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

野地旅0509:天后宮、昌黎祠與內埔老街[屏東內埔]


  *內埔天后宮(左)與全台唯一的昌黎祠(右)。

  離開新北勢庄(野地旅0508新北勢客家庄),便依約前往郡軒學妹外公家所在的內埔老街。來到內埔,自然不能錯過全台唯一的「昌黎祠」,祠旁的內埔天后宮亦是歷史悠久的廟宇,更是客家六堆的重要地點之一,是後堆的中心,也曾經是六堆決策的地點。車子停妥之後,一行人先參觀天后宮與昌黎祠,隨後再前往郡軒外公家,探訪內埔老街為數眾多的客家夥房。


  *內埔老街遊覽地圖。

  天后宮與昌黎祠,並列於路旁,相當顯眼。內埔天后宮又稱為六堆天后宮,是客家六堆區域中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由鍾麟江倡建於嘉慶八年(1803),時值海盜蔡牽為禍最劇之時,供奉媽祖有穩定人心的效果。嘉慶十一年(1806)蔡牽亂平,時任六堆大總理的賴熊飛和副總理的鍾麟江均賞賜五品頂戴花翎,賴熊飛死後,鍾麟江繼任為六堆大總理,成為六堆早期的核心人物;後來,也曾作為六堆團練組織開會、誓師的場所(但大多在忠義亭)。今日廟中仍有許多古匾、石柱等,形貌大抵是咸豐年間整修後的結果。

  一旁的昌黎祠同樣建於嘉慶八年,昌黎,即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名篇如〈師說〉、〈諫迎佛骨表〉等台灣學生所熟知的文章,由於曾被貶至潮州任刺史,因此又有著「嶺南師表」的稱呼。六堆的客家人有不少便來自於潮州,因此便在主要信仰中心旁,也建造了象徵儒家道統的昌黎祠,作為客家人遵循漢統的表徵。至今仍有許多學子,會將准考證拿到昌黎祠內,祈求考運亨通。昌黎祠最特殊的地方,是其沿襲潮州原鄉昌黎祠的建築形式,與一旁天后宮的宮廟形式可說大不相同,最明顯的是正門立面為牌樓形式,而不是三川殿的形式,且正身僅一進,沒有天井,這種模樣,反倒是像去年在香港所見(參見野地旅0383大澳聚落)。除此之外,昌黎祠入口旁牆壁上鑲嵌著一塊「復刻版」的「封禁古令埔」碑,此碑為清朝官方所立,一方於內埔天后宮,另一方則立於古令埔,於今日內埔老埤村五穀宮前(野地旅0235古令埔),由於之前已經介紹過,這邊就不再贅述。昌黎祠於民國六十二年結構重修,因而失去國家三級古蹟的地位,但仍無損於昌黎祠在台灣的獨特性。


  *內埔天后宮內,匾額眾多。


  *天后宮內奇特的三足香爐(左);有大正十四年(1925)的對聯(右)。


  *昌黎祠內的韓愈神像。


  *成串的准考證。


  *復刻版的封禁古令埔碑。

  離開天后宮與昌黎祠,我們步行前往內埔老街。老街以陽濟路及其周邊為主要範圍,現在還留存有一些客家夥房,其中不乏建築精美、典雅者。首先是見到名為「文才居」的一間磚屋,似乎已有改建或拆除部份。陽濟路一如傳統漢人聚落的通道,既彎曲又狹窄,除了在信仰上可「擋鬼」外,在遭敵人侵襲時,也有利於巷戰的進行。不過後堆內埔這個地方看起來並未被戰火波及,不久,步雲居和香谷居兩間美麗的夥房便夾道歡迎我們的到來。不遠處,郡軒已經看到了外公家的人,迫不及待的跑了過去。

  步雲居與香谷居均為民國三十八年時,由同一位匠師所監造,因此洗石子覆蓋的外牆基礎、白色泥灰的牆面、略帶歐風的線條以及紅瓦頂,看起來都如出一轍。步雲居堂號為京兆堂,姓黎;香谷居則是穎川堂,姓鍾。我還在為兩間夥房拍照,郡軒的家人已經出來招呼了,要我們先去他們所經營的麵店吃中餐,時序也接近中午,感謝郡軒家人的招待,吃了碗客家米苔目,搭配他們用九層塔製作的獨門醬料沾小菜入喉,相當開胃。越來越接近正午,生意相當好,還有不少人是專程來的;麵店後面,便是郡軒的外公家,是一間古色古香的三合院式客家夥房「劉家文魁」。該戶先祖劉超文曾以販賣香蕉致富,建立劉家文魁夥房以及前面所看到的文才居,且因劉超文為清朝舉人李向榮(曾於抗日時擔任六堆大總理)之女婿,因此以文魁二字取代堂號「彭城」。


  *文才居。


  *步雲居。


  *香谷居。


  *劉家文魁。


  *文魁取代堂號,劉姓堂號原應為彭城。


  *郡軒外公家的麵店,劉家文魁就在店後。


  *相當好吃的米苔目,肉燥加上滾的很爛的豌豆,很清爽的口味,與一般客家菜的油不盡相同。

  吃飽喝足,便由郡軒充作地陪,在內埔老街多晃幾圈。在劉家文魁的對面,有一間賣酒釀湯圓的「源順」商號,進入店內,徵得店主人同意,一位阿婆很開心的帶我們到後面看這間曾作為釀酒之地的「二樓洋房」。續往一旁的東望巷走,不久就會看到古色古香的「東望樓」,建築體座西朝東,東望之名即「東望大武山」之意,有街屋的樣子,又有客家夥房的影子,還有如昌黎祠般獨特的門面,是相當特殊的一棟建築。

  從東望樓前有一條小巷,鑽進去便可通往內埔米廠,濃濃的米香散播在空氣中。米廠前有一間伯公廟,還有一間很小的鐵皮廟宇,裡頭供奉著第一次看到的「天燈尊神」,據傳以前客家人認為生番猛如虎,而天燈尊神有抵禦虎患的能力,因此在麟洛等地便設有天燈神壇。續往東行,便會來到內埔的三山國王廟,廟公很熱心的發糖果給我們吃,也想留我們下來泡茶,不過我們還想多逛逛,就婉謝了廟公的好意!


  *源順商號後方的兩樓洋房,保存完整。


  *洋房一樓的圓拱。


  *二樓的欄杆,除了最兩邊跟中間是原物外,其他六根是日本時代末期加上去的,原為鐵條,後被徵用熔去做武器了。


  *東望巷路旁的一間夥房入口。


  *彭城堂夥房,是內埔眾多夥房之一。


  *東望樓,是非常獨特的建築,有點像街屋,又有點像夥房,還帶一點潮州原鄉的樣子。


  *東望樓附近有個福德界碑,意義不詳。


  *內埔米廠。


  *內埔米廠前的伯公廟。


  *內埔米廠前的天燈神壇。


  *天燈神壇內供奉著天燈尊神香位。


  *三山國王廟,廟前各有金亭、字亭一個。

  離開三山國王廟後,稍微往北繞,前往石頭伯公,途經一處古井以及復舊的豬寮、糞坑,當然現在裡面沒有糞囉。離開石頭伯公後,郡軒再帶我們到天后宮的西側,靠近小溪處,找尋內埔最大的宗祠-鍾氏家廟,現在鍾氏家廟正在改建,無法得見內部。家廟不遠處的河邊,另有一處樹頭伯公,是標準的墓塚型。


  *內埔的街上還有這種廣播器,好像要找張君雅小妹妹。


  *古井藏身在眾多夥房之中。


  *社區營造出現了恐龍!


  *據說是糞坑。


  *石頭伯公。


  *鍾氏家廟。


  *樹頭伯公。

  在內埔街上這樣晃了一圈,接下來就是本次行程的重頭戲。郡軒家人替我們邀請到了神秘導覽員,待他午睡醒後,就可以前往林聖欽老師所推薦的好地方,請大家拭目以待。


◎提醒:內埔絕大多數的夥房都仍有人居,若欲參觀請徵得居民同意,否則你雖無惡意,但他人仍會覺得你擅闖民宅。請大家多多體諒居住其內的人們,互相尊重唷!


一、參考資料
1.台灣文獻館電子報-鍾麟江與內埔天后宮之興築
2.屏東內埔昌黎祠(韓愈廟)
3.步雲居
4.利天龍,〈屏東平原客屬聚落的發展:以長興火燒庄為例〉


2012.12.15造訪
2013.01.12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