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愛玩地圖:臺灣溫泉分布圖


  *臺灣溫泉分布圖。依蓄泉位置之地質狀態分為火成岩(紅色)、沉積岩(藍色)以及變質岩(黃色)三種。

  沒有特別愛泡溫泉,但特別喜歡野溪溫泉,只要能泡泡腳,感受到大地的熱度即可。雖說如此,宥於時間因素,遲遲未能造訪更多放在我口袋名單中的野溪溫泉,目前曾為文紀錄的,僅有新竹縣尖石鄉的秀巒溫泉(野地旅0204秀巒溫泉),以及號稱臺灣最夢幻野溪溫泉的栗松溫泉(野地旅0349如夢似幻栗松溫泉),勉強可再把國中時曾造訪過的綠島(野地旅0491綠島記行)朝日溫泉(雖非野溪,但也算是野外)算入的話,就這三處。

  不過臺灣還有許多著名的溫泉景點,如北投、金山、礁溪、清泉(野地旅0043清泉部落0199清泉部落II)等,我曾經親身體驗過;另外如谷關、泰安、四重溪、紅葉、寶來和知本等著名溫泉區則是只聞其名,未有機會感受一下,仍待安排。在有時間安排前往其他溫泉景點前,突然心生好奇,雖然臺灣不乏溫泉探勘隊伍,但是究竟有多少溫泉?究竟分布在哪裡?到底可分成幾種不同類型?似乎目前的探勘都侷限於單一個案的描述,缺少整體性的概念,於是就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當作寫論文、趕計畫空檔的休閒活動,把臺灣的溫泉分布給畫出來。

  上圖的溫泉點位,是以上河文化所出版的《1/50000臺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南北島》第四版所標示的位置為準,另依照溫泉分類,利用泉水蓄積位置的地質狀態,分為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種;以地質學者Piper(1944)所作的溫泉泉質分類,火成岩類的溫泉泉質均為硫酸鹽類,而沉積岩和變質岩類的溫泉則絕大多數都是碳酸泉、碳酸氫鈉泉,而更細分的泉質,更細分下去,由於各家基準不同,難以比較,加上較深山的溫泉資料量不足,因此未加細分。此外,民國九十四年施行的《溫泉法》第3條第一款,即定義了「溫泉: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水、冷水、氣體或地熱(蒸氣)。」因此溫泉並不一定要很燙,而是參酌了溫度、內含礦物質等不同條件,並經中央主管機關經濟部認定。不過一般人還是習慣水要溫溫的,因此,蘇澳冷泉就不在本圖的繪製範疇。

  從本圖可以發現,臺灣人長久以來大多以為「一定要有火山活動,才會有溫泉」,但依此定義,臺灣的溫泉只應該出現在陽明山、北投、金山、龜山島與綠島地區,而廣受玩家所喜愛的野溪溫泉則絕大多數都不在火成岩區。沉積岩與變質岩區的溫泉,大多是由於地下的地溫梯度升溫速率較高所造成。另外影響溫泉分布的因素,還有是否有深長的裂隙提供溫水上湧、含地下水層以及是否有足夠的靜水壓力使溫水上湧。

  講了這麼多,是否也想前往臺灣各地的溫泉,體驗大地的溫度呢?不過上圖實在太小了,看不清楚,於是下巴把圖切成左右兩半放在下面,大家如果有興趣,請自行另存下載後,想辦法把左右二圖接起來吧!相信許多繪圖軟體都可以做到這個事情(或者寫信給我所取原始檔,但我可能會很久之後才回覆)。此外,泡溫泉有許多注意事項,請大家自行瀏覽網路上的資訊,尤其是泡野溪溫泉時,要特別注意是否為雨季,小心溪水暴漲。喔對了,還有要好好愛護環境,讓更多人能一起分享到臺灣的地熱資源!


  *左圖。


  *右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