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

野地旅0726:仙跡岩速寫[台北文山]

  *仙跡岩步道俯看景美盆地內的樓房。

  今年開始,要求自己每個月至少爬一次山,結果因為考博士班並且擔任研究助理的原因,整個四月份幾乎都沒有空,眼看爬山的自我要求就快破滅了,抓準四月最後一天,和翊芬約了去爬個小山,上午博士班第二階段口試,因擔心自己可能太緊張或時間拖到,最後決定去爬一座真的很小的山,也就是景美的仙跡岩。

  上午十點半口試一結束,馬上換掉令人不適的服裝,換上了運動裝備,不久後翊芬也來了,一起搭捷運到景美站。此時接近中午,原本想順道去景美最著名的史蹟「集應廟」一探究竟,不過集應廟四周市場人潮洶湧,一向不愛人多的我就放棄進入廟中,直接去登仙跡岩了。仙跡岩是個位在景美盆地中央的小山,地質上以石底層和南港層為主,局部的砂岩層露出來形成數個小山頭,南方山腳下的景美溪,因受到新店溪沖積扇堆積的影響而向北偏,形成山水相間的形勢。由於四周都是人口聚集地,所以仙跡岩的登山口也有相當多處。

  我們從景興路238巷所正對的登山口開始爬山,走到樹蔭底下涼快了不少,沿途許多婆婆媽媽都在運動,也有人帶著家裡的狗來爬山,是個老少咸宜且相當輕鬆的步道。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半山腰的福德祠,在這裡躲一下太陽,順便看看仙跡岩北側的景美盆地風光。

  *景興路仙跡岩山腳一景。

  *許多鐵皮屋搭建在山腳旁,形成此處的聚落景觀。

  *平緩好走的仙跡岩步道。

  *半路看向景美市區。

  *慈善亭。

  *仙跡岩福德祠。

  *福德祠前的景色,遠方的山是福州山系,右邊缺口就是新店溪流過處。

  *景美仙跡岩,柱子上的牌子可發現拜的神可真不少。

  稍作休息後,繼續往山頂三角點前進,爬了一小段階梯,正開始覺得有些喘的時候,就看到三角點了。我和翊芬兩人面面相覷,居然這樣就到了!看了時間,從登山口到山頂才花了我們大約15分鐘啊。此三角點為二等三角點,山的正式名稱叫做景美山,周遭如果沒有樹的話,可以環視整個景美盆地。拍了合照,時間也來到中午,天氣逐漸變熱,決定下山去吃的涼的東西。

  沿著稜線步道下山,不久後看到了「仙跡岩」本尊,是一塊南港層的裸露砂岩。傳說呂洞賓曾在此一腳踩下,留下了個足印,只可惜我跟翊芬明顯欠缺仙緣,完全看不出足印在哪裡,只好拍個照算數。仙跡岩不遠處還有另一個與地質有關的小景點,是在步道邊的「結核」,結核的成因不太明朗,大部分人認為可能是沉積層中受到生物的擾動,有些貝類會分泌一些物質,讓周遭的砂泥變得比較堅硬,最後再因為差異侵蝕而出現的球狀結構。此處的結核被雕了一個小臉,看起來有點恐怖,如果夜裡來此手電筒照到,大概會莫名的起雞皮疙瘩吧。

  *三角點附近的景色,這是仙跡岩的南側,可看到蜿蜒的景美溪。

  *景美山二等三角點。

  *與三角點合照。

  *稜線步道往北看向福州山,也看得到高聳的臺北101。

  *仙跡岩,好像變成照片反而看得比較出來,大概就是整個石頭的大小,但現場看不明顯。

  *仙跡岩附近俯瞰台北的鐵皮屋頂。

  *步道旁的結核(照片左下角),上面刻了一個臉還真有點恐怖。

  步道最後又經過了一處基點,此為圳後山的圖根點,在三角測量上圖根點相當於四等三角點,是分布最多且最密的一種控制點。一樣拍了張合照後,很快的就下到了景後街口的登山口,全程總共花了大約40分鐘。

  *圳後山,海拔77公尺的小山頭,無展望。

  *圖根點合照。

  *仙跡岩步道一景。

  就爬山來說,這趟仙跡岩之旅還真是意外的輕鬆,但至少達成四月還是有到山上動一動的目標,至於整體運動量如果嫌不足,只好待後面幾個月再補齊囉。最後我們隨便挑選了一家麵店吃午餐,買了飲料,然後就忘記再去集應廟看看了,似乎仙跡岩還有再來的契機喔!

  *仙跡岩地圖。


2016.04.30造訪
2016.07.28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