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
野地旅0591:員集路田中老街[彰化田中]
*位於彰化的田中老街一景。
來到田中其實是計畫之外的,原本只是經過而已,胡亂開就進入了田中鎮區,突然被幾間華麗的仿巴洛克式建築立面所吸引,反正也時值中午,就把車子開到大馬路上,再回頭過來看看這些美麗的街屋。這一走,才發現平時低調的田中,原來擁有一條許多地方都比不上的-活的老街!
*田中老街位置圖,街屋保存最佳的是員集路二段,復興路至中洲路一段之間,中州路一段往田中火車站的方向也有部分街屋保留,但密集度不如員集路二段。
田中舊名田中央,位於濁水溪沖積扇北側,引濁水溪水灌溉農田,故而得名。田中聚落的主廟為員集路上的乾德宮,乾德宮原為悅興街(又做粵興街,約今日田中鎮、北斗鎮之間),受到濁水溪分流東螺溪氾濫的影響,經過幾次遷移,先到沙子崙(可能是濁水溪沿岸的橫沙丘),來到了田中央現址。田中央庄最遲道光年間,地方誌書上才有紀載,附近主要聚落沙子崙的居民遷入。沙子崙原為地方中心,但在清末、日本時代初期,先是遭洪水侵襲數次,又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時遭逢火災,庄民外移至田中央,此時田中央聚落才開始興盛。
*台灣堡圖上的田中央庄附近。紅色圈為田中央庄,綠色圈為沙子崙,紫色推測是清代悅興街位置,左上角咖啡色圈為東螺。整個地圖的中央可見主要是濁水溪下游分流東螺溪所流經,且有大片標示為沙地或荒地的河床區域,可見當時濁水溪氾濫時,大水仍經常影響彰化南部,主要聚落大多集中在圖右的八卦山腳。
*乾德宮。
*乾德宮,門前的一對石獅據說是由原本位於悅興街的天后宮,先搬遷到沙子崙,再到乾德宮現址的古物。
*廟內石柱,多為大正八年(1919)時的作品。
*乾德宮廟內的古匾。
*乾德宮內要人的長生祿位。
明治四十一年(1908),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田中央開始快速發展,除了主要的鐵路線之外,濁水溪沖積扇上密集而複雜的輕便鐵道網,也以田中央作為集散中心,連結東邊的二水、南投地區以及西邊的溪州、北斗等地。大正八年(1919),沙子崙媽祖廟遷至田中央現址,正式昭告田中央取代了沙子崙的地方中心地位。大正九年(1920)地方改正時,田中央改地名為田中。昭和四年(1929)所調查的戶稅生產總額中,員林郡治下各聚落,田中僅次於員林,十分繁榮。
田中老街街屋是市街改正後的結果,目前主要集中於中州路與員集路二段,但中州路因為位於火車站前商店街,所以街屋保留原況的較少,相比之下,員集路二段在復興路與中州路之間的路段,老街屋保存甚多,而且很多街屋都仍有人居住或營業中,與許多老街是外地進駐的觀光小店或經濟逐漸蕭條相比,田中老街在員集路這一段,仍是活生生的!
*源瑞益商號,位於員集路二段與復興路口。
*秀記商行(仁義堂),可以看到騎樓拱寬很寬,立面跨距很大,代表鋼筋混凝土技術的使用,屬於加強磚造。
*垂慶堂,一樓則寫振德堂商店,是田中老街最華麗的立面之一。
*一整條的加強磚造街屋。
*部分街屋上有磁磚裝飾。
*金和春(中,對面還有一間)和林記(右)商號。
*謝記(左)。
*員集路二段的老街一景。
*員集路二段的老街一景,這排街屋的立面是用磚砌成的。
很多然看老街,最喜歡的其實是那華麗的仿巴洛克式山牆立面,在這邊雖然不像大溪老街那麼多,但也有不少可觀之處。例如許記、景崧醫院、垂慶堂、寶記、金和春、謝記跟美和堂都有仿巴洛克式立面,不過這些立面多有部分損壞,重修之後可能略失原味,但對田中老街整體景觀而言,影響不大。
*許記(左)與景崧醫院(右)的立面山牆。
*垂慶堂,為陳姓人家,二樓立面圓柱上有對聯,柱頭與山牆以花草裝飾,兩側則有應該是麒麟之類的動物裝飾,山牆頂部柱頭則放金瓜,表示錢財。
*寶記商號山牆上也有部分花草紋裝飾。
*金和春,山牆以柵欄方式取代,下方則有兩隻鴿子。
*謝記的花草勳章紋。
*美和堂除了山牆以外,二樓窗戶的拱窗上也有泥塑花草紋。
田中老街的街屋跟人們的生活仍緊密相連。其他著名的幾條老街,可能十間店裡頭有八間在賣名、特產,這根本不符合一個聚落所需的生活機能;然而田中老街依然可見為了生活而存在的各式商行,生活機能在此依舊完整,只可惜許多新式的招牌遮掩了原有的風華,或許在社區共識下略為整理,田中老街將可擁有非常不凡的風貌。
在田中老街,最特別的一間大概算是「景崧醫院」了。景崧醫院外牆樸素,但是騎樓底下的面磚採用溝面磚,是這趟在田中老街所見唯一的溝面磚,加上弧形的木窗,從外觀就看得出醫院風格與其他街屋不同之處。正當我在端詳溝面磚與木窗紋路時,一名婦人過來關心,原來是以前曾在此工作的護士,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得以進入景崧醫院內部。
景崧醫院創辦人陳景崧,其家族先人陳紹年,為清朝末年秀才,後來在日本時期曾任田中央庄庄長、台中廳參事,並創立田中蘭社擊缽吟會。後來陳景崧在日本進修法學,因其父生病求醫遭拒,改而進修醫學,並在學成後,於昭和五年(1930)返回田中開設景崧醫院,自此開始長達一甲子的行醫生涯,至九十歲才退休,陳景崧之子陳時宰同樣也是醫師,並且到八十四歲仍在行醫,而現在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自諒醫師,則是陳景崧的孫子,陳景崧一家後代,有三十人從事醫事方面的工作。
目前景崧醫院(後來更名為景崧診所)已經停止營業,但是陳家人行醫且不收貧窮人家診療費的義舉,依然被當地人所稱頌,因此在今年一月底,田中「景崧文化教育園區」規劃完成正式啟用,以資紀念。大門深鎖的景崧醫院從外觀就可看出不凡風華,進入到裡頭更是嘆為觀止,除了天花板加裝輕鋼架以外,基本上完全維持日本時代的風格,而且還有不少現在診所看不到的建築巧思。這位「前護士」告訴我,目前內部仍維持著景崧診所關閉前的模樣至今,甚至還可以看到一些病歷仍放在木櫃中,是十分珍貴的歷史場景!
*景崧醫院騎樓下的模樣,木製雙扇門與窗框上都有類似麻花形狀的裝飾,黃色的則是很細緻的溝面磚。
*溝面磚近照,釉面反光讓這些面磚看起來雖然有歷史,卻不失光澤,溝紋並不是平均分布在面磚上,也增添一些不規則的美感。
*景崧醫院木牌(左);進入景崧醫院後,一旁便是掛號、領藥櫃檯,風格與建築外觀相同,頂部有一個井字的通風窗。
*掛號、領藥櫃檯,可以細看那精美的木工,甚至連底下支撐的部分也有設計。
*從玄關看候診間,有一道透明屏風分隔櫃台與候診間,整體看起來非常寬敞,與一般家屋不同,具有公共空間的特色。
*候診間往內可以看到診療室的狀況,一樣是大片的窗戶,左上有個$樣式的通風窗口,其實大窗下方也有一個通風口,可見學醫的陳景崧非常清楚,良好的通風與採光才不會造成院內傳染。
*從診療室往外看候診間,醫師的座位就是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到候診間的狀況。
*診療室內的陳設,依然保持執業時的狀態。右側為病患等待的椅子,旁邊是放病歷的木櫃。照片左側旋轉椅是醫師的座位,隔著一張大木桌,中間的空區可放板凳,有兩名護士,一個協助抄寫病歷,另一個則協助看診。聽診時,病患會坐在醫師的旁邊。必要時可撥打中間小木桌上的電話(老式的輪盤電話)。
*「前護士」拿出一疊病歷給我們拍照。因為猜想可能還有不少病人在世,因此沒有近拍病歷。
*診療室後方有個寬敞的空間,可能是休息使用。同樣有很大的窗框,以利採光。
*景崧醫院街屋後方,這片草地據說原本是防空洞,已因為安全與衛生考量填平。
得以參觀景崧醫院是本次田中老街之旅,最大的收穫,而田中老街那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氛圍,則緊緊擄獲了我的心。台灣眾多老街中,田中老街算是名氣較小的,但或許也因此仍能保留非觀光區的庶民生活,非常的難得。有興趣前往田中老街一遊的旅人,建議可以放慢腳步,至少在田中用過一餐,感受一下這種非觀光區的氛圍。
一、參考資料
1.王志宇,2004,從田中央到田中庄—彰化平原「田中央」的形成與發展,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第91-110頁。
2.維基百科-田中老街
3.人間福報-陳景崧行醫助人 子孫0多人效法30人行醫
4.台中市醫師公會-看著父親臉龐我最幸福 活到老學到老的最好身教——陳時宰醫師
2014.02.22造訪
2014.04.13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留心之處皆風情,感謝筆者詳盡的介紹!
回覆刪除謝謝你讓田中人感動
回覆刪除很開心能讓您有共鳴
刪除這應該也是因為田中這塊地讓我很感動
看到景菘醫院裡面,小時後最常去地方,看到裡面記憶全部想起來
回覆刪除看到老街景菘醫院真是感動,裡面的病歷木櫃。想起很小的時後看病所有的景象,掛號、領藥櫃檯的木頭,我還憶起那味道,因為常常用牙齒去咬。
回覆刪除所以那木櫃上還可能留有您的齒痕!
刪除很開心這些紀錄能喚起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