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野地旅0045:普濟寺[台北北投]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溫泉路112號普濟寺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二月十七日
性質:家庭出遊

----------------------------------------

  陰雨綿綿的寒假中,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太陽,老爸計畫好,要我開車載著全家去玩,因為選不定路線,最後決定要開陽金公路,讓我練習開車。從劍南山路接到至善路,然後上陽明山,走菁山,經過擎天崗、冷水坑,繞過七星山之後開進大霧中,然後往金山的方向去,越靠近海邊風雨越小,但不久之後一陣大雨來襲,全程幾乎沒有下車。在石門吃了午餐之後直奔淡水,登輝大道居然塞車,於是開車從小坪頂繞到北投,然後在北投溫泉區繞了一圈,普濟寺下停車。

  坐車坐太久,都不太會走路了,往普濟寺是一段不算長的石階,石階的入口有「普濟寺」三字的立石,為于右任所題,不過根據學書法已經二十幾年的老爸說,這種風格怎麼看都不像是于右任的字,於是我們保持懷疑的態度。石階上略有青苔,奶奶滑了一下,嚇到大家,還好沒有大礙。

  轉過兩個彎,就可以看到北投普濟寺典雅的立在眼前,寺前是一排柏樹區隔開來,只有廟門正對著外面,一旁有棵古樟樹,種了不少的茶花。有的正在開,有的已經落在地面。


  *普濟寺立石,于右任題?從旁的石階上去即可抵達。


  *通往普濟寺的石階,略有青苔。


  *普濟寺的正門。十分典雅。


  *寺前小廣場上種的茶花正開。

  普濟寺很小一間,帶有點唐代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黑瓦黃樑白牆,與我們一般常見的廟宇不同,窗戶有鐘的造形,頗為特殊。正殿內奉祀的應該是佛陀或觀音菩薩,但我沒有仔細看,因為寺內是禁止照相的,所以我並沒有進入到正殿內。殿內供人禮佛的跪拜處有日式的塌塌米,頗為特殊,寺內非常的整潔,有著日本的風格。

  寺廟正殿的左側(背對正殿)有著一個類似涼亭的地方,內有菩薩像,北投區公所的網站指稱為觀音菩薩,但維基百科指為地藏王菩薩,從外型來判斷,應該較為接近地藏王菩薩的說法,但我對日本佛教沒有研究,不能妄下斷言。石菩薩手抱嬰兒,人稱送子觀音或子安地藏,並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說法。


  *正殿大門。


  *寺外的菩薩像。

  菩薩像的斜前方,有一塊大石碑,上書日文,看不懂,背面則有「昭和九年江原節郎建」的字樣。石菩薩後面一間,似乎是方丈院,搞不清楚。另一旁則是日式的建築,似乎可以住人,稍微破舊一些。


  *石碑正面。


  *石碑背面。


  *廟旁的日式建築。

  簡單禮拜之後,我們離開了普濟寺,石階旁有台北市政府的古蹟導覽解說牌,上面簡單的介紹了普濟寺。

  普濟寺,市定古蹟,建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為台灣罕見的「臨濟宗」佛寺,但本名是鐵真寺,是由日籍的鐵道部人員集資而成,寺中供奉的是湯守觀音,大殿建築是單簷的歇山式,三開間,內部為三進,屋頂向前伸出,成為玄關,是江戶時代常有的建築形式。正殿以檜木為材料,建築典雅,雕工精緻。

  解說牌說石菩薩是湯守觀音,碑文則是村上彰一翁碑,並不曉得到底是怎樣,若有進一步的資料,歡迎提供給我和大家分享。

  普濟寺所在的地方算是個小山谷,距離北投著名的溫泉區僅有咫尺的距離,湯守觀音(如果真的是)守護著這些溫泉,不曉得能不能直接這樣講,畢竟日文我還是不懂的。不過單就景色來說,雖然現在寺前都是參天大木,看不遠,但想必剛剛開闢的時候,視野極佳,而此地略有陰濕,但在谷中又有溫泉,易成煙霧繚繞之姿,頗有神仙之奇。

  在繁忙的台北市中,隔著一排樟樹,走上沿著石梯拾級而上,唾手可得的幽靜,值得人們,用虔敬的心前來享受放鬆!


後記:
石碑為村上彰一翁碑,菩薩石像實際為子安地藏,湯守觀音供奉於普濟寺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