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73:水筧頭[台北淡水]

地點:台北縣淡水鎮水源里(水筧頭)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七月七日
性質:考察(師大地理營)
---------------------------------------
  首先,我必須先澄清一下「水筧頭」的寫法,是如下圖般的寫法,只是我家輸入法打不出來,所以用這個同意字代替,意義基本上不變,只是一個用竹子做,一個用木頭做,差異僅此而已。

  *看一下門牌的範例。這是在我們考察點旁邊的一間製作水族材料的「優石公司」的門牌。
  此地名以下我們還是用「水筧頭」來寫比較方便。這個門牌挺老舊的了,其實以現行的行政畫分來看,此地地址應該是淡水鎮「北新路XX弄19之3號」之類的,但在某些比較鄉村的地方,會用這樣的「自然村」地址。「水筧」的意思是「讓水過河的橋」,相關的設施我們在美濃客家村落也有看過(詳見野地旅0008美濃客家村,「立農之水」的照片)。而水筧頭,意思就是流到水筧的水的源頭。
  為什麼要讓水過河?為什麼不直接引河水就好?主要原因是因為河流流過的地方地勢較低,在早期沒有抽水設備,而建壩築堰的技術又不夠或自然條件不允許時,只好從遠處更上游的地方引水,而萬一線路中有遇到河谷的,就要建水筧,國外有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羅馬時代建的引水道(好像在西班牙?),名字有點忘了,大家應該都知道才對,就那個兩層還三層,用一堆拱形搭起來的橋,或許中國人也會把它稱做水筧。
  我們抵達了一間很大的關帝廟,名稱叫做「無極天元宮」,聽廟名就有相當強烈的道教色彩存在,而這座廟我想風水也是挺不錯的(除了方向是坐東南東朝西北西外),背山(大屯火山群中的面天山與向天山)面水(公司田溪①的上游社厝坑溪),視野艇開闊的。
  在無極天元宮稍做接下來要看的東西的解說之後,就出發前往水筧頭去。

  *水筧頭一帶的空照圖。
水筧頭地形
  *水筧頭一帶的地形圖,紅色為山稜線的延伸,僅僅是大略畫一畫。水筧頭就在兩條紅線中間,北新路轉彎處。

  *無極天元宮遠照,左邊的山頭應為面天山西北西方的一個783公尺高的山頭,右邊的山頭則應該為向天山。

  *宮旁有曾任台灣省主席、副總統的謝東閔所書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字樣,可見關廟其教化人心、公正公義的社會、宗教功能。

  *宮旁還有個登山步道,以後可以來走走。
  上面的地圖中有標出水源的位置,在實地看來,就是一座「水源橋」的橋下,橋不起眼,水源更不起眼。有幾位婦人在底下洗衣服,流了一些泡沫,不知道昱杉測水的電導度那些測的如何了,有沒有像野地旅0035水坑頭水汙染一樣這麼嚴重?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啦,當然如果用的是化學洗潔精的話測量值應該會高一些,天然肥皂的話應該還好。
  從這個水源頭流出來的水,會進入「北基農田水利會」所管轄之「水筧頭圳」中,聽起來是個很有規模的圳道,其實就是寬不到一公尺的水道。才剛出源頭不遠,就有簡單的小工程將水分流,成為了「水筧頭圳一支線」,然後到了福德祠之前,又有一分支,不過農田水利會似乎也沒在此額外立牌告示了,反正放眼望去的一片農田水塘,應該都與之有關。福德祠在此的功能,應該是守護水源,民俗認為水能招財,因此這個福德祠裡面的土地公手持元寶,是屬於土地公中之「財神土地」,在某些較具規模的土地公廟中,會將財神土地與一般土地公分開,變成兩個不同的神像,擺在不同位供奉。
  水筧頭的水流出去,離開農田之後,會先進入一處水塘(當然也有可能被引到別處),根據地圖,最後應該都是匯入社厝坑溪。而這個地方確實也叫做社厝坑,社,指的應該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之聚落,厝,則是閩南人所稱之聚落,此處有水源,有聚落也不難理解,至於坑,則應該是因為此處地勢較凹,形成一谷,很多地區的山谷被叫做坑。

  *水源橋,從旁邊走到水筧頭圳。

  *水筧頭圳的源頭,右邊的水泥壁上有北基農田水利會的牌子。

  *0KM,是起點唷!

  *有人在洗衣,水從裡頭的壁中滲出。

  *走過一小段圳,來到社厝坑水源福德祠。

  *福德祠前方的一個小分流口。

  *水圳下游處有這樣的一個池塘,四周多為農田,兩側有山的餘脈高起,在谷中築堤即可蓄水。

  *其實,從水源橋一直線的往山上走去,隔條路不遠處即有一口井,井的上方有間圓融精舍。

  *圓融精舍蓋在非常陡的一個坡面上,土地登記利用為「生態保護區」,因此此精舍為違建(左邊公文)。

  *水井旁邊有間萬善陰公廟,看來曾經死過人,不曉得是天災(山崩或土石流)還是人(車)禍,前者從此地為一非常陡的坡,但其坡面異常的平整來看,有可能是土石扇,而後者則是因為位處彎路,視線不佳,總之,就是讓人不寒而慄。
  水筧頭,這個地方其實非常有可能此生不會來第二次了,如果每次去一個地方都能很快的發現到,一個聚落或一個地形區的一些特性,那就真的是地理人了!
 
 
參考資料:
1.淡水【公司田溪橋】縣定古蹟
2.訪古趣-公司田溪橋遺址
註釋:
①公司田溪:淡水鎮第二大溪流(最大為淡水河),發源於大屯山區,長約15公里,又稱做巴拉嗄溪。公司田溪一名之由來,據傳此處原為漢人在北台灣最早開發之牛耕田地(載於1645年《巴達維亞城日記》,荷蘭人所繪之「淡水附近及雞籠圖」顯示有漢人聚落),因為是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所開闢的田地,用以供應雞籠與淡水的守軍糧食,所以得名公司田。溪上有縣定古蹟,清同治二年改建之公司田溪橋,存有石橋板三塊與石碑一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