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

野地旅0375:周氏節孝坊[台北北投]


  *周氏節孝坊,就在小巷子中。

  在晚上來到周氏節孝坊,只能說是意外中的意外。陰錯陽差的我來到了北投捷運站,出站之後才發現原本和友人約定的時間地點已更改,心有不甘的狀況下,就看了看捷運地圖,發現周氏節孝坊就在不遠的地方,決定前來一探。節孝坊位於北投的豐年路上,路線略略有點複雜,但先看清楚地圖,也不致於找不到。

  周氏節孝坊是紀念清代的一名婦女周絹,守寡了三十二年,獨立侍奉家中長輩以及扶養兩名兒子,後來,大龍峒陳家的內閣中書陳維英以及閩浙總督劉珂,於道光三十年(1850)聯名上書朝廷,由禮部通過設立牌坊;不過牌坊是在咸豐十一年(1861)由周絹的孫子所籌建,可能是因為通過建坊後,朝廷其實只會補助三十兩銀,要蓋的好或壞,則視家族財力而定。明治三十年(1897),台北地區發生災害性地震(也因為這次地震,台灣開始科學性的紀錄地震災害),牌坊第二層以上毀壞,近年才由市政府出資整修,現為三級古蹟。


  *在路上的牌坊,可以想像以前的街道模樣。


  *四柱三間式的二層牌坊,最上方有聖旨碑,左右有石獅。


  *穩固牌坊用的夾柱石。


  *採用觀音山石建造的牌坊,表面略有風化。

  有關周氏節孝坊的歷史、格局、建制等,網路上都有相當完整的敘述,在此處就不贅述;而每次看到這類牌坊就會想到的女權演變議題,也是提到爛掉,本文也不想多浪費筆墨。在此我比較想說的是,在晚上看到這個牌坊的感覺。

  晚上八點多,我在周氏節孝坊走走晃晃,閃光燈拼命閃,很怕影響到附近的住家,而有時車來車往,也有不少人會對我側目,住民們可能覺得我很奇怪吧,確實,晚上來看古蹟的確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對照一下台北市文化局的現狀介紹:「平時有老人在此聊天,夜間有夜間部學生停放機車,亦有大學生到此拍照。」這個大學生到此拍照,該不會是指我吧!

  節孝坊在晚上,靜靜的立在北投的住家之間,就好像周氏仍和百年前一樣,只是個家戶中的尋常婦女;就算成了牌坊,也一樣低調、無名、滄桑,卻也適得其所。


一、延伸閱讀
1.台灣大百科全書-周氏節孝坊
2.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周氏節孝坊


2011.05.25造訪
2011.06.25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