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北縣萬里鄉野柳村野柳地質公園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七月七日
性質:考察(師大地理營)
---------------------------------------
*野柳與基隆港的相對位置。(北島地圖)
*野柳岬地圖。(北島地圖)
看完了野柳漁港,距離約定拿便當的時間還有四十分鐘,所以我們就開車到台二線上,野柳隧道北方的海岸處停車休息,看看海景。湛藍的海水和差不多藍的天空,我只能說今天天氣實在太好了吧!遠眺金山岬和燭台雙嶼,只是一點點而已,看看美景心情不錯,但是旁邊林怡、舒雯、乃文都睡著了!
*野柳岬北岸也分布著小範圍的濱台,上面有許多落石。
*野柳岬遠眺金山岬(比較短比較近的那個),還有燭台雙嶼(正中間小小的)!
*往回照野柳岬海岸。
學員們都到野柳了,大家先吃午餐(下午一點了),然後進去看了一下簡報(我沒有看),接著就準備入園,由野柳地質公園的導覽分成三組重點介紹野柳岬的景點。我自顧自的在三組之間穿梭(全隊伍中唯一一個穿白色衣服的),不過很明顯的是三組人馬講的其實都大同小異,因為他們平常導覽的是「普通遊客」,包括大陸來台的首發團,所以講的內容學術是有,但是少,大多是希望能跟群眾打成一片的群眾語言,我知道工人們有些小小的失望,不過如果能從不同角度看待的話,其實他們講的是挺生動的。意外的,在一旁拿著D80在拍攝解說實況的那位阿伯,跟他一聊之後,發現他對於這個地方除了地形之外,候鳥、植物、洋流等都有一定認識。
去年我和郁惠有帶著麗山高中地球科學社來到野柳考察,不過那天下大雨,不太方便,但那次介紹的比較多,而且走的比較完整。今天因為時間上的限制,加上重點就是要讓大家看女王頭,所以沒有上到我個人覺得最精采的野柳岬山,那我這次也就略略帶過就好,下次有爬上去再寫。
*野柳地質公園分區(摘自野柳地質公園全球資訊網)
導覽的人先帶我們在野柳步道上認識一些植物,然後進入第一區,可以看到靠近步道的地層有成排的蕈狀岩從幼年期到死亡,中間的地層有成排的風化窗,較靠海的地層則有薑石,在最外側臨海的地層則有燭台石發育。能夠在一個平坦面上看到三四層不同的地層,主因是野柳附近地區是以向東南傾斜20度的傾角出露在表面,在第一區的岩層可以延伸到第二區,所以會看到兩區的蕈狀岩其實是在同一條帶狀分布上;當然,也能延伸到第三區(野柳岬山的部分),薑石層就可以在野柳岬山的半山腰處看到一顆一顆灰黑色的結核,都是連續的地層!
蕈狀岩中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女王頭了,不過蕈狀岩的生成是很有趣的,而在野柳可以一次飽覽無遺。一開始是上方的結核部分,受到海水的侵蝕,但因為結合較硬而發生了軟硬差異侵蝕,留下了一顆顆富含碳酸鈣的結核(結核由生物碎屑組成,釋放出碳酸鈣,後生物碎屑被海水溶解,產生小洞,而鹽結晶再將洞撐大),此時的蕈狀岩還沒有頸子,長時間受到海水影響,只看的到頭,我們稱做無頸期(幼年期地形);接著因為地殼不斷隆起,蕈狀岩底層的砂岩逐步被侵蝕,但因為蕈狀岩正下方的砂岩受到保護,較少侵蝕,形成粗粗的脖子,此時蕈狀岩已經凸出海面,營力從海蝕為主變為太陽照射與風蝕,這個時期稱為粗頸期(壯年期地形);隨著地形抬升的越來越高,所受之風蝕作用就越強,頸子也越來越細,頂部的結核受到解壓節理①的作用而逐漸裂開,過細的頸子無法支撐,便部分掉落,使得此期的蕈狀岩看起來較為瘦長,我們稱做細頸期(老年期地形);最後,頸子細到無法支撐結核,整個掉下來,蕈狀岩就斷頭了。
*第一區一景。
*右側海中為無頸期的蕈狀岩,左側陸地上的是粗頸期的蕈狀岩。
*細頸期的蕈狀岩,很多因解壓節理而掉下的結核。
*徹底的斷頭。
蕈狀岩以外,另外一層的風化窗,形成與蕈狀岩相似,只是其結核的形狀與層理垂直而與地面平行,看似一扇扇大地之窗而得名;再過去一層的薑石,是外表看起來較為緻密的結核,這些結核受到地殼擠壓的影響而出現節理,有如老薑之外表而得名;此外第一區還有一片看起來凹下去,什麼都沒有的地方,稱做溶蝕盤,溶蝕作用包括了岩石內礦物與海水的化學作用及重複乾濕、鹽結晶風化等所造成的岩屑剝離作用,有時候也會有鈣質沉澱在盤底,形成較堅硬的一部份(王鑫,1999)。
*左邊扁平像小桌子的就是風化窗。
*左側一條都是薑石。
*看起來光禿禿的溶蝕盤。
地上偶爾還能見到一些紋路,這些紋路是沿著受到地殼擠壓而產生的節理出現的,水在節理中流過,加速砂岩中的鐵鎂礦物質氧化,形成一層一層好看的紋路,此紋路與龍洞砂岩紅紅的「銹染紋」是一樣的,只因底岩顏色不同,看起來不太一樣罷了。最後,不能錯過的是這個地方的化石,最著名的是上有梅花紋(五個孔)的沙錢海膽,外形扁平,原為白色,後受氧化作用才變成現在的橘紅色;另外一種則是在地上看起來如網狀分布,單一來看則像事管子的生痕化石,有可能是蝦蟹貝類在泥灘地上所挖掘出之管道留存。
*銹染紋。
*沿著方形節理的銹染紋,若此節理被侵蝕,就會變成一塊一塊的豆腐岩了!
*沙錢海膽化石。
*海蝕凹壁上的生痕化石。
除了女王頭以外,野柳地區最著名的應該是屬於燭台石了,上方有一結核較硬,且造成海流的渦流侵蝕,形成這樣圓圓的燭台,在女王頭可能「不久於人世」的情況之下,燭台石逐漸受到萬眾注目。很多人說燭台石是只有野柳才有,其實是錯誤的,在和平島、南雅等地方也有燭台石的出現,但並不像此處是成群出現。
*燭台石群。
介紹完第一區後,很快的帶到第二區女王頭去,大家照照相,開心開心而已。第一區與第二區中間是個小小的海域,然後要過幾個小小的橋,底下就是所謂的海蝕溝,而凹進去的岩壁則是海蝕凹壁,至於蕈狀岩、薑石等所在的地方就是濱台,一二區都有,有時還會分布一些海成壺穴,有關壺穴的部分,就請大家去看野地旅0011暖江壺穴群吧,基本上成因是大同小異的。第三區還有幾個海蝕洞,不過沒有去到就是了。
*海蝕凹壁。
*第一區(下方)和第二區(上方有蕈狀岩處)中間聯接處,有小橋者為海蝕溝所在位置。
喔,我居然沒有照壺穴,見鬼了!
第三區是單面山地形,野柳岬山標高92.6公尺,上有野柳燈桿做為導航,從野柳岬山上朝北邊往海中看,就可以看到一長條的豆腐岩地形。此外有許多結核所形成的地形,和一些海蝕洞等,其中的情人洞內還有碳酸鈣的聚積,為鐘乳石的前身。此處矮林茂密,被風區(南面)尤盛,是候鳥絕佳的棲息地,歷年來曾經出現過的稀客包括戴菊、葦鵐、蘆鵐、赤胸鵐、藍歌鴝、琉球歌鴝、赭紅尾鴝、黑鶇、烏灰鶇、白眉地鶇、楔尾伯勞、虎紋伯勞等,幾乎都是圖鑑上列為「迷鳥級」的稀有過境鳥,鳥友到這裡,常帶著驚喜回家。靠近岬角頂端的公廁,有野柳岬上唯一的水源,植物茂密,也吸引了很多鳥類聚集,是野柳岬上的生物樂園。
在燈桿附近,則有一涼亭,涼亭後方被草湮滅的小路頂端,有個人工的扶手,不撥開長草是看不到的,扶手之外設有一顆聯勤測量隊的二等三角點基石。
有關第三區的照片,請看2007年5月20日的野柳行網誌。
離開前,我看到了林添禎的塑像立在步道旁,身後還有一片飛碟雲,蔚為景觀,趕緊按下了快門,此時心想,林添禎的銅像在此的作用到底為何?簡單來說是紀念其救人反被浪所吞噬,但這樣的意義是什麼呢?鼓勵人家跳海救人?在現在水上知識充足的年代,大家都知道貿然入海是很容易被暗流捲走,救人也可能反被溺水的人壓到水底而死,跳海救人只是種有勇無謀的舉動。我想如果要追到底,其實銅像的意義應該在於警惕世人,告訴大家這裡的水雖藍,但也是黑暗的,不要再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以免像林添禎這樣見義勇為的人再次淪為波臣。看到旁邊水邊還是有不少人在玩水,只能心底默默祈禱永遠不再出事。
這次時間有點短,不過野柳真的是個地質景觀相當豐富的地方,值得再來。
*林添禎銅像,背後有朵飛碟雲呢!看起來就像是林添禎顯靈!
*遙望永遠的人氣女王(頭)。
*自high的帶隊工人。
*全體考察隊員合照於野柳地質公園售票口!
最後給大家一張,野柳好美吧。
地理營考察照片位置→080707地理營考察
參考資料
1.野柳地質公園全球資訊網
2.野柳 候鳥海上遷徙的庇護站
註釋
①解壓節理:一塊岩石(岩層)因其周圍的圍岩被侵蝕或被挖除,而失去支撐之壓力時,就會平行被「解壓」的面產生節理(裂縫),此一節理現象常導致山區馬路小規模落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