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北縣瑞芳鎮弓橋里半嶺路大粗坑古道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性質:旅行
---------------------------------------
*本次出遊路線圖。大粗坑古道北口在大粗坑山東峰之南,南口則在半嶺路26-6號旁,靠近昇福坑煤礦叉路口,本文則包含大粗坑古道與叉路口至淡蘭橋段。
離開大粗坑山,我們走往大粗坑聚落的產業道路下山,沿途邊坡陡峭,似乎是時有崩落,做了一些生態工法,剛好這學期有修生態工法的課程,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在這一段有看到打樁編柵法和另一種忘記名字的網格法,其目的都是要保護邊坡土壤不要流失,並且要能讓植被天然生長。不過此處太陡,打樁編柵法似乎是失敗的。下行不久,看到一個很長的水泥路橋,就景觀而言略顯突兀,有點像是一條寄生在大粗坑山東峰南側的一條血吸蟲。不過我們還是從這條血吸蟲身上走過去了。
*邊坡防治生態工法之一,某種網格法,利用塑膠網格網住土壤,讓草種自網格中生長,另有排水孔道。
*打樁編柵法,用木棍打入土中為樁,再用木條或竹片橫向編織為柵,使其成階梯狀攔截表土,並在植生復育後可自行腐化,但不適用坡度過陡處,此處打樁編柵法多為失敗。
*超長路橋,直通大粗坑溪谷中,建築物處即為大粗坑聚落遺址。
走過了路橋,在眼前的是大片聚落建築廢墟,其規模之大,讓人心中震懾。建築物多為石塊所搭建,其中不乏型制整齊、規模宏大者,甚至在其凹地處,還設有水道供地表逕流或著家戶廢水排出,整體規劃完善,不似一般山間小村,一旁有間兩層樓的房子,為大粗坑聚落之舊商店,房前為第三粗坑橋。一旁有古樸的石階反向往山上去,兩旁盡是石屋,未入,僅遙想此一聚落之規模。
大粗坑聚落為礦業聚落,附近的大粗坑礦坑產出大量金礦,昔日九份稱小上海,而大粗坑稱小美國,據說有三千人居住在此,莫怪有如此大的聚落遺址。其中,著名導演吳念真即出生於大粗坑,其電影「多桑」之拍攝背景便是此處。搜尋網路上資料,發現有網友在2007年的文章中提到,此聚落尚有一名礦工之子居住,生活貧乏,每日至九份福山宮前垃圾桶尋找食物,並飼養六隻流浪狗,平時則以野外植物充飢。今日去,不見狗也不見人,是否斯人已經消逝去?有關這篇網誌的內容,附於文末,請自行參閱。
走過舊商店繞個彎,就可以看到三間建築物並陳在一小片平坦地,左至右分別為土地公廟大德宮、侯硐國小大山里分校辦公室、大山分校校舍,俱已廢棄。大德宮門口牆上,還畫有太陽、地球和月球公轉示意圖以及五大洲七大洋的地圖,頗有國小教育之感;宮內土地公已經淪為配享,尚有玉皇大帝、關公等神格較高的神像在內,偏廳居然有耶穌畫像,不愧其正殿牆上所寫之「萬教同源」。大山分校為民國三十八年(1949)由侯硐國小第四任校長孫傳家所設,便利大粗坑居民之子女就讀,然而金礦枯竭後,大粗坑居民大量外移,於民國六十年(1971)正式廢設,今(2007年網友所撰)則成為盜採金礦之人淘金處,內有汞、氰化物等劇毒物質,應避免入內。
*聚落遺跡,底下兩層樓的建築即為商店。
*通往聚落內部的石階。
*殘破聚落中仍保留著當初輸送電力的電桿。
*一間大戶人家的正門口。
*建築物下方還有排水設施。
*商店,另有一說為兩層式洋房,應為誤解(根據查詢資料應另有一間洋樓湮滅在草叢中)。
*第三粗坑橋,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原有古道有崩塌發生,現已改道。
*左起建築物為大德宮、大山分校辦公室、大山分校校舍。
*人去樓空,僅剩櫻花開。
離開大粗坑聚落遺址,古道越行入溪谷底部,最終可以摸到水,仔細一看,才發現兩岸都是生態工法的護岸,植生已經復育到看起來很接近自然狀態。溪中無魚,也未見其他生物,只有路旁不斷的有麗紋石龍子急急忙忙躲藏起來的聲音。整條路上都沒有遇到人,倒也耳根清靜。途中有兩處落石,步道有毀損,稍加繞路仍可安全通過。不久,抵達半嶺路26-6號,大粗坑古道南口。
*河岸是巨石乾砌法的生態工程,植生復育已經很接近自然狀態了。
*萬善堂,於古道旁,建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
*巨石擋道,此處為順向坡。
*另一處崩塌,應該是坡腳開挖或著河水掏刷所引起。
*大粗坑古道南口,右側為半嶺路26-6號厝。
不急著回到侯硐車站,先過橋再說,過橋的路往山上回頭,盡頭處為台陽公司之礦坑「昇福坑」,以採集金礦為業,網路上有人說此礦仍在開採,不過今日一見,以廢棄的成分居高,不過一旁的房舍不曉得是新建給遊客參觀還是另有他圖,正在施工中,牆上仍有「礦場重地,請勿進入」的字樣。
回頭,續行半嶺路,不久後看到人家,以及土石流觀測站,對面有個寬大的溪谷,為大粗坑溪之支流,民國八十九年,象神颱風便是導致這條支流的集水區大規模崩塌並產生土石流,因此此段以下,大粗坑溪溪谷建滿了攔砂壩、梳子壩與各式固床工,其密度之高,蔚為奇觀。再行,過淨寺,原欲入內一觀,沒想到有惡犬兩隻攔路,讓我們進退兩難(退就要退回瑞雙公路了),好不容易用「體型優勢」逼迫惡犬讓路(也有可能是單眼相機長的很大台),也就打消入淨寺參觀的念頭,速速離去為妙。
不遠處,半嶺路折一大彎,通往淡蘭橋,在此大彎處有一石造土地公廟,造型樸素典雅,而且裡面的土地公婆神像俱為石造,其後還有另一尊神像,可能是更舊的土地公像。有點不敬的打開廟門來照相,趁著附近居民都不注意時再趕緊關上。隨後接回淡蘭橋,原路往九芎橋,繞至猴硐國小新校,再至侯硐火車站,結束本次行程。
*昇福坑礦坑。
*礦坑鐵門深鎖,裡面還保留著台車。
*大粗坑溪支流,可見許多攔沙壩。
*土石流監測管線。
*土石流監測站。
*淨寺。
*福德宮。
*古樸的石造神像。
這次的三貂嶺古道、大粗坑古道環狀行程,看到了自然、人文等諸多景色,此處之幽靜與懷古之情讓人心情愉悅,這更加讓我期待,下一次去走嶐嶺古道、嶐嶐古道環形或著小粗坑古道、貂山古道線,完備此區淡蘭古道之經驗,或許體悟會更深刻也說不定!
一、參考資料
1.文清的旅行札記-070714@瑞芳.猴硐[大粗坑古道]
二、延伸閱讀
1.九份樂伯二手書店0958571502-九份的山茼蒿開花了—大粗坑金礦遺址最後的礦工之子與邊緣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