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野地旅0354:烏石鼻火山地形[台東長濱]


  *火山頸和偉珊頸。

  烏石鼻,一個很容易被旅人們錯過的地方,幾次經過台東海岸,對烏石鼻是完全沒有印象,連經過的時候長什麼樣子都不曉得,只從地圖上知道是一個凸出海岸線的岬角。趁著這次自由行,決定要來烏石鼻一探,出發前發現此處有都巒山層的安山岩質柱狀節理,更增添了我的興致。柱狀節理對一般人而言,會直接聯想到澎湖的柱狀玄武岩(野地旅0096澎湖考察三野地旅0097澎湖考察四),那麼安山岩質的柱狀節理有何不同呢?


  *烏石鼻附近地形圖。

  要去烏石鼻,走海岸公路,或從縱谷中的玉里轉玉長公路,到一處叫做「膽曼」的阿美族部落附近。膽曼,阿美族語的意思就是「黑色的石頭」,烏石鼻也因此得名。要前往烏石鼻,若是開車,最好別進到膽曼部落,部落裡面的路相當小,且沒什麼地方可以停車,因此還是在膽曼部落北緣,通往膽曼漁港以及安檢所的路,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其實這條路也不大,但因為烏石鼻的遊客不多,因此還算好停車。

  膽曼漁港說是個漁港,不如說只是個小小的海灣旁用水泥搭起來的一小塊泊岸處,許多舢舨都停在海灣之中,相較於台灣其他地方的漁港,膽曼這裡可以說是相當的樸實與可愛。漁港沒多做停留,從安檢所旁可通往烏石鼻的北緣,很快的,就會看到地上岩石由黃轉黑,岬頭上有一涼亭建在高處,因為時間已過午但我們還沒吃午餐,所以只想快快看一下所謂的柱狀節理,便選擇到高點去觀看。


  *烏石鼻北側的海灣。


  *膽曼漁港的船都在海灣中,沒注意在幹麻。


  *漁港旁的奇特地形,已經啟人疑竇。

  登上了涼亭之後,可以看到整個烏石鼻南側的地形,整片黑色的岩石,不知是不是被海水侵蝕成濱台地形,大致平坦,但偶爾有幾處高起。往下看,有幾個地方可以看到六角柱狀節理的斷面,但不甚清楚。從涼亭一旁繼續爬上小丘最頂部,便可以看到烏石鼻北側海邊的另一個小丘,就有很清楚的柱狀節理出現了。


  *從小丘上涼亭看烏石鼻南側,似乎是大片濱台地形。


  *濱台地形上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六角柱狀節理的橫斷面。


  *烏石鼻北側海邊的小丘。


  *小丘側邊就可以看到柱狀節理的側面。

  根據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等人在2006年的研究中,認為烏石鼻是屬於都巒山層的火山凝灰岩以及部份的安山岩質火成岩,與三仙台(野地旅0353三仙台)一樣同為傾瀉岩塊,是從大陸斜坡上掉下來的;但是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莊文星於2009年發表在該館館訊上的文章,則認為烏石鼻是傾瀉岩塊的證據不足,從其規模和板狀岩石上下面氣孔的構造判斷,烏石鼻應該是侵入岩層中的岩漿所構成的岩席構造,而侵入的途徑,則可能是條平移斷層。莊文星的說法,似乎比較吻合我對呂宋火山島弧碰撞台灣本島的想像,但誰對誰錯,我無法判斷。

  莊文星的研究中,尚對為何柱狀節理會彎曲有描述,在此不多解釋,可以參考下面的連結。


  *小丘上的涼亭,再往上爬有較好的展望。


  *真的是烏石。


  *烏石鼻北側海灣,感覺純淨無汙染。

  我們沒有繼續往烏石鼻的其他地方前進,便趕緊去其他地方覓食。話說回來,要看柱狀節理,澎湖確實是比較精彩,但是在花蓮、台東沿海也有不少柱狀節理,雖然可能壯觀程度不及澎湖,但每個地方,其實都代表台灣東部生成的一段小故事。故事雖小,可是很值得大家來認識。此外,膽曼附近的步調十分的閒適,空拍專家陳敏明曾經在直升機上讚嘆這個純樸的小漁港(當時還未水泥化),也值得大家放慢腳步,呼吸慢活的空氣。


一、參考資料
1.陳文山、方中權、劉力豪、楊小青、顏一勤、黃能偉、楊志成、陳勇全、龔慧敏、賴慈華、費立沅(2006),〈台灣地區上新世至全新世的沈積同時變形構造-地震岩的沈積環境〉,《西太平洋地質科學》,第6卷,pp.191-220。
2.莊文星(2009),〈臺灣東部海岸山脈火山岩火山頸柱狀節理地景登錄〉,《館訊》,第256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1.04.03造訪
2011.05.05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