。

  從這個角度可推論地府陰公廟早期,應該同樣具備農業聚落邊緣「隔絕、管理鬼境」的思維。而從1910左右的地圖約略可看到兩間地府陰公廟都在小渠道的交會點,通常灌溉水代表農業資材進入人境的路徑,在這裡要隔絕鬼魂進入人境,也是挺符合常理的(至於有沒有在渠道遇到水流公、牌位、屍體等地方鄉野傳說常見的神靈替代物,則很難說)。

  下圖是1907年台北市區改正圖(計畫),各不同顏色的線段代表我上述的小渠道,可見兩間廟(兩個點)都在渠道分岔的位置。流向推測應該是由南向北進入台北府城南郊。這兩條小巷子所成的都市紋理仍在,約略等於台電核火工處羅斯福路二段35巷、潮州街60巷、和平東路一段11巷、古亭捷運站出口旁最狹窄的那段同安街。

1907年台北市市街改正圖。

1916台北市街圖。該界線(略有套疊誤差)東南側基本上仍以水田為主。

1920年代末期,台北高等學校的規劃,或許可視為整個台北市向東南擴張超過地府陰公廟的時間斷代點。(圖為1930台北市街圖)

看整個台北城市從南門向東南發展的趨勢,地府陰公廟某個時期(個人推算應至少是19世紀末-1920年代中葉)或可算是市區南郊的發展邊界。值得注意的是,橘色那間地府陰公廟約坐北朝南,紅色那間約坐西朝東,都是背向聚落、面向田野的形式,與西南部平原地區陰廟設置的習慣大致相符。(1930台北市街圖)

套疊google map,大概可以指出現在這邊幾條小巷子,追究其地目應該都是水利地(渠道),並以加蓋巷弄的形式留存於都市地景中。


敬請討論。


圖資來源: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原文發表於個人臉書網誌(20200709)。

1 則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