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

野地旅0365:彰化孔廟與元清觀[彰化市]


  *彰化孔廟,國家第一級古蹟。

  先前在台中孔廟的網誌中(野地旅0360台中市孔廟)就已經提及,我對於孔廟建築是特別嚮往,但台中孔廟畢竟是較新的建築,雖然一切型制仿照曲阜孔廟,我仍然覺得少了一分古味,應該是時候未到吧。彰化孔廟不同,僅僅是開車經過,就徹底吸引了我的目光,於是在逛完了八卦山腳的幾個古蹟後,便步行前往也在不遠處的彰化孔廟。


  *彰化市名勝古蹟略圖。

  彰化孔廟歷史悠久,最初肇建可追溯至清雍正四年(1726),作為縣儒學之用,並在乾隆年間有數次整建;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件導致彰化縣城嚴重破壞,於是在嘉慶二年(1797)與十六年(1811)兩度整、擴建,道光年間的數次整修,則使彰化孔廟具有現在的規模基礎,光緒四年(1878)再有重修。

  明治三十年(1897)年,鹿港國(日)語傳習所遷移至孔廟內,隔年改設為彰化公學校直至大正四年(1915)才搬離孔廟,後來的市街改正計畫中,拆除了孔廟的泮池、萬仞宮牆,並拓寬今日的孔門路,作為通往彰化神社(今日彰化公園一帶)的參道。光復後,曾一度要將孔廟遷建至八卦山上,但因居民反對而作罷,而於民國七十二年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在我看來,雖然彰化孔廟與台中孔廟相比較為老舊,但如同台灣其他地區的各大廟宇一般,這些早年的廟宇的雕工、建築精細程度,比對現代建築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現在的宮廟建築很多只是好大喜功,僅僅追求規模上的宏偉,而缺乏細節上的鋪陳。彰化孔廟的型制雖然不是完全比照曲阜孔廟,大小規模上也略小於台中孔廟,但卻有很多細節,可以反映出一些台閩地區孔廟建築的特殊性,在這部分,台中孔廟反而比較少(畢竟是直接學山東)。

  首先是我在台中孔廟遍尋不著的「通天筒」,通天筒是立在大成門屋脊上方的六個直立圓柱,在彰化孔廟看起來應該是綠色琉璃材質,相傳秦始皇焚書之時,孔門後裔、學生將經書藏於筒中,因而避過災禍。彰化孔廟共有六支通天筒,分別代表六藝。而大成門兩旁分別有萬仞宮牆碑,以及滿漢文並列的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碑,也是我在台中孔廟沒有看到的(可惜下馬碑忘了拍照);此外,大成門內外也有許多石碑,未細看。


  *大成門以及上方的通天筒。


  *萬仞宮牆碑石鑲嵌在大成門右側,原本的萬仞宮牆(照壁)日治時期已拆除。

  從外往內,過大成門後第二進為戟門,所有人在戟門必須卸除武裝,而戟門的屋脊上有神獸「螭吻」,為龍生九子之一,據說性好吐水,藉此避免火災的發生。戟門內側則有鐘鼓、臥碑,但這兩者均因當天彰化孔廟有文化講座,因此沒能接近拍照。


  *戟門,上方屋戟上有神獸螭吻。

  最有看頭的,應該是大成殿了。彰化孔廟大成殿有兩個特色,其一是大成殿獨立於其他建築之中,並沒有任何迴廊的連結,顯示出其獨立尊崇地位;其二則是殿內眾多皇帝欽賜古匾,如雍正、乾隆、嘉慶、咸豐與同治等皇帝所賜的匾額。大成殿的石柱則是造於道光年間,而屋頂則採歇山重簷式。後殿(崇聖祠)與東西廡則配祀著其他儒家先聖先賢,與其他孔廟大同小異,就不再多說。



  *大成殿內眾多古匾。


  *道光年間的龍柱(左);大成殿四周的石柱與木造斗拱(右)。


  *大成殿底座在清道光年間墊高兩尺,此處還有磚造花紋。


  *重簷式屋頂。


  *歇山重簷式屋簷側面。

  參觀了孔廟之後我並沒有久留,因為裡面有相當多的居民在裡面活動,我一直拍照好像對他們造成一些困擾,不過也因此,我很快地發現孔廟右後側有另一間廟宇,稱「元清觀」,仔細一看也是個古蹟,便好奇入內參觀。還沒踏入三川殿,就有一位媽媽好奇我來幹麻,大概是看到我手中的單眼相機,八成是來攝影紀錄的,便對我問了許多對彰化的感想,我也才剛造訪彰化市不到一天,著實沒有太多感想,只能回答此處是個古色古香的地方。

  古色古香倒也不假,孔廟、元清觀俱是國定古蹟,而其他大大小小古蹟、歷史建築多不勝數,本次雖有整個半天的時間,也只能挑幾個來看,無法盡遊;對我而言,若非彰化市為一縣級中心城市,不然定能保留更多史蹟之間的連結意象,將不輸給彰化縣文史之都鹿港。

  這名媽媽離去之後,我開始入內參觀這個國家二級古蹟。我在回程才知道,原來元清觀在民國九十五年慘遭祝融,燒毀大半,最近才整修完畢重新安座,難怪一些解說牌仍放在令人匪夷所思的位置。


  *元清觀正面。

  元清觀,主祀玉皇大帝,彰化居民則稱之為天公壇,始建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此之前,則為神明會的模式(類似私家神明),道光年間彰化發生地震,元清觀部分受損,原擬重修,但受到戴潮春事件的影響而暫緩,直至光緒十三年(1887)才完工,主要信徒為泉州七邑(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德化、永春),市街改正計畫時,元清觀左右廡、後殿以及正殿部分遭到拆除,隨後遭到居民占住,直至民國七十一年遷出,民國七十四年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集集地震後又重修。

  很不幸的在民國九十五年大火,幾乎燒毀元清觀,但在不幸中則有一大幸,即主祀神明百年玉皇大帝像僅小小損傷,且偶然發現神像之中還有另一尊小神像,就像是俄羅斯娃娃一樣,令人驚喜。經過數年整修後,如今元清觀逐漸恢復舊貌,令人欣慰。


  *元清觀三川殿兩旁的麒麟堵與鳳凰堵,與一般廟宇使用的青龍、白虎堵不同。


  *內部,整建成果。


  *三川殿,依舊保持著華麗的風格。


  *三川殿採取「歇山牌樓升簷式」建築,中央三開間的屋簷較兩側為高。


  *工藝水平極高的一對青石石獅。前面還放著未歸位的解說牌。

  元清觀很有趣的,最吸引我之處並不在廟內,而是在廟左的小巷內,紅色的磚牆與民宅之間窄窄的小通道,是我最喜歡的窄巷了。雖然沒有走進去,但我卻能想像古時候許多民宅緊偎著大廟的情景,便可知道此處居民與元清觀的信仰是緊密結合的,這種文化緊密的連結,各種復舊工法都不可能修繕的出來,因此在元清觀大火後,仍能保持這樣的一份緊密連結,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當然也要小心鄰家火苗再次殃及,這需要鄰里共同努力。

  然而現在,有許多古蹟復舊工程,僅強調古蹟的獨立性、古蹟建築本身的連結性等,甚至根本連這些也不考慮,使得古蹟與「地方生活」的景觀連結性脫節,那這樣的古蹟,似乎就少了那麼一些人情味,而沒有人,哪來的古蹟建築呢?

  看著孔廟與元清觀與居民的緊密連結,深深覺得彰化真的是個歷史文化相當豐富的地方,而比起台南的全台首府之感,又多了一絲絲人親土親的感覺。


  *讓我驚豔的一條小巷道。


一、參考資料
1.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資訊網
2.彰化元清觀重修入火安座大典
3.元清觀-宮殿巡禮
4.神社殘跡-彰化神社(2008.9.11)


2011.04.23造訪
2011.06.07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