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野地旅0564:新埤庄淺遊[屏東新埤]


  *翼詒堂,躲在省道旁的老屋。

  趁著暑假,安排了一次南部行程,要前往台灣的國境之南恆春,從台北開車不免感到疲累,在路途之中多次休息。下了國道三號南州交流道後,沿著台一線省道南行,不久就會經過屏東縣新埤鄉,赫然在路邊看到幾間老屋,便在此休息,徒步繞行新埤聚落,看到路邊就有一方解說牌,是新埤村導覽圖,裡面標示了幾處史蹟;不過當日還在趕路,且最具規模的張家清河堂前,正在進行中元普渡祭典,因此未作久留,待自恆春折返時,再來新埤一探。


  *新埤頭聚落史蹟地圖。

  網路上大多數的資料,均稱新埤居民的先人原是一支遭解甲的粵軍,此一說法暫時存疑,不過這批人的來源,是屏東的濫濫庄這點,或許比較沒有疑問。當年客家人在濫濫庄附近拓墾,並逐漸擴散到屏東平原的其他地方,如打鐵、沙崙、三千、建功(野地旅0436建功庄)與新埤頭等地,這些地方在地形上,屬於林邊溪和力里溪的聯合沖積扇,原始環境中有相當多的分流,偶爾也有沖積扇湧泉,成為重要的農業水源來源;從明治三十七年(1904)的台灣堡圖中可以得知,當時由於尚未有堤防束水,林邊溪主河道較接近新埤頭庄的南端,頗有航運之便,成為客家人遷移出濫濫庄後,一個十分重要的開墾據點。隨著六堆組織成形,按照客家聚落分布形式,新埤各庄與佳冬(野地旅0238六根村0494再訪六根村古蹟群)合屬於「左堆」。大正七年(1918)河港逐漸淤積,才逐漸沒落;大正九年(1920)設高雄州潮州郡新埤庄。

  一般人要造訪新埤頭老聚落,大概會從台一線鄰近三山國王廟的地方進入。這邊第一間映入眼簾的史蹟,是「清河堂」張家夥房,建於大正四年(1915),主人為曾任地方保正的張啟鳳所建,至今有近百年歷史;夥房為二進多護龍形式,第一進的立面原有西式裝飾,但已因道路拓寬而拆除,但今日的清河堂正面,仍可約略見到往日風華。


  *首次經過新埤時,清河堂前正進行中元普渡。


  *回程再經過新埤,清河堂前已經淨空,可以看到合院式夥房的完整形貌。


  *正身馬背屋脊以及兩側屋簷下方還留有一些剪黏跟彩繪裝飾。


  *正身屋脊的火行馬背,共有五層。


  *清河堂正身一景,西洋式的門有點像是騎樓般的作用。


  *清河堂第二進後方,設有化胎(凹下如排水溝處),是客家建築的重要配件。

  位在清河堂對面,是已有百餘年歷史的三山國王廟,創建於同治六年(1867),大正年間曾有大幅整建過,民國八十一年拆除舊廟重建;新廟正廳拉高,一樓成為儲藏室等用途;站在挑高的三山國王廟,正是看清河堂建築形勢的最佳角度。清河堂附近還有另一間夥房,為鍾家所有,形制古樸,建築年代與清河堂接近。


  *新埤三山國王廟。


  *鍾家夥房。

  順著新華路走,不久便抵達了新埤頭的開庄伯公,伯公祠原型應該是墓塚形,然後上方加蓋了八角亭,與一般的福德祠形制不同,蠻特別的。開庄伯公對面的一排街屋中,有一間坐了不少老人家,在屋簷下聊天泡茶,這間便是導覽地圖上所說的「阿樹哥雜貨店」,這間雜貨店被客家歌手顏志文收錄成曲,也是蠻有趣的,大家可以聽聽看。


  *開庄伯公。


  *近看是墓塚式伯公。


  *最右邊坐了一些老人家在聊天處,就是阿樹哥的雜貨店。


  *阿樹哥的雜貨店。

  回頭往聚落的另一端走去,我們還瞧見了一間「翼詒堂」,應該與清河堂一樣是張姓人家所有,這間翼詒堂的保存度似乎不如清河堂和鍾家夥房,但華麗程度卻絲毫不輸,我們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端詳一會,有點納悶為何翼詒堂未列入新埤的導覽地圖呢?是否有什麼故事?


  *翼詒堂,藏身於省道旁的聚落中。


  *翼詒堂後進,門口另寫「崇儉堂」,看起來後方保存較為完好。


  *翼詒堂右側,屋宇已經毀壞,但仍能看出當年規模。

  走到這邊,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根據氣象預報,颱風逐漸逼近台灣,風雨漸大,我們便返回車上,與新埤頭說聲再會。這次來到新埤算非常的匆促,希望有一天,能夠更深入的了解新埤頭客家的歷史與文化。


一、參考資料
1.時空旅人-新埤張家夥房(清河堂)
2.客家委員會-新埤舊事
3.台灣客家六堆文化-左堆


2013.08.18-20造訪
2013.11.14完稿



1 則留言:

  1. 甚有趣味。雖為外地人,但一入異地就使人想尋幽探訪一番。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