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海灘遊憩的季節。台灣四面環海,擁有眾多海水浴場,不僅風景優美,也適合從事海灘休憩和水域活動。常可見大量人潮的湧入,大家呼朋引伴,穿著泳裝泳褲,漫步在沙灘上,享受著日光浴,打著沙灘排球,在水上戲水和衝浪。然而在海灘從事活動的同時,是否也認知到海灘上所隱藏的危險?
一、海灘溺水不斷
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僅是2005年的溺水人數便高達432人,造成溺水的地點,主要分佈在溪流湖潭、游泳池和海灘地區。對於當事者的親屬好友來說,是無法抹滅的痛;對社會大眾來說,除因痛失英才而感惋惜外,或許有人會歸咎於戲水者一時的衝動,學不到教訓,在沒有救生員駐守的時間內戲水,因而產生危險。
但是,即使是專業的受訓人員,在訓練、救人的過程中仍會面臨到溺水的情況,這正突顯出國人對於海灘危險的認知嚴重不足。因此,管理當局有必要針對「海灘公共安全」的議題加以探討,將海水浴場的災害科學知識,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落實大眾教育中不可或缺之一環。
二、裂流的危害
政府當局或新聞媒體,總是將溺水原因歸咎於「瘋狗浪」或「水位落差」或「暗流」等。曾有澳洲學者指出,海灘的危險因子有:水深(Water Depth)、碎浪(Breaking Waves)、潮汐變化、近岸水流、地形的效應等。
根據Klein等(2003)於巴西南部海灘所做的海灘溺水事件成因調查發現,裂流(rip current)的因子佔了78%(圖1),為造成海灘意外的最主要原因;不僅於澳洲,據美國NOAA(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統計,美國每年平均有100人死於裂流所造成的危險;而據消防署統計,在2005年僅白沙灣就有45起溺水事件,而新北市的福隆海灘於2003-2006年間也有6起溺水致死案件,這些溺水的意外,皆發生在於平坦的海灘上,在適合戲水的天氣下,並不容易出現足以將遊客捲走的大浪,且其潮汐的漲落也不明顯,溺水的成因則大多是裂流所引起的。
圖1 各海灘意外成因之比例 (資料來源:Klein等,2003)
而據Short and Hogan(1994)所作的實驗,一般人游泳25公尺距離的平均速度為每秒0.2至1.5公尺,裂流的平均流速則達每秒0.5-1.5公尺,甚至有超過每秒2公尺的流速,由此可知,水性再好的人一旦陷入裂流區,都有可能發生危險,人往往會因被水流衝往大海而心急,拼命地向海岸游去,但因為裂流屬於「離岸流」,因此最終體力不支而溺斃。
三、裂流的生成
有關於裂流的概念,國內至今仍鮮少有人提及,到底什麼是裂流?
當非平行海灘的波浪入射海灘後,便形成平行海岸之沿岸流,當沿岸流產生匯聚後,便會產生離岸方向的水流衝出外海(圖2)。若於野外觀察裂流,圖3中白色水花即為碎浪區,水域較淺,中間深色無浪花的水域即為裂流位置所在,水域較深,該處在地形上被稱作「裂流道」,如箭頭所示,裂流道中水流的流向為離岸流,倘若身陷其中,則相當有可能被強勁的裂流給帶離海岸邊。
圖2 裂流生成示意 (資料來源:Stowe,1995)
圖3 裂流野外的拍攝 (照片來源:美國德拉威州海灘,取自NOAA網頁)
四、如何避免陷入裂流
裂流既為海灘主要的致災因子,在海灘戲水的時候,泳者該如何避免陷入裂流區?
首先要先具備裂流的相關知識。除了能從野外即能觀察到碎浪線之間裂流的位置所在,也需注意「陸岬」和「堤防側」可能產生的裂流,且通常在「退潮時」裂流流速較快。 如果還是在野外無法觀察到這些現象,就直接遵照警示牌的標語,當海灘標示著「危險海域」等告示牌,泳者就不要下水。 即使海域未有相關危險警訊的告示牌,也請在有救生員的地方游泳,不要貿然下水,因為裂流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且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位置。
五、陷入裂流區的援救方法
即使泳者具備著裂流相關的知識,若是沒有注意到,仍可能陷入裂流區,被水流帶往外海去。萬一發現自己或同伴陷入裂流區時,當下該怎麼做?以下即說明陷入裂流區的「他救」和「自救」方法:
(一)他救方法
若遇到自己的同伴陷入裂流區而被帶往外海時。有以下幾點原則:
1. 保持冷靜:
千萬別衝動下水營救,因為若貿然下水營救,你也會隨著水流飄出外海,到時可能連自己都會溺水。
2. 利用救生器材:
此時應看附近是否有救生圈或木板等漂浮物,並丟至溺水者的位置附近。
3. 通知救生員:
要立刻告知附近的救生員,請她們利用水上摩托車或橡皮艇等救生工具進行援救。
(二)自救方法
若是自己陷入裂流區,與其靠他人的援助,還不如知道自救的方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脫離裂流的範圍:
1. 保持冷靜:
千萬不要因為被水流飄往外海,而心生恐懼,一股腦往岸邊流,要知道裂流的流速是相當快的,就算往岸邊游,也只會發現自己離岸邊越來越遠,需保留體力。
2. 自救三要訣:
「舉手」、「漂流」、「游側邊」。如圖4所示,「舉手」代表的是向附近的人求救的動作,此時救生人員看到便會向前營救;「漂流」為若發現即使舉手仍沒有人相救,或是已經被衝到外海時,此時要順著裂流被衝出外海,不要抵抗水流,泳者此時可以用「水母漂」的方式,被帶到裂流的末端等待水流消失;「游側邊」則是等待水流消失後,再沿著海岸平行方向游動,游往有白色碎浪的地方,不僅水域較淺,且會有向岸的波浪和水流將泳者衝回岸邊。
圖4 陷入裂流區的自救方法示意
3. 以45度角游回岸邊:
若泳技較好的,可以在被衝出外海的過程中,以45度角游回岸邊,可以節省游泳的距離,但是這樣是比較冒險的,萬一裂流的離岸流動方向不是正好垂直,而是跟泳者游的角度相背時,就會非常危險,因此,還是等一切水流都消失時,在開始往水淺的地方游動會比較安全。
此外,為了安全,在海灘戲水前,需檢查相關救生器具。不太會游泳的一定要穿著救生衣;即使是會游泳的人,也請檢查附近相關的救生設備。包含了救生圈、救生衣、救生人員的位置等,甚至是木板等能浮在水面的物品,並先對相關海灘環境作一個了解,再下水也不遲。
最後,如果要到海邊戲水,請找個伴,以防萬一發生危險的時候能相互幫忙。千萬不要私自下水,否則一旦被衝出外海便沒有人可以在岸邊進行相關的援救工作。 希望所有熱愛海灘戲水的同胞們,在認識裂流之後,都能擁有平安而快樂的夏季回憶!
【作者介紹】黃翊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現於中學擔任地理科教師。 林雪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文章出處】 本文原文刊載於《科學研習月刊》第48期,此處由游牧笛經作者授權略作調整。
借分享到FB^^
回覆刪除歡迎
刪除借分享到林冰友的FB
回覆刪除歡迎
刪除借分享
回覆刪除歡迎
刪除借分享給更多人~
回覆刪除謝謝你
歡迎
刪除借分享給更多人~
回覆刪除謝謝你
不會
刪除你好,今天看了Nat Geo adventure拯溺雄心的節目介紹了澳洲著名海灘邦代的溺水事件。其中救生員不斷的提到了“裂流”? …找到這篇文,很感謝你 …能分享至FB?thx
回覆刪除歡迎
刪除借分享
回覆刪除借分享,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