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愛玩地圖:台灣鐵路有多少土石流潛在威脅?


  *這次南臺灣降下長時間大雨,發生了一起南迴鐵路自強號撞土石流的新聞。(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列車長:聽碰一聲 一看…第6節不見了〉。)

  轟隆轟隆快速前進的火車,在豪雨中行駛不幸遇上土石流,剎車不及造成列車出軌,並有一些乘客受到程度不同的傷害,實在是個不幸的事件。台灣山區坡陡流急,雨量又十分豐沛,經常有非常集中且高強度的降雨,加上近年來強降雨事件明顯頻率增加(雖然總雨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過多雨水所造成的災害,更被人們所重視。

2013年8月29日

野地旅0543:客家大圍滿堂圍[廣東韶關]


  *滿堂圍全景,站好遠又用廣角鏡,還是很勉強才能把全貌拍下,非常雄偉!

  離開南雄、韶關一帶,也就離開了廣府人的主要分布範圍,繼續往東南行,目標是客家人的大本營梅州,途中也有許多客家人分布,而與此地客家人最為相關的景緻,該算是屬於此地客家人的獨特建築「圍」吧!中國的客家建築,台灣比較常聽到的是那或圓或方的土樓,而比較小規模的則像是圍龍屋(例如野地旅0510明經第龍田墅-曾家圍龍屋),或者更常見的合院式夥房等。但此處客家人的「圍」,從大到小都有,甚至有比土樓更像是城堡的大型集合建築!於是這次特別跟老爸說要來找這種雄偉的傳統建築,開開眼界。出發前,選定了兩處比較順路的大圍,分別是位於韶關市翁源縣隘子鎮的「滿堂圍」,以及位於河源市和平縣的林寨古鎮。

2013年8月25日

野地旅0542:珠璣古巷與梅關古道[廣東韶關、江西贛州]


  *梅嶺關一景。

  今年的台北國際旅展時,應朋友之邀去找了一些中國的旅遊資訊,途經某一攤位時,看到了一條號稱有百間宗祠的巷子,名為「珠璣古巷」,當下只覺得有趣,沒有太放在心上,不過就在搜尋資料時,發現珠璣古巷離這次旅遊的地點並不算遠,剛好在逛完丹霞景區(野地旅0541仁化丹霞山景區)後,走高速公路,很快地就抵達了位於韶關南雄市的珠璣古巷,來緬懷一下先人的步履。

2013年8月21日

野地旅0541:仁化丹霞山景區[廣東韶關]


  *從長老峰遠眺僧帽峰的丹霞地形。

  丹霞地形是唯一由中國人首先命名的地形景觀,「丹霞」之名則是取自廣東仁化的丹霞山,也是全世界丹霞地形的標準地。去年在雲南,先到千龜山景區(野地旅0476黎明千龜山)第一次拜見了丹霞地形,然而老爸直說這並不是那麼的壯觀,有機會定要到丹霞山一看,因此今年,便選擇了位在廣東北部的丹霞山景區一覽究竟。

2013年8月16日

野地旅0540:禪宗聖地南華禪寺[廣東韶關]


  *南華禪寺山門,曹溪門一景。

  離開乳源縣城,經高速公路往韶關市的方向前進,這一站的目的地是位於曲江區馬壩曹溪河畔的南華禪寺。其實我在中國很不喜歡逛廟宇,畢竟經過十年文革,那些所謂的古剎大多毀的毀、壞的壞,縱使硬體設施躲過一劫,廟宇內那莊嚴肅穆的氛圍也幾乎被破壞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崛起之後,那種好大喜功,唯恐別人不知他多有錢的「財團式廟宇」,例如陝西的法門寺(野地旅0283法門寺)便是一例,後來到了上海,經過城隍廟(野地旅0289外灘周邊),也完全不想進去,因為進去參拜還要收錢,而裡頭的「信眾」有許多看起來只是隨便拜一拜,心意如何,猶未可知。

2013年8月10日

野地旅0539:乳源廣東大峽谷[廣東韶關]


  *廣東大峽谷第一景:大峽谷瀑布。

  今年暑假與前三年相同,都走了一趟中國,這次的主要目標是查訪閩、粵地區的客家建築,不過老爸喜歡看大山大水,因此還是免不了要安排幾個風光絕佳之處,而第一站,就要造訪位於廣東省韶關市的「廣東大峽谷」。峽谷地形處處都有,但似乎長久以來的記憶中都沒能跟廣東省扯上關係,不外乎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長江三峽等大規模峽谷,未曾記得廣東北部有什麼著名的峽谷景觀,不過出發前,查了一下此地的照片,發現也是相當壯麗,讓人期待。

2013年8月3日

野地旅0538: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桃園復興]


  *拉拉山上的參天巨木。

  我一直很喜愛生長在山林裡頭的大樹,不只是強壯的象徵,更代表了他與整個環境千百年來的契合。台灣的大樹雖然在日本時代與國民政府來台初期,被砍伐了非常的多,但仍有幸留下一些,成為受人們注目或仰望的對象。這次趁著魚魚要探視到桃園三光國小的營隊夥伴,就順道前往不遠處,位於巴陵附近的拉拉山自然保護區走走。

2013年8月1日

愛玩地圖:艋舺蓮花池在哪裡?


  *艋舺蓮花池究竟在哪裡呢?透過新舊地圖比對,我們可以得到蛛絲馬跡。

  老松國小的前身,是日本時代在台灣成立的公學校之一,歷史悠久,可上溯至明治二十九年(1896)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此時位於學海書院內;明治四十年(1907)改稱艋舺公學校並遷移到老松國小現址,大正九年(1920)改稱老松公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改稱台北市老松國民學校,戰後改稱台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五年時,老松國民學校創下全校158班(後來此紀錄被板橋後埔國小與永和秀朗國小超越)、學生11110人的「世界紀錄」,然而隨著社區老舊,都市核心轉移,導致人口逐漸外流,現在的老松國小已經趨於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