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南側,南山牧場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中國地形(帶隊老師:林雪美)
---------------------------------------
*南山牧場,有草有樹,有馬有人。
牧場對台灣人而言,大概會直接聯想到林鳳營、飛牛、埔心、初鹿等有名的觀光牧場,規模小、集約式的圈養,但南山牧場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牧場在哈薩克族的語意中,其實代表的是一片有草、有樹、有河流的緩坡地,若單純是大草原,則稱做草場。南山牧場也不是單一個牧場,而是將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邊,北天山北側山麓地帶都統稱做南山牧場,由於天山的形成原因是受到南方地殼擠壓(印澳板塊)的應力抬升而成,在抬升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少與山脈走向(東西向)垂直的斷裂溝谷(南北向),在地名上就稱做為「溝」,許多溝中都有哈薩克族牧民聚居,並在此進行所謂「山牧季移」的傳統放牧模式,比較著名的自西向東有甘溝、西白楊溝、東白楊溝、陰溝、板房溝、水西溝、廟爾溝、羊圈溝等,而我們今天來到的是水西溝,海拔約2000公尺高,略有點冷。
現今的水西溝的哈薩克族已經非常商業化,不過我們仍能在巴士逐漸駛近時,看到這個馬背民族的人們騎乘快馬趕來,向我們這些外地遊客推薦騎馬。我們整車十七人只有三個沒騎馬,包括我,因為我想要好好照相而不要分神抓韁繩。在天山山麓這一片緩坡地,以草場為主,坡度較陡的地方則開始出現杉木,放牧的牲畜則以羊群為主,另有少量的牛隻,當然還有提供給遊客騎乘的馬匹。水西溝旁有條纜車道,是冬季時提供滑雪的遊客使用,但現在沒有雪,纜車看起來就是把綠色的天山外皮給硬生生拔掉一層,實在是不好看。
*小弟弟奇馬衝過來,不愧是馬背民族。
*從水西溝往北看,北天山山麓草場。
*我們停車的地方圍滿了希望我們騎馬的哈薩克族人。
*草坡上的羊群。
*供遊客騎乘的馬匹。
正當我和同樣不想騎馬的小豆漫步在草原時,居然下起了大雨,在新疆遇到下雨是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總覺得非常奇妙,雖然天氣冷(海拔高),但我還是讓雨水淋了我一會兒,感受一下歐亞大陸中央的雨水。事後問了導遊才知道,原來天山北麓因為地形高聳的關係,雨量比新疆其他地方來的多許多,在南山牧場這一帶約可達到800公釐的年雨量,這倒真的讓我吃了一驚,雖然與台灣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但我印象中的新疆,不是那種全年數十公釐而已的雨量嗎?也難怪此處的水源足以支撐烏魯木齊市兩百多萬人的用水。體驗到與我的想像完全不同的氣候,只能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南山牧場的景致其實沒有非常吸引我,因為人為開發的痕跡實在太嚴重,使得照相取景也變的很困難,但是稍微離開水西溝一些,茂盛的草地浮現生機,看起來就令人心曠神怡,只不過,這個景致實在是「太宏大了」,我的相機無法表現,只能讓各位有機會的話去自行體會。騎完馬,我們乘車離開緩坡地,來到靠近平地的地方的一戶哈薩克族人家。女主人來迎接我們到他們的氈房中坐坐,喝喝哈薩克族的奶茶和乾果,不過這當然是因為我們有付錢;氈房外型看起來與蒙古包相當類似,但體積較小,且由內部陳設可看出明顯不同,蒙古包內的陳設多與他們的信仰「藏傳佛教」有關,裝飾較為繁複、華麗,而哈薩克族氈房則是較為樸素。
不可免俗的,裡頭有幾套哈薩克族華麗的服飾供大家穿著拍照,穿著這樣的衣服在氈房外的大草原拍照,其實頗有塞外的感覺,也讓人聯想到許多大陸尋奇的畫面,不同的是,現在自己身在其中!氈房靠近天山側的緩坡地種了大片的油菜花,黃色的花海映襯著淺綠色草場、深綠色杉木林,景色美的像是幅畫,看來油菜花到哪裡,都會吸引遊人的目光!我們也在讚嘆聲中,啟程離開南山牧場。
*平西梁子,此處的地名。
*氈房內部,上方可透光。
*傳統(應該有改良)哈薩克族服飾,有請小豆示範。
*和女主人合照。
*樸素的氈房外觀。
*超美的油菜花田與天山、緩坡地譜了一曲合協的自然之歌,中間有個白色氈房讓我們為之驚奇。
離開水西溝的途中,會經過一片看起來經營有成的個體戶觀光農園,再來則會經過一片好像沒什麼人居住卻又整齊劃一的集合式住宅,原來是在現代經濟的影響下,哈薩克族的山牧季移也逐漸發生質變,搭設氈房並且隨著牲口移動已經讓哈薩克族的生活面臨困境,而逐漸將牧業轉變成為觀光業,但觀光業絕對不可能讓觀光客在山裡頭找人在哪裡,因此已經逐漸轉型成為定居的民族,個體戶的觀光農園大多是由在地哈薩克族所經營,而冬天寒冷的時候,就會移居至離天山較遠的集合式住宅居住,當然,這些集合式住宅是國家所興建的,遊牧民族從此也開始需要面對地權、使用權等問題,這又是後話了。
*平地的集合式住宅。
一、參考資料
1.新疆好地方-南山牧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