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65:梗枋外澳金斗公廟[宜蘭頭城]

地點:宜蘭縣頭城鎮外澳里濱海路108號,金斗公廟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七月十五日
性質:旅遊

---------------------------------------

  這天回宜蘭要與林怡家人會合,來早了,閒著沒事,恰巧開車經過金斗公廟。這廟有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威,我卻從未在此下車,枉我老家與金斗公廟不過一公里左右的路程,於是下車參觀一下。這次只是參觀,並沒有參拜,因為金斗公廟屬於陰廟,諸如百姓公、萬善爺之類的,不宜亂拜。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在嶐嶐古道(野地旅0129嶐嶐古道誤闖靈鷲山)的入口處也遇到過一小型金斗公廟,今日這一間,可算是大多了。梗枋外澳金斗公廟,其名前半為兩個地名,因廟正好在北方的梗枋與南方的外澳之間,至於為何叫做金斗公,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究竟百姓公、萬善爺、金斗公、有應公這類祭祀「孤魂野鬼」的小廟名稱如何界定,抑或純粹隨機取名,有待研究(金斗公之民間定義為「無後之孤魂」,然孤魂如何確定其無後?較合理的說法是和拜石頭有關)。梗枋外澳金斗公廟附近有許多因地層傾斜而形成的單面山,最初的廟便座落在這些單面山之中,隨著日治、民國數十年來開闢北部濱海公路的工程,附近單面山略有剷除,加上香火鼎盛,廟宇本身擴建,使得廟庭寬敞,但從廟身中仍鑲嵌著數塊巨大岩塊,便可約略看出金斗公廟原始風貌。

  與一般陰廟相比,這間金斗公廟可說是大的不可思議,格局呈現「廟中廟」的形式,外面的大廟是後來加蓋的,內部小廟為原廟,但也已經改建。金斗公廟最初建造於光緒元年(1875),其傳說則始於光緒六年(1880)劉明燈巡視噶瑪蘭地區,途經此處時,轎不能過,遂下轎參拜,始得緩緩通過,因此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稱;此後又有兩傳說,一為日本人開闢軍事道路,欲拆除金斗公廟,但工人連連拉肚子,只得繞道;另一傳說為民國時期之濱海公路建造又需拆除金斗公廟,但丈量之布尺在金斗公廟處屢屢打結,繞道後才解決此問題。靠著這三則傳說,金斗公廟香火盛極一時,在六合彩、大家樂盛行年代亦然。然而,隨著濱海公路、北迴鐵路,甚至是北宜高速公路的開通,金斗公廟早已被冷落在一旁,香火不復鼎盛。

  劉禹錫陋室銘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從上段文字中可看出,金斗公廟的沒落,其實與交通區位的衰退有極大的關係(當然跟大家樂、六合彩遭禁也有關係),不過,同樣是位於相似區位的大里慶雲宮(參閱野地旅0030草嶺古道),倘若廟宇真正靈驗,自然能吸引大量香火,而非依靠傳奇故事。我們仔細推敲,三則傳說均漏洞百出,第一則劉明燈之轎,然劉明燈為武官(總兵),豈乘轎?就算乘轎,轎夫豈有無法將轎子抬上單面山之理?而劉明燈巡噶瑪蘭之行,留下兩座虎字碑、雄鎮蠻煙碑與金斗公廟傳說,或許劉明燈只是個喜愛穿鑿附會之人?後兩則有關交通的傳說,則更為荒謬,日治時期此處開發未多,工人可能誤食髒汙之物,而布尺打結頂多一小段數公分,啟有無法解決之理?只能說中國人敬畏鬼神,做繞道而行的藉口罷了!

  駁斥上述傳說,並非否定金斗公在此守護之功,從祂所在之處,為當年淡蘭古道(草嶺古道、三貂嶺古道等)北線必經之地,便可知道其重要性。以地形而言,以北之梗枋有梗枋溪沖積扇,地勢平坦開闊,外澳以南則進入蘭陽平原,更是好走,唯獨金斗公廟所在之處,山崖臨海,路狹難行,且偶遇大浪,稍有不慎即會發生意外,因此金斗公在此護衛行旅,實是有功。或許,金斗公在此,希望大家停下來,並不像慶雲宮中的玉皇大帝,要大家參拜,而只是希望大家能停下腳步,陪祂一同欣賞金斗公面前那一片湛藍的大海,與傲立在海中的龜山島罷了。

  順帶一提,雖然此廟傳說成分居多,但原廟上有一光緒六年之古匾,上書「有求必應」,倒是不容錯過。


  *金斗公廟外觀。


  *廟門口。


  *廟中廟,可見外層大廟還有岩石鑲嵌在牆上。


  *小廟古匾。


  *從濱海公路旁看金斗公廟,小小的容易錯過。


  *劉明燈很愛封東封西的。此處不見古碑之類文物,僅有此一新碑。


  *一同欣賞美景,豈不甚嘉?

 
 
一、延伸閱讀
1.鹽分地帶文藝營-第27屆文學獎小說組第二名《金斗公甲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