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

野地旅0667:姑仔律、三間屋與成廣澳祠遺跡[台東長濱、成功]


  *三間屋祠與後方的海岸山脈,頗有神聖空靈的感覺。

  在東台灣,除了青翠的山脈、湛藍的海洋,其實還有很多文化史蹟,其中許多主要的原住民部落,在日本時代都建有神社,藉以使原住民能夠認同日本的統治。這些神社多數規模不大,戰後絕大多數的神社都遭到拆除的命運,這些小神社主體建築也都消失殆盡,但還有些蛛絲馬跡,成為今日文化旅人到東台灣,可以四處尋寶的一個主題。

2015年8月21日

野地旅0666:八仙洞[台東長濱]


  *八仙洞中最雄偉的一個洞,名為靈岩洞。

  位在台東縣長濱鄉的台十一線旁,有一個非常醒目的景點,名為八仙洞,以碩大且眾多的海蝕洞地形為主要賣點,此外,也是台灣東部海岸重要的文化遺址所在地。儘管聽起來好像很適合學地理、地形的人前來一探究竟,可是許多曾造訪過的人都說,八仙洞現在已被許許多多的神壇所佔據,幾乎沒什麼人推薦我來此,所以經過八仙洞多次,至今未曾造訪過,趁著這一次花東行,來八仙洞走走看看。

2015年8月20日

野地旅0665:石門風景區[花蓮豐濱]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海邊的石門風景區擁有著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

  離開大石鼻山步道(野地旅0664大石鼻山步道)後,繼續驅車向南,由於這天的終點定在台東成功,所以我們不能停留太多地方,一路上精挑細選,直至看到「石門」的指示牌,這是花東海岸中一處我完全沒有造訪過的地方,比起其他知名風景區,我還真不曉得石門有些什麼?儘管心中不抱持太大希望(因為根本沒遊客),會有什麼驚奇的地方,不過還是下車把這段海岸給補起來。

2015年8月13日

野地旅0664:大石鼻山步道[花蓮豐濱]


  *從大石鼻山步道上俯瞰磯崎灣。

  在花蓮當兵,轉眼也過了大半年,終於有機會和伊真在東台灣好好逛一圈。一放假,便從花蓮火車站出發,趁著天氣好,決定先走海邊的省道台十一線,看看花蓮東海岸的綺麗風光。原訂的第一站是蕃薯寮溪峽谷(野地旅0614蕃薯寮溪峽谷),不過整個景區步道全部封閉整修,只好繼續往南前行,第一站選擇在芭崎休息區停留。

2015年8月11日

野地旅0663:龍鳳谷與新北投七靈境[台北北投]


  *新北投不動明王石窟與一旁沒水的不動瀑布。

  趁著周末伊真要到新北投(野地旅0641再訪新北投溫泉區)做報告找資料,我也和爸媽一起到新北投一帶去走走,不過這次伊真和同學走,我們家人則是開車前往別處。首先,想要找個能慢慢散步的地方,而且要符合新北投溫泉鄉之名,所以要找一處溫泉露頭,於是從新北投繼續往山上開,先來到了龍鳳谷。

野地旅0662:三民蝙蝠洞與基國派教堂[桃園大溪]


  *三民蝙蝠洞一景,扣除人潮,頗有世外桃源的感受。

  趁著放假,帶著伊真、巧穎跟君綺三個人,在桃園地區到處跑跑。一時間想不到要去哪裡,翻翻地圖,看到一處曾經「走錯路」而造訪的「三民蝙蝠洞」,心想反正當時沒進去,不如就趁著這天來走走吧,於是驅車前往桃園市大溪區的三民,看看這個據說已經沒有任何蝙蝠的蝙蝠洞。

2015年7月13日

野地旅0661:短訪雞隆溪流域[苗栗銅鑼]


  *位於老雞隆庄的震災殉難者慰靈碑。

  離開石圍牆(野地旅0660館南石母祠與石圍牆史蹟)後,見天色仍亮,便決定繼續在苗栗淺山地區開車晃晃。想到在大學時曾讀過施添福教授的一篇文章〈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地域社會及其區域化:以苗栗內山的雞隆溪流域為例〉,裡面提到後龍溪兩岸的聚落發展歷程,以及逐漸形塑成一個獨特區域的過程。詳細內容是什麼,已經想不太起來,不過還記得幾個地名,包括「老雞隆」、「新雞隆」、「石圍牆」等,既然已經造訪石圍牆,那麼不妨就往老雞隆前進好了。

野地旅0660:館南石母祠與石圍牆史蹟[苗栗公館]


  *石圍牆聚落目前還可以看到的「圍牆」。

  一次從中部北返的途中,見日頭尚高,便想找個地方走走,雖然只有獨自一人,不過在軍中悶久了,因此玩心不減。一轉念想到伊真曾和班上到苗栗的「石圍牆」聚落考察,加上我早已聽聞此地名久矣,於是便趁著這個毫無羈絆的機會,獨自一人驅車到了苗栗縣公館鄉,按圖索驥,找尋屬於後龍溪平原的開墾歷史。

2015年7月11日

野地旅0659:月恆門與大茅埔[台中東勢]


  *東勢下城月恆門,是目前東勢區境內保存最好的客家聚落柵門建築。

  離開東勢市區,繼續向大甲溪的上游前進一些,來到一處名為「下城」的小聚落。會來到這邊,是因為地圖上標示了一個「月恆門」,心生好奇,所以開車來看看。到了現場發現,原來月恆門是下城聚落的「柵門」,先前看到這類型的柵門,大多是在屏東地區,例如建功庄(野地旅0436建功庄)、新北勢(野地旅0508新北勢客家庄)、佳冬鄉六根(野地旅0238六根村494再訪六根村古蹟群)等,因此在台中看到月恆門時,心中相當的驚喜。

2015年6月30日

野地旅0658:鯉魚伯公[台中東勢]


  *鯉魚伯公,是一條由長長的卵石堆所組成的石堤。

  趁著一次放假,帶伊真回家的途中,一起在中部走走,這次決定要往台中東勢的方向前進,因為以前幾乎沒有機會在東勢多做停留。端詳了一下地圖,發現有一間廟的名稱相當可愛,叫做「鯉魚伯公」,伯公,是客家人稱呼土地公的名稱,那伯公怎麼會冠上鯉魚二字呢?是因為伯公神像長得像鯉魚嗎?好奇心趨使我們來到了東勢的鯉魚伯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