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7日

野地旅0632:五彩城丹霞地質公園[甘肅張掖]


  *張掖五彩城,「大地畫布」四字用在此處再貼切不過了。

  相隔四年餘,終於又來到了河西走廊,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此次重遊的重點在張掖,進入張掖城區時有種特殊的熟悉感,不過原本要帶老爸老媽去看張掖大佛寺(野地旅0279張掖大佛寺與山西會館),卻因為時間晚了,緣慳一面,只在外圍繞了一圈,就決定回到住宿處養精蓄銳,準備隔天那我嚮往已久的行程,一窺「五彩城」的五彩炫麗!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五彩城)地圖。

  五彩城位於張掖市區西南方約100公里處,屬於祁連山北麓的連綿矮山群,屬於廣義的「張掖丹霞」地質景觀區域範圍內,地層的形成約在白堊紀,以泥岩為主偶爾夾帶粉砂岩,長期處於強烈風蝕、水蝕,以及在乾冷氣候快速的風化環境之中,使得地表有許多蝕溝,有如月世界惡地一般,植被生長狀態不佳,因此岩層的型態、色彩才能展露在世人面前。五彩城只是張掖丹霞中的一部份,卻是最有名的景區。其特色是岩層五彩斑斕,且隨著岩層傾向的變化,顏色分布也有變動。岩層大致呈現紅、白、黃、黑、灰等顏色,可能是岩層中的二價鐵與三價鐵離子的比例不同所形成的,刻畫在帶狀的大地上,好像是一條彩帶被拋在地面上。

  要參觀五彩城,一般旅遊團會直接抵達景區大門口,進入景區後搭乘園區的遊園專車在裡頭四處逛逛。主要景點都在觀景台、停車場附近,比較有時間的人可以走一些長度不等的步道,但基本上在下車處附近就可以飽覽勝景。我們自己開車,誤打誤撞居然沒走到景區大門,而是到了景區東門,東門這邊人少、遊園車也少,但能夠造訪一個從大門進入不能抵達的觀景台,從此居高臨下,景致絕佳。至於這邊的景點叫什麼名字,大多是比較形象化的取名,也缺少對景觀的解說,我就沒有太大的興趣了,好好欣賞美景即可,底下就用照片跟大家分享五彩城的美景。


  *驅車接近五彩城景區,附近的景觀就是一片乾燥光禿的模樣。


  *張掖五彩城景區的遊園車。


  *突然一抹紅色夾帶幾縷黃帶的地層就出現在我們眼中。


  *登上第一觀景台,紅色砂岩映入眼簾。


  *第一觀景台步道,有點陡,但爬上來的景致絕對值得,只有從東入口才能到此。


  *五彩城的景觀是帶狀分布,只有這一道寬約數百公尺的岩層才呈現五彩繽紛貌。


  *另一個景點稱「小布達拉宮」,是局部硬岩未被侵蝕而殘留下來的山體,後方可以看到祁連山是受到強烈地殼擠壓作用所抬升而成的,岩層的傾角多變,甚至垂直。


  *夏天天氣真的很熱,走沒多久就快被曬乾了。


  *觀景台五附近景色,取名為七彩飛霞。此處為單面山地形。


  *觀景台五附近,有個地質景觀叫做大蚌殼,成因不詳。


  *道路蜿蜒在五彩城景區中。


  *這是一個摺曲岩層的向斜軸部,軸線兩側岩層的傾向不同,接近對稱。


  *一條長約兩公里的步道,如果體力夠,又耐熱,可以去走走。


  *向斜的右翼,景點名稱為夕暉歸帆,但我想像力不足,只知道很漂亮。


  *單面山,最上層有一硬岩保護,使下層不易受到侵蝕。


  *夕暉歸帆全景,是一個很漂亮的單面山,而山體趾部有許多水流侵蝕的蝕溝出現,使得原本就斑斕的岩層,更出現了造型的變化。


  *觀景台二附近的神龍戲火景點,仔細看可以發現此處有許多小斷層。


  *走一小段步道,居高臨下。


  *神龍戲火景區,將鏡頭拉近,可以看到完全由五彩繽紛的岩層填充的世界。


  *神龍戲火是遊客最多的景點之一。


  *神龍戲火。

  五彩城景區雖然被劃入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中,但越來越多的地形學者認為五彩城並非丹霞地形,畢竟五彩城所呈現的多色、單面山地形,與典型丹霞所呈現的赤紅色厚層砂岩、陡崖平頂的型態相差太多,這點與廣東仁化丹霞山(野地旅0541仁化丹霞山景區)那典型的丹霞地形一比較便可知道。五彩城的紅色岩層,每層厚度大約在十餘公尺以內,與動輒數百公尺厚的丹霞層相去甚遠,而五彩城也缺乏所有丹霞地形幾乎都有的「絕壁景觀」,因此五彩城也並非以雄偉取勝,是以西北地區乾旱的氣氛畫出獨屬五彩城的荒漠景致引人注目。儘管五彩城不被認為是典型的丹霞地形,不過在更南方的祁連山核心區域內確實有典型的丹霞地形存在。

  不過,對於遊客來說,五彩城是不是丹霞,或許沒那麼重要吧!據當地人說,下過雨後的晴天,水讓岩層顏色更鮮豔,在太陽照射下色彩對比更大,那時的五彩城,會更震撼人心。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再造訪此地,看看是否有這個福分被震撼!

◎後記

2018.08.05
改寫彰師大地理系陳毅青教授對於五彩地層形成的說明文字如後:
「張掖丹霞地形景觀主要由白堊紀的湖泊沉積物構成,因為氣候環境的乾冷和暖溼變化,沉積物具有不同的化學成份。氣候乾燥時期,湖底呈氧化環境(三價鐵離子增加),形成偏紅色的岩石;當氣候轉為潮濕時,呈還原環境(二價鐵離子增加),形成偏黑色、灰色的岩石。加上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推擠,使地層產生褶皺與傾斜,並透過雨水侵蝕使得色彩斑斕的地層露出地表。在此,這個多色彩的地層被稱為丹霞層。但值得注意的是,丹霞地形(地貌)最初定義並不包含此種非水平、多色岩層所構成的景觀,此應為眾人以訛傳訛的使用結果。」


2014.07.16造訪
2015.02.17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