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116:舊草嶺隧道[台北貢寮、宜蘭頭城]

地點: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大澳聚落→台北縣貢寮鄉福隆村外隆林街16號附近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三月十四日
性質:莫名其妙多出來的考察

---------------------------------------

  這天是區域資源規劃課程的考察,我們的施作基地是在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附近的外澳沙灘一帶,一大早就來到宜蘭,東北角國家風景特定區的一位主任替我們導覽,因為剛好是李素馨老師的學生,這位主任就很熱心的一直提議去他們積極開發的點,就這樣越來越往北走,最後下車,人在頭城鎮石城里的大澳聚落。這裡是什麼地方呢?原來就是最近的熱門腳踏車路線,舊草嶺隧道的南口。

  舊草嶺隧道論位置來說,其實並不在草嶺山的正下方,隧道距離草嶺山約有四到五公里遠,不過分隔北、宜兩縣的這道山脊(雪山山脈起點附近),高度雖不高,僅四百到六百公尺左右,但因為冬半年時正好迎向東北季風,平時又有強烈的海陸風吹撫,整個山脊的山頂都呈現草原的情形,甚至在桃源谷一帶出現了箭竹草原,因此,這一段,哪一座山叫做草嶺,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其實,就連舊草嶺隧道這個名字,也都是因為一旁現在正服役的「草嶺隧道」而得。

  除了騎腳踏車以外,不能被忽略的是舊草嶺隧道曾經擁有的繁忙歷史。隨著舊三貂嶺隧道在大正十年(1921)的通車,舊草嶺隧道在大正十三年(1924)也被打通,台北和宜蘭間的運輸再也不必靠人走出來的淡蘭古道的草嶺段(也就是草嶺古道),自此,淡蘭古道完全退役,而宜蘭縣鐵路正式接管了北台灣的運輸工作。

  隧道南口大澳聚落似乎因為單車熱而受益,平房雖舊但不破,幾間租腳踏車的店和賣烤香腸的在此出現,以前還沒開放時,鐵定是沒有人會來這裡賣烤香腸的。隧道口附近規劃的不錯,猶如一個小型的鐵道公園,地上的洗石子地面畫上了火車鐵軌般的紋路,一旁的人偶造像也是用鐵道相關材料製作,這樣的做法我曾在內灣等觀光受鐵到影響很大的地方見到,或許是台鐵運用其自身特色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特意象吧!更有趣的是,草嶺隧道就在一旁,兩個隧道幾乎是緊貼著在一起,若人少一點,還可以騎腳踏車和疾駛中的太魯閣號比快(當然我們會輸),頗有青春活力。

  南口這邊的公園還有一個容易被旅人所忽略的,也就是從此可以眺望石城一帶的濱台地形,位置就在公共廁所的後方,草木剛好沒有很茂盛,可以直接看到海邊,往東北或往西南看,是兩種不同的景致,前者可從側面看單面山地形和濱台的弧線,後者則與單面山處於同一個方向,兩者接是海天一色,值得觀賞;此外,大澳聚落上方(隔著台二線公路)的斜坡道路,便是通往淡蘭古道的另一部份的南方入口,這條古道稱嶐嶺古道,其年代早於草嶺古道,是草嶺古道建設之前台北與噶瑪蘭地區的交通重要孔道,據傳,開蘭始祖吳沙便是由此進入噶瑪蘭平原的。


  *通往嶐嶺古道的小徑。


  *古樸的房屋現在做為腳踏車出租處。


  *舊草嶺隧道南口,以前是被磚頭封住的,現在開口了。


  *騎乘腳踏車的旅客從隧道中出來,高聲歡呼。


  *疾駛而過的太魯閣號。


  *新舊隧道口其實距離很近。


  *海岸邊往東北看,單面山與濱台地形十分清晰。


  *海邊往西南看,與單面山是同一個方向。


  *鐵道附近特有造型的人偶,素馨老師(中)真的很童心未泯。


  *師大地理系九九級的夥伴合照,左起迪迪、我、小嗨、素馨老師、惠勛、宜春和河馬。

  好像是素馨老師提議的吧,我們要走過這個隧道,然後到北口去吃午餐,主任已經替我們準備好了福隆便當,熱騰騰的便當在隧道北口等著我們呢!隧道內有設置一些具有古意的東西,例如老式油燈(當然裡頭是燈泡)、木製站牌等,而紅磚搭建,再塗上泥灰,並且略呈馬蹄形的的隧道本身也就相當優美,一旁牆上的音響還放著丟丟銅的音樂(丟丟銅曲即指此隧道),加上十分平坦,走起來還算於快。全長2167公尺,雖曾是全台灣最長的火車隧道,只要走快一點,約二十分鐘就可以完成。我、林怡、阿星和小薇四個人全程競走,運動量頗大。


  *隧道內部,偶有滴水,可以想像丟丟銅的意境。


  *懷古站牌,里程數與現在的站牌略有出入。

  莫約二十來分鐘,抵達了舊草嶺隧道的北口,已經跨越了縣界來到了台北縣貢寮鄉福隆村,熱騰騰的福隆火車便當在等著我們了呢!火車便當其實改名字了,從前因為在福隆車站的月台上叫賣,廣受歡迎而大賣的火車便當,現在已經稱做鄉野便當了。小小一個飯盒,也是我童時的回憶,每當搭火車經過福隆時,只要聽到嘹亮的「便當」叫賣聲,一群人就會從平快車的窗戶中探頭出來,手中揮舞著紅色的百元鈔票,看著遠處賣便當的婆婆媽媽們快速奔馳而來,有時火車還會等待一下,免得有少數人吃不到便當。

  然而,在全球原物料上漲的情形之下,五十元的價格終於是守不住,近年來兩次的調漲,線在一個鄉野便當要價六十元,此一漲價的舉動,直接宣布福隆火車便當的消失,在分秒必爭的火車便當交易中,五十除了是個價格,更是個學問,通常饕客手上所持的,以一個五十元硬幣或一張百元鈔最為方便,找錢的時候商家也以五十元硬幣最快速,所以這個價格除了每個便當的基本利潤之外,還有時間效率的無形利潤,讓每次火車停靠時,可以多賣出幾個便當,而這個優勢在變成五十五元、六十元之後,就消失殆盡了。

  不過,危機也是轉機,福隆火車便當擁有絕佳的區位優勢和知名度,首先,鄰近的幾個車站如牡丹、貢寮、石城、大里、大溪、龜山等,規模小,聚落小,通常不停快車(貢寮偶有),而福隆連自強號也經常會停靠;其次,站外廣大的福隆沙灘引入大量觀光人潮,尤其是福隆海洋音樂祭等大型活動,使得雙溪的廟宇、貢寮的草嶺古道(也可以從福隆前往)、頭城市區等所吸引的人潮相形遜色;另外也有幾班客運是由福隆發車,使福隆兼有交通轉運功能,又位在主要幹道台二線旁(貢寮、雙溪等否,福隆以南各站則非重要據點),真是佔盡優勢,雖然不在火車月台上販賣了,但現在轉向為數眾多的遊客,甚至路過的遊覽車大團體,打著響亮名號,大家都想吃吃看,因此,現在雖漲價了,但看起來生意似乎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吃完午餐,和林怡在附近小小亂晃一下。北口附近是個要塞所在,鐵道所經的旁邊有個水泥牆,牆上有槍眼,還有隱藏式碉堡(現在裡面放了躺椅)。一旁的道路叫做外隆林街,應該可接到嶐嶺古道,可惜我只看到墳墓的指示牌,沒再前進。一旁雙溪支流嶐嶐溪流過谷中,許嘉恩老師看到了台灣藍鵲,但我們其他人都只是一臉茫然。沿著外隆林街往西北走,約四十分鐘(走很慢)抵達福隆車站,在遊客中心看了簡報之後,搭車返回我們的考察區外澳,不再離題。


  *隧道北口合照,左起映慈、詩瑜、可真、雪美老師、文誠老師、管理處主任、瑩貞和林怡。


  *嶐嶐溪谷。


  *故吉次茂七郎君之碑,為草嶺隧道工程之設計軍官。


  *背面也有碑文,詳見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66)隆嶺古道.草嶺隧道.吉次茂七郎紀念碑


  *外隆林街旁還有疑似老鐵路遺跡,右側溪中的水泥凸起物應為舊鐵道之橋墩。

  大概很多去過舊草嶺隧道的人會問,為什麼我居然沒有對隧道口那兩幅蒼勁有力的題字做點介紹,原因是我對書法認識的不足。北口的制天險三字比較沒有爭議,是大正十三年時由總督府鐵道部部長新元鹿之助所題;比較有爭議的是南口題字,本身並沒有明確的註明年代與題者(雖然應該跟北口一樣),但爭議更大的,則是題字的內容,大部分的網頁以及管理處所設的告示牌皆說是「白雲飛處」,但另有一說則是「國雲飛處」,仔細的看了這四字,這字既不像白,更不像國,讓人疑惑了。

  還好,我們家老爸是對書法很有研究的,把圖片寄到大陸去讓老爸鑑定一下,最後老爸的答案是「白」才是正解,雖然我在《歷代書法字彙》中查遍了歷代各個書法大家的字跡,都沒有這樣的白字,不過確實有可能是因為文化差異(日本人學漢字也逾千年了),導致某些寫法不盡相同。總之,是什麼字已經確定了。

隧道草書
  *南口隧道題字,白雲飛處。


  *北口隧道題字,制天險,為大正十三年時總督府鐵道部部長「新元鹿之助」所題,三字道盡開鑿之艱辛。

  看過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之後,對於近年來針對史蹟的再運用,我想舊草嶺隧道是一個很好的正面例子,相較於一些古蹟不被重視,甚至在都市發展下慘遭拆除,我想,思考古蹟與發展之間的定位,該拆該保留,是否應該有一套完善的思路。舉例來說,同樣是史蹟,同樣有重大交通建設經過,苗栗興南古窯就因為高鐵而拆除,台北的石牌卻可以保留在捷運石牌站的門口,成為一個在地特色,既保留其歷史意義(漢番邊界),更兼顧了都市交通的改善。

  這就需要大家一起好好思考囉。
 
 
參考資料
1.舊草嶺隧道腳踏車道
2.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66)隆嶺古道.草嶺隧道.吉次茂七郎紀念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