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

野地旅0335:槓子寮砲台[基隆信義]


  *槓子寮砲台的平射砲彈藥庫,好似一個埋在山坡內的人臉。

  基隆港自清代末年以來,即為北台灣重要的港埠,同時也因為北台灣產煤,成為了重要的航運中繼站,當時,不論日本想要往南方發展,或者西方殖民列強想要往北發展,在基隆補給煤礦提供船隻動力,是相當重要的,也因此,基隆成了後來幾次戰爭兵家必爭之地;台灣在建省初期,劉銘傳便已經著手建設基隆地區的防務,歷經清末、日治和民國時期,最為人所熟知的防禦工事就是那一連串的砲台,拱衛著基隆海灣,先前曾經去過的白米甕砲台(野地旅0213白米甕砲台),家喻戶曉的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獅球嶺砲台、大武崙砲台等,都是為了守護基隆而設立的砲台。

  有部份的人,特別喜歡登砲台,砲台的位置有兩種。第一種是極其隱密,探訪這類的砲台常有荒野尋寶的感覺,令人興奮;第二種則是視野良好,位於寬闊平坦的嶺頂,只要砲台附近的植被有被稍加整理過,便可以看到使人心曠神怡的絕美景色。無論哪一種砲台,現在去走訪這些地方,實質上已無戰爭的肅殺氣氛,取而代之的是刺激或閒適的心境。我在去年前往白米甕砲台的時候,也曾有過要探訪基隆所有曾在歷史上出現過的砲台的想法,但隨著時間飛快地過了一年,第二座砲台的探訪遲遲沒有下文,終於在春節期間,決定前往第二座砲台一探,這次選定的是在基隆港東邊的槓子寮砲台,主要原因是入口比較難尋找,趁著老爸還在,東奔西闖也比較有膽量。

  槓子寮砲台真的不好找,雖然從中山高速公路基隆端出來後,就有個大大的「槓子寮砲台」指標,但這是我們此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槓子寮砲台的指標了!比較好找的方法,是沿著基隆中正路、正豐街、祥豐街走,接著右轉立德路,往「二信高中」的方向上山,過二信高中後續行,差不多到了稜線時會看到一個景觀涼亭,續沿著「慈善寺」的指標走,不要進到寺裡,繼續往路底走,最終會遇到一處被鐵鍊攔住去路的地方,便是槓子寮砲台的入口處了,此處非假日時暫停個一兩台小客車還可以,不然其實沒什麼腹地,騎機車,或許是個好方法;此外,二信高中前的道路十分狹小,最好避開上下學時段,否則很有可能動彈不得。

未命名
  *槓子寮砲台附近地圖(截自Google地球)。


  *槓子寮砲台入口。

  走一小段柏油路,很快就可以看到槓子寮砲台建築群的第一部分。這裡是兵舍,軍官和士兵的宿舍是分開的,從殘存的建築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差異,軍官營舍還略略可以看出以前的火炕遺跡。此處的軍營均採高架建築,以解決基隆潮濕的問題,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當年建築內部的模樣了。除了營舍外,一旁還有兩間廁所,現正封閉中。


  *兵舍區,最左與最右是廁所。


  *軍官宿舍,建築看起來較為講究,四周還有迴廊。


  *地上方形的地方應該就是火炕。


  *兵舍旁的水源,裡面有很多斯文豪氏赤蛙。


  *左邊只剩平台的應該就是兵營。

  離開兵舍區,繼續沿著柏油路走,便抵達庫房區。庫房區的建築與兵舍區明顯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庫房建築牆壁相當厚,也比較大間。太平洋戰爭末期,由於美軍空優轟炸不斷,砲台無法對飛機反擊,為保持戰力,因此也開挖了不少防空壕、坑道以及建立石造倉庫等。庫房區距離砲座區不遠,戰爭中可以快速補給彈藥。


  *庫房。


  *石造倉庫與通道,倉庫由堅硬的安山岩所製成。


  *預防轟炸的地下坑道(左);堅固厚實的倉庫(右)。


  *所剩無幾的庫房遺跡。

  庫房不遠處,是榴彈砲座區,共有六個砲盤,兩兩一組,砲已不在,但正圓形的砲盤仍可讓遊人遙想榴彈砲橫排一列,一齊發射的震撼感。現在這些砲盤大多裝滿了水,也不曉得是刻意營造的還是意外,裏頭有不少水生植物,甚至還有烏龜、赤蛙生長其中,來到砲台遺址,還能體驗生態,倒是很奇特的感覺。

  六個砲盤之間,有一些地下工事,作為彈藥存放以及人員休息的空間。整個砲座區空間寬大,上方有覆土植樹作為掩蔽,隱身在山體稜線之後。同樣為了基隆天候的關係,通風排水設施設計的相當多且細緻,並且將所有蒐集的地表水匯集至砲座區後方的蓄水池,可就地取用。


  *榴彈砲座區。


  *砲盤現在都變成小型生態池了。


  *良好的排水系統,至今仍然發揮功效。


  *最終將蒐集的地表水匯入蓄水池。

  整個砲台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榴彈砲座區前方的稜線,此處為一平坦的稜線(可能經過人為改造)草原,砲台左側有一高起凸丘,是三角測量觀測所的位置,另外在榴彈砲座區右側則有應該是民國時才整建的火砲倉庫和軌道,其建築式樣看起來明顯粗糙許多,現已廢棄不用。在觀測所可以登高望遠,往東邊看,可以看到八斗子(尖山子鼻,野地旅0209尖山子鼻淺遊)、番仔澳半島(野地旅0250番仔澳)、基隆山等,往西、北側看則可勉強看到野柳岬(野地旅0076野柳地質公園野地旅0166再遊野柳岬),基隆嶼則就在面前;整體視野不錯,迎風而立,更蔚然有大將之風。


  *遠方有人站立處即是觀測所的位置。


  *觀測所往東展望,可見八斗子漁港(左起)、尖山子鼻、番仔澳半島和遠方的基隆山。


  *槓子寮砲台附近衛星影像(截自Google地球)。


  *榴彈砲座就隱身在草坪後方的樹叢裡。


  *應該是三角測量用的地方。


  *建得很沒氣質的火砲倉庫。


  *兩條水泥軌道從火砲倉庫延伸到砲台前端的山頭,此山頭展望不佳。

  離開榴彈砲座區,回到柏油路繼續往前走,先經過一間廁所,然後就可以看到平射砲座區。平射砲的基座大部分已經損毀,可能是因為後座力太強的緣故,不過其周圍的彈藥庫、牆體等都還保存完整。榴彈砲加上平射砲,槓子寮砲台總共有七個砲座,是基隆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砲台,此處的火砲數量超過之前去的白米甕砲台四個之多,可見槓子寮所在的位置重要性。


  *廁所,糞坑一個接著一個,感覺上起來很害羞。


  *廁所外貌,底下四個洞分別對應裡頭四個糞坑。


  *平射砲座區,以前的火砲和彈藥從右側斜坡道運上去。


  *中間的大洞是損毀的平射砲砲座,不過四周的牆體保持得算相當完整。

  槓子寮砲台火力強大,與基隆港附近的社寮砲台、白米甕砲台和大武崙砲台分別將砲管指向外海,抵禦從外海進犯的敵人;日治之後,基隆港則成為了與日本本土間聯繫的重要港口,在南進政策的施行下,基隆港成為了「內地延長」的重要節點,因此除了加強原有砲台的建設外(今日所見砲台遺跡大多是日本時期所建設),並在先前日軍登陸處增設砲台,例如四腳亭砲台等,而基隆港兩翼也設了白米甕砲台、槓子寮砲台互為犄角,期望能將台灣北部、東北部的海岸砲防做得更完善。只是隨著太平洋戰爭逐漸到了尾聲,美軍將領麥克阿瑟實施「跳島戰術」,放過台灣而轉攻琉球,加上兩顆原子彈在日本本土爆破,這些砲台群依舊是無用武之地。


  *基隆港附近砲台群。(註:有部分小規模砲台並未列出)

  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曾在這些砲台有過駐軍,但現在除了部分區域以外,其他都逐漸荒廢,而槓子寮砲台因其規模宏大,且保存完整,被指定為古蹟,成了休閒遊憩的好去處。這趟來到槓子寮砲台,看到不少情侶或者三三兩兩的好朋友在草原上奔跑、拍照,以前的守軍,大概很難想像這番情景吧。



一、參考資料
1.艾文 ( Irving ) -基隆砲台總整理
2.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15)[基隆市].槓子寮砲台


2011.02.08造訪
2011.03.10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