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性質:考察
---------------------------------------
這是一個很歡樂的考察,我們一大早開車前往野柳,約九點半抵達。除了林怡的計畫外,另一個重點是,自從上完台灣地形的課程之後,對於怎麼看地形又有多了一些關注的焦點。記得上課老師講到野柳岬時,曾要我們畫出能夠代表野柳地形的素描圖,大家畫了半天,總是畫不到老師所要的模樣,於是我們看了地質界前輩徐鐵良所畫的野柳岬地形素描,這才恍然大悟。這一趟去野柳,是想找到相同的角度來印證一下徐鐵良所畫的這張圖。

*野柳岬地層剖面圖,黑色的岩層是蕈狀岩的頂部岩石,徐鐵良推測為一獨立的地層(圖引自徐鐵良,1964)。

*野柳岬地景素描,野柳受到地殼擠壓而傾動的影響,地層傾斜,若仔細觀察,更可以看出蕈狀岩的頂部黑色岩塊,其實也是斜的呢!(圖引自徐鐵良,1964)

*高的地方上不去,只到了這樣的高度就已經被吹哨子了!只好將就一點。
不曉得各位有什麼體會啦,但是我也懶得寫了,總之,地形的形成都是受到許多不同的因子所控制,若能夠了解其因子,便能夠對地形有更多的認識與體會。例如,在野柳,就可以以上面的圖做推斷,在遠方的野柳岬山的斷崖上,應該也看得到薑石唷!
女王頭很多陸客圍著,不打算靠近了,遠遠的看就好。繼續往野柳岬山上去,雖然標高僅93公尺,但天氣悶熱,加上林怡和語玥都不太舒服,所以走的時間挺長的。我一直覺得,野柳岬最極致的景觀都在野柳岬山上,地質公園卻對此區甚少著墨,或許也與一般遊客喜歡「親近」地景有關,以前的表現就是總要摸上一把,現在知道不能摸了,就一定要和女王頭大眼瞪小眼。想著想著,又覺得可能另有一番解釋,我們學地理的常說,台灣的風景,是小而精,是優美;中國大陸的風景,是大而闊,是壯美。台灣人或許已經習慣了小風景、小優美,卻忽略台灣其實也有壯美的存在了。

*野柳岬最細的地方,是由數條海蝕溝變寬,最後形成寬廣水域後所侵蝕剩下的。

*豆腐岩,是一條較硬的砂岩層。

*野柳岬山山頂的二等三角點。

*在三角點旁回望野柳岬與附近的海岸,風景絕佳啊!
以後在擔心女王頭是否會斷掉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大自然所準備的圖畫,野柳岬山上也有精彩的呈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