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野地旅0321:陳氏鑑湖堂與宜蘭南機場遺跡[宜蘭市]


  *陳家松園的落羽松,氣生根長得很有幹勁。

  民國一百年的第二天,行程變來變去,原本想去探訪蘇澳的金刀比羅社,並且登蘇澳砲台山,但因故又取消,經過多次思考,終於決定要去探訪宜蘭南機場遺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宜蘭曾經有飛機起降,更別說知道宜蘭曾經有過三個機場了,這次會選定南機場遺址,主要是因為殘留的建築體較多;然而,南機場最為大眾所津津樂道的「機場跑道」已經施工多時,即將轉變成為清華大學宜蘭校區的一部份了。心中不抱著能看到跑道的希望,這次的目標則選定附近的眾多機堡(掩體)、風向帶建築遺址、八角塔台與疑似失落的V形停機圍籬。

  探訪宜蘭南機場遺址,最重要的資訊便是美軍1945年為了轟炸台灣所繪製的地圖;大戰末期,日本國力衰弱,美軍偵察機飛過台灣上空也無力阻截,因此在1944到1945年間繪製了全台灣二十六處轟炸用地圖,地表景物的配置等繪製的相當精準(雖然有時建築物的功能會搞錯,例如學校被懷疑是軍營),完整保留了日治末年,台灣城市的空間配置。宜蘭市也在轟炸範圍之列,尤其是位在宜蘭市南方的南機場,更是整個描繪的一清二楚。依靠這張地圖,與現在的地圖互相疊圖比對,我們可以得到上述要找的遺跡位置。當然,南機場這片平坦的土地並不是原本就空空的在這邊等日軍進駐,而是在宜蘭市南部徵收了大片的農田、房舍後才興建起的,而當時只有一戶人家例外,也就是在地仕紳陳家的產業,以及為了地方興學而建的登瀛書院。今日探訪機場之前,就先來看看在蓋機場前,倖存下來的陳氏鑑湖堂與登瀛書院。


  *繪製於1898至1904年的台灣堡圖,為日治前期,此時宜蘭主要聚落南方仍有零星房舍、聚落與大片農田分布。


  *1945美軍所繪製的宜蘭市地圖,南機場位置在宜蘭市的正南方,陳氏鑑湖堂附近則是保留下來僅存的民居。

  陳氏鑑湖堂,其祖為忠順王派陳姓,來自福建漳浦;其祖因清朝初年的海禁政策,導致謀生困難,舉家遷移至台灣,原居於苗栗一帶,道光初年因械鬥的關係而遷居宜蘭,並在多年的拓墾之後累積財富,至道光中期已累積一定財富,遂於道光末年開始於雙溪一帶經營商號,財富積累更為快速。咸豐三年,吳瑳之亂起,陳家主事陳宣梓奉命剿亂有功,於亂事平定後賜五品衣冠,誥贈承德郎,成為宜蘭地區世家大族。隨後陳宣梓與其弟合力開墾今日宜蘭擺厘一帶,並興建祠堂、宅院,為今日鑑湖堂之始;陳家在功名上可說是文武雙全,但又因陳宣梓好武,因而武科較為出色,今日在鑑湖堂前仍能見到鍛鍊臂力所使用的「旂勇石」,並於鑑湖堂南側興建土牆茅簷作為書院,院外則為跑馬場、馬廄。

  清同治二年(1863),陳掄元將書院改建為磚牆瓦頂,名登瀛書院,又稱瓦學,文武兩科均聘請專人教授,成為當地學風鼎盛的源頭,並有「無陳不開科」的俗諺流傳。後來馬廄因火災而消失,隨著日本統治台灣,也不再有武科,因此陳家武風至此沒落,但登瀛書院至今仍具有教育功能。除了建築外,陳氏鑑湖堂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堂前那廣大的水生植物園區,以及相當具有歷史的陳家松園,都相當值得一遊。


  *陳氏鑑湖堂。


  *鑑湖堂旁老厝的銃孔,內寬外窄便於防禦。


  *鑑湖堂,為陳氏宗廟,由前監察委員陳嵐峰號召整建。


  *陳氏列祖列宗,上頭鑑湖堂匾額為光緒年間所留下。


  *光緒年間的武魁恩科。


  *左為開墾擺厘地區的地契;右為躺在鑑湖堂前的旂勇石。


  *登瀛書院一景。


  *登瀛書院入口。

 
  *登瀛書院,至今內部仍有教育功能。

  比起建築,我對陳家人所栽種的這些植物,以及被吸引來的鳥類更有興趣。首先有兩種植物一定要看,第一個自然就是最著名的落羽松了,另外一個則是風箱樹。落雨松園的出現,是民國三十六年時,陳家人自員山忠烈祠旁所發現的幼苗,隨後就種在陳家大厝前的空地,落羽松原本生長在美洲的沼澤地,又被稱為美國水松,由於沼澤地土壤潮濕缺乏氧氣,因此會形成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剛好在陳家松園這裡,土壤也相當的潮濕(一旁都是水田),因此呼吸根長得十分旺盛,正值冬季,落羽松葉子是落得差不多了,由於葉片像是羽毛一樣的對生,落下時就像羽毛飄落,頗有詩意。

  風箱樹與落羽松一樣,生長在低濕沼澤地帶,早期是重要的護堤植物,穩定土堤防止崩塌和侵蝕,同時也是昆蟲的食草和蜜源,也庇護溝渠裡魚和兩生類,因為近年來的溪流、田間溝渠的水泥化,遭到大量砍除,因此植株數量急遽銳減;從前的台北盆地相當的多,但也隨著都市的開發而幾乎消失殆盡,在鑑湖堂前與陳家大厝、松園旁邊栽種了幾株風箱樹,也值得一看;此外,利用鑑湖堂半月池與周遭農田,陳家栽種了不少宜蘭大學自雙連埤搶救下來的水生植物,約有百來種,良好的生態同時也吸引來了大量鳥類(以涉禽為主),我們這天看到的有黃鶺鴒、紅冠水雞、各種鷺鷥等等。


  *陳家松園,落羽松。


  *落羽松的呼吸根,大家還是要盡量避免踏入圍欄內,受到踩踏的呼吸根生長會受到阻礙。


  *風箱樹,葉子長得有點像芭樂。


  *半月池,一旁種了些水生植物。

  看過了陳氏鑑湖堂與附近的生態之後,我們往南,前往進士一號、二號機堡,展開本次的宜蘭南機場遺址調查。根據出發前的疊圖分析,我先鎖定了Google地球上可以看到疑似機堡位置與地圖上機堡位置重合的點位,最後找到除了進士里的兩個機堡外,應該還有另外八個機堡;進士里的兩個機堡因為社區營造以及被指定為古蹟,因此保存完好,其中一號機堡似乎還充作教會用途,但今日看起來應該是沒有教會實質功能,二號機堡周遭則在景觀美化工程整建中,但可以清楚看到機堡內部。兩個機堡都曾經被國軍將出入口砌牆當作住居或倉庫使用。


  *在經建版地形圖上看各類遺跡位置(註:南機場跑道東側道路線型已改)。


  *北島地圖上的南機場遺跡分布圖(註:南機場跑道東側道路線型已改)。


  *進士一號機堡。


  *進士二號機堡。

  參觀完了最容易找尋的兩個機堡之後,繼續前往跑道底端西側尋找比較密集的機堡群,只是沒想到居然有軍人站哨,位於該處的七個機堡僅有一個位在軍區之外。早年為了避免轟炸,機堡上方都會種植大量的植物,如今這些植物在空拍照片上,看起來就是一叢一叢的,也不曉得底下機堡狀態如何。我們唯一能接近的這個軍區外的機堡,已經是殘破不堪,僅剩下一面磚牆了。

  順著與機場跑道平行,往運動公園的小路上,又遠遠的看到了一個位在軍區內的機堡,看上去好像保存得還算完整;儘管如此,軍區內的六個機堡只有找到兩個,剩下五個未尋獲。續往運動公園方向前進,不久就可以看到清大宜蘭校區的工程圍籬中有個八角形雙層建築,一樣只能遠遠看,這就是當年南機場的塔台。


  *僅餘殘牆的機堡。


  *機堡殘牆近照。


  *遙望軍營內的機堡,另外還有五個機堡未尋獲。


  *南機場八角塔台,在工地內,據說是建在一個小土丘上。


  *1945年的美軍轟炸地圖,下方有五個未尋獲的機堡。

  找到塔台後,我們換一個方向驅車往跑道南方尋找風向帶;在尋找風向帶的過程中,先找到了位於機場最南側的機堡,在樹叢之下保存得還算完好,牆上仍有軍方編號與軍方公告,內部似乎是做倉庫使用。繞了這個機堡一圈,發現一旁工地鐵皮似乎有個小漏洞,便探頭看看跑道現狀,不過施工了這麼久,整個舊跑道都已經被刨除了,所以跑道遺跡是完全不見,以後據說會設計成為一個條狀公園,把跑道所形成的都市紋理保留下來。


  *南側機堡,田中的一叢樹。


  *機堡上還有軍方編號。


  *南機場跑道遺址現在的施工狀況,基本上跑道已經不復見了。

  距離南側機堡不遠,先會看到一個小型的壘石碉堡,接著一旁就是磚造的風向帶建築。每個機場都會因為要測量風向,而設立風向帶,宜蘭南機場的風向帶是間磚造的方形構造物,磚牆很厚,每邊各開數個方窗,頂部覆土呈倒梯形狀以收欺敵之效,最頂端有根木樁,是綁風向帶用的。風向帶旁邊的小碉堡,已經被堵塞住,應該也是沒有任何功能了。


  *風向帶建築,上方的木樁雖然歪歪斜斜的,但還是可以想像一下上面綁了風向帶的樣子。


  *很厚的磚牆,應與防禦有關。


  *一旁的壘石小碉堡,入口在左側已經堵死。


  *碉堡另一面用卵石疊起的模樣。

  看到了包含進士里在內的五個機堡(或殘跡)、塔台與風向帶後,剩下V形圍籬要找了,V形圍籬的功能與機堡類似,都是停放戰鬥機;根據美軍轟炸地圖與現在Google地球的航空照片比對,幾乎所有的V形圍籬已經無跡可尋,不過我一心想看看這些V形圍籬所在的位置,是否有什麼共通點,例如都改建房子,或者因為是軍用地而呈現空地之類的狀況,當然,結果是完全比對不出來,有的重新變成了農田,有的則消失在現在的都市紋理中,總之V形圍籬似乎徹底消失了。

  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南機場西北側約兩公里處,金山東路(宜16線)的一個微右彎的北側,有個菜園的位置、形狀與其中一個V形圍籬大致相符!其實金山東路就是當年宜蘭南機場的飛機運輸道路,當時在宜蘭的三個機場附近,都有相當多的飛機運輸道路,為了節省油料,因此是運用人力,將這些戰鬥機推送至附近的V形圍籬和機堡。我們順著地圖找到了這片菜園,只能說如果出門前沒有看航空照片,根本就找不到!這片外型與V形圍籬幾乎相同的菜園,其V形外圍只是個稍稍凸起於一旁水田的小土堤,不知原來的V形圍籬長什麼樣子。


  *可以看到左邊菜園呈現一個心形的上半部模樣,右邊則是較低窪的水田,一般來講為了收成方便,水田不會弄成這種形狀的!


  *與V形圍籬上半部合照,大致可以看出大小規模。


  *從美軍轟炸地圖上截下來的V形圍籬,這條微彎的就是當年的飛機運輸道路,現在的金山東路;其實我覺得比較像心形。


  *現在這個菜園的模樣,看起來基部好像因為水田種植的關係修過了,但是上半部還能看出當年V形圍籬頂部心形的模樣。(截自Google地球)

  宜蘭南機場的遺跡探詢就在這個V形圍籬告一段落。在一個早已沒有飛機起降的地方,找尋以前飛機起降的遺跡,非常的有趣,而這些遺跡則標示著一個年代的沒落,原本此處是漢人務農所在,日治末期徵作為軍機場使用後,地景大幅改變,有趣的是,建設南機場是為了讓「神風特攻隊」起飛,拯救大日本帝國,但日本仍舊是戰敗了,戰敗後,大日本帝國撤出了這片軍用地,民國政府接收後,在公地放領政策下,這片土地重新回到了農民的手中,大部分的遺跡,也就在水稻、蘿蔔和蔥的夾攻下,再度變回早年漢人所熟悉的那片土地,而陳氏鑑湖堂更在生態保育上,賦予了這一大片土地,一種新生的意義;雖然不再會有飛機起降(尤其改建清大宜蘭校區的公園後,連模型飛機也不能起降了),但現在起降的是鷺鷥、紅冠水雞、黃鶺鴒等啾啾鳥鳴,似乎比轟轟烈烈的神風特攻隊,來得平易近人多了。



一、參考資料
1.宜蘭縣擺厘陳家-鑑湖堂文化協會
2.落羽松
3.風箱樹
4.G-contents@NDHU-即將消失的宜蘭南機場~飛行場週邊軍事地景的考察
5.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城市地圖(1944-1945):中研院GIS編製


2011.01.02造訪
2011.01.11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